张钰娟
(福建省宁化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站 福建宁化365400)
宁化县地处武夷山东麓,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8℃,≥10℃的年积温5 600℃,无霜期 214~248 d,年降雨量 1 700~1 8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757 h,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丰富的温、光、热、气、水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全县现有宜茶山地6 000 hm2,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宁化县具有发展多类茶的基础,特别适合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 目前,宁化县正全力推进“两米两茶一稻种”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茶产业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宁化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省茶产业的指导精神,并融入 “林深水美茶香” 的三明生态茶品牌形象宣传,以宁化茶叶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助推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2020 年宁化县茶园面积2 600 hm2,其中无公害茶园 1 400 hm2, 发展绿色茶园 100 hm2、 标准化生态茶园600 hm2、富硒茶种植面积67 hm2,年产毛茶5 340 t,其中乌龙茶 3 800 t,年产值 2.1 亿元。 全县16 个乡镇均有栽培茶树,主产区为中沙、城郊、湖村、河龙、石壁等5 个乡镇的茶园,面积占全县的60%。栽培的茶树品种有铁观音、福云系列、金观音、金牡丹、安吉白茶、龙井、福鼎大白、福鼎大毫、黄旦、毛蟹、梅占、本山、肉桂等品种。 宁化是多茶类产区,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和绿茶。 本地特色茶品种“孔坑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宁化县通过推广“有机肥+配方肥”“茶+沼+畜”“水肥一体化”“绿肥+覆盖”等模式,改良茶园2 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新建标准化生态茶园1 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1 万亩;通过开展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推广国家级、省级茶树优良品种,实现茶树品种多样化,全县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占比85%,14 个主栽培品种中86%为省级以上的优良品种。 全县良种茶面积超1 600 hm2,良种化率超70%; 大力开拓打造宁化特色茶品种,积极发展“孔坑茶”,现已推广150 hm2;利用宁化一些地区拥有富硒土壤的优势,种植富硒茶70 hm2。
现今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产业链间的竞争逐渐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目前宁化县的茶品牌数量少, 而且存在影响力不高、 带动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大、对消费者的引导能力不足、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缺乏像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知名公用品牌。 尽管“孔坑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但作为宁化县茶公用品牌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 茶叶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缺少营销战略与策略规划,营销人才匮乏,销售网络体系建设滞后。 宁化县由于区位、 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虽拥有天然优质的茶园和娴熟的手工制茶技艺,但没有塑造出叫得响的品牌, 品牌不强已成为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短板。
宁化县茶产业以一产种植业为主, 茶叶加工以干毛茶占比较高,精加工茶占比较低,在茶叶食品、饮料、保健品、茶具研发等领域仍是空白。 2020 年宁化县茶叶亩产值5 500 元,涉茶产值6 亿元,茶叶二三产附加值约4 亿元,吨茶产值1.2 万元。 2019 年安溪县茶叶产量6.5 万t,涉茶产值175 亿元,吨茶产值27.0 万元。 相比安溪县,宁化县茶叶附加值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原因是产业链不完善、深加工能力不足、三产融合程度低,限制了茶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宁化县拥有良好的文化传承与茶园风光、民风民俗等资源,一直致力于打造“红色+客家”茶文化旅游路线。 目前全县农家乐12 家、 休闲农业园区17 家、乡村特色小镇7 个,规模在500 万元以上的有11 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0 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过3 700 万元。 从企业数量和年营业额分析,休闲农业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收入不高。 茶旅融合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 但茶产业与本地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仍不紧密,茶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茶旅融合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2020 年全县有茶类新型经营主体36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 家,其中3 家茶类省级龙头企业、1 家茶类市级龙头企业、16 家茶专业合作社、5 家茶种植场、规模化茶叶加工厂9 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 家(宁化县翠云山茶业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 家(宁化县翠云山茶业专业合作社、宁化县老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由福建一笔峰茶业有限公司牵头与宁化县汇茗茶叶专业合作社、 宁化县老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0 家合作社组成了宁化县茶叶产业联合体,被评为2019 年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 通过联合实现企业品牌共享和价值延伸。3 家茶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 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6 家获SC 认证。注册茶类商标近20 个。在种植和加工环节推进追溯全程化, 在茶加工企业推广清洁化加工。 致力于打造“客家+红色”的茶旅融合品牌形象。 一笔峰和洪光茶业两家龙头茶企各引进一条全自动不落地加工生产线, 鹤翔春茶业建成福建省首个茶叶栽培设施大棚。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 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 因此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茶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 一个企业的单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茶产业的整体优势, 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茶产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转型升级。 ①发展标准化规划化茶园,提高规模效应,以降低种植成本[1-2];②发展本地特色茶品种,实现差异化竞争[3-5];③提升茶精深加工比例,增加茶产业链附加值[6];④开拓销售渠道,实现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竞争力[7-8];⑤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带动辐射效应[9]。
利用城郊乡、中沙乡、石壁镇、湖村镇、河龙乡等5 个主产乡镇创建8~10 个集中连片33.3 hm2以上的标准化茶园,按照“规划科学、梯层等高、园地植树、梯壁留草”的原则开展基地建设,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 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开展“五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和国家级、省级茶树优良品种。 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与基地及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的茶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培养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 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促进茶农向专业化发展, 实现茶叶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
孔坑贡茶作为宁化县的特色茶品种, 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且茶产品质量极佳,是打造宁化茶品牌的重要抓手。 在孔坑茶的源产地成立保护区,建立种质资源圃,对老茶树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并进行良种茶选育、 茶苗繁育与推广, 在全县推广孔坑茶,作为新植茶园的主推品种。 宁化的安远镇、泉上镇、平治畲族乡分布一定面积的富硒土壤,适合种植富硒茶,结合孔坑茶推广,打造富硒孔坑茶,主打健康功能茶。
加快茶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 建设2~3 家现代化茶叶加工示范企业,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 支持茶叶主产区新建毛茶初制加工厂, 重点建设3~5 个毛茶年产量在100 t 以上的加工企业 。推进追溯全程化。在种植环节上建立农事管理记录制度, 在加工环节上建立进货、加工、销售台账制度,在销售环节上建立规范标识和进货、销售台账制度,逐步实现茶叶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常年开展茶叶农残超标专项整治行动,随机对监管的茶企、基地进行茶叶抽检,规范茶企、基地的生产、经营行为。 鼓励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订,提升茶园种植、管理、初制加工、精制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宁化茶叶品质。
支持综合实力强的规模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国家、 省级示范单位, 组织规模企业参加全国绿博会、农博会、茶博会等知名展会,提升公司品牌和宁化茶知名度。 积极打造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休闲”相结合的生态茶庄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利用宁化客家人遍布全国的优势,借助每年一度的客家祭祖活动, 由政府牵头组建茶叶出口同业联盟,为龙头企业搭建茶叶出口的平台,将宁化茶品牌通过海外客家人推向海外。 宁化每年固定举办一些文化体育赛事, 如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中国·三明宁化山地自行车公开赛、 红色旅游文化节、客家武术大赛、客家丰收节、客家美食小吃节,利用各种赛事宣传宁化茶品牌,扩大宁化 “客家+红色”茶品牌的影响力。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鼓励、引导茶叶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宁化共建茶叶研究工作站,重点加强茶品种、茶丰产栽培、茶初制、精制和精深加工、茶文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鼓励茶叶企业积极申报茶叶良种专利、 技术专利和加工工艺创新专利等。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利用福建省科特派项目和中国科协的科技小院项目, 引入专业团队长期进驻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每年举办2~3 期茶叶培训班,培养种茶、制茶能手、评茶员和茶艺员,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实行全方位市场战略, 鼓励企业建立茶叶连锁营销网络,加快向外发展专卖店、专柜,设立茶叶营销窗口或展示中心。 鼓励茶叶企业承办大型茶叶展会和参加国内外省级以上有影响的展会, 支持茶企业搞好对外宣传,在高速路两侧、车站、城市重要地标及风景区投放专题广告。
利用国家级宁化电商产业园的先发优势, 依托物联网、互联网、手机通讯网、广电网等网络,构建集B2B、B2C、O2O 于一体的茶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帮助相关的茶园投入品等生产资料供应商、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 茶叶大户等在该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联盟营销。
积极支持茶企业发展线上销售。 凡茶企、 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或是借助淘宝、 天猫、 京东等网络平台扩大销售的, 可享受与实体店同样的优惠扶持。 鼓励工贸型茶叶企业利用“互联网+”, 与茶农、 茶叶类家庭茶场、 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网络链接, 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 搭建外贸电子商务平台, 为国外客户和海外客家人提供购买宁化茶的便利条件, 开拓宁化茶叶国际市场。
根据全县的旅游资源以及茶园分布情况, 打造“森林康养+红色+客家”5 条茶文化旅游路线。①茶文化研学旅游路线: 牙梳山自然保护区—大洋梯田—鹤翔春生态茶园; ②客家茶文化旅游路线: 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特色小镇—老鹰山生态茶园; ③红色之旅茶文化旅游路线: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陈塘红军医院—宁化第一党支部—下曹古民居; ④森林康养休闲茶文化旅游路线: 聚龙阁森林康养基地—蛟湖小镇—天鹅洞洞天福地康养基地—洪光生态茶园;⑤茶创意慢生活休闲体验路线:汀江源头—鸡公岽—高山野生茶园—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曲英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