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雪,何昱昕
(武汉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019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艺术体操作为一项以美为基础,以优美性和艺术性为特征的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可以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艺术体操的文化延续是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本文试图分析艺术体操文化的现代内涵,阐释艺术体操文化的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和哲学价值,提出我国艺术体操文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弘扬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参考。
艺术体操孕育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并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艺术体操的发展历经了从自然体操、音乐体操、韵律体操、现代体操(Modern Gym-nastics)、现代韵律体操(Modern Rhythmic Gymnastics)、竞技韵律体操(Rhythmic Sportive Gymnasstics)到艺术体操(Rhythmic Gymnastics)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2]。回顾世界艺术体操理论的发展历程,其汇聚了创新开拓者的思想与精神,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质。艺术体操的发展史也是文化史,其诞生的第一天,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文化价值。虽然在国际艺术体操的“大家庭”中,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艺术体操增添了中国特色元素,丰富了世界艺术体操的文化内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艺术体操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艺术体操在1962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1963年首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在匈牙利举行,之后每两年举行一届。1976年举行了欧洲锦标赛,1978年举行了四大州艺术体操赛,1984年正式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标志着艺术体操正式走向全球视野。与此同时,艺术体操的规则也随着奥运周期进行而发生相应变化,分别历经了初级惯性发展、难度高速发展以及竞技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三个时期。艺术体操规则历年来的发展演变,反映出项目在迁移成长阶段的自我修正与革新创造,诠释了项目理念的转变、项目精神的升华和项目文化的凸显。从规则的变化中可以发现:艺术体操经历了从标准化到创新化的发展,每个时期的变化反映着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寻以及对于文化的传承,充分体现了艺术体操制度文化积累的时代性和复杂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公众对体育健康、审美等方面的需求愈加多元化,这也使得艺术体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对于艺术体操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1.3.1 映射美学追求的展演形式
艺术体操的展演形式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文化。首先,形式美是艺术体操项目呈现的关键。一方面,艺术体操整齐的动作、对称的队形、丰富的动作编排类型,以及动作节奏、动作对比和空间的运用等都为艺术体操的形式美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不同色彩、不同装饰,可以与器械搭配出不同的效果,色彩本身没有冷暖、轻重、明快、兴奋和寂静等感觉之分,却能通过视觉感官引发人们对色彩的感觉[3]。不同色彩的使用、组合和融合,可以引发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效果。此外,在艺术体操动作编排中,造型(形)在构成形式美时,同样有意识形态的参与,因而各种造型、点、线、面都具有特殊的文化意味、情感色调,从而使形式美的审美价值变得丰富多彩。
其次,运动美是指人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动态性操作过程美,在主体目的和尺度设定的对象中,在实现征服对象乃至超越对象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4]。艺术体操能够称之为审美对象,不仅是因为它所展现的美和运动魅力,而且是因为它能够带动身体各个部分并与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的身体之美和精神魅力。
最后,技术风格美是体现运动员及运动队的技战术特点和特长之美,实质是技术的个性之美。艺术体操由徒手与器械两部分构成,徒手内容丰富、变化多样、流畅优美,是艺术体操运动的基础。使用器械则可以借助器械的不同变化,达到身体和运动形态的和谐统一。拋接、转动、滚动是器械的主要形式,运动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创造与众不同的技战术,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美轮美奂的独特风格之美。
1.3.2 体现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
艺术体操凭借独特的身体与器械相结合的项目特点,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赋予了竞技项目鲜活的生命力。在规则制定方面,历届国际性艺术体操相关比赛评分规则中,皆将动作创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并围绕身体难度、难度连贯性、器械技术等方面设置具体标准;在竞技表演方面,各国运动员也在不断创新动作技术和编排难度,诸如以中国选手钟玲名字命名的“钟玲跳”“钟玲转”“钟玲柔韧”,日本运动员YOKOCHI Ai的旋风腿跳等。由此可见,创新精神是艺术体操文化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创新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生命,艺术体操作为难美类项群中的表现类运动项目,其创新更加倾向于成套动作的创新。另一方面,创新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动作和技术编排之中[5]。流畅舒展的动作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紧密结合,富有青春活力的运动风格展现了运动员优良的意志品格,超高柔韧难度的人体造型充分体现着运动员对于身体限度的不断探索,并使人们感觉到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展现“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
1.3.3 展现生命力量的目标追求
体育运动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所形成的精神境界,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个体的生命存在,并让价值观、尊严感和使命感得以展现。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了生命顽强,领悟到人生的伟大真谛和内在精神[6]。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表演,将一定的感情内容和情感表现给观众,带给人强烈的生命美感,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量。艺术体操通过身体的展演,将丰富、细腻、婉转多变的身体情绪和生命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体现出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历程。
艺术体操能为我们呈现出顺畅、弹性、波荡起伏的自然身体美;繁复、细致、多姿多彩的表演美;风格多变、回味无穷的形象美;惊喜、刺激、标新立异的新颖美;生命律动、婉转多变的节奏美;清新明丽、无限探寻的意境美。上述身体语言所揭示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意义,反映出人们发现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本质。譬如,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在做波浪动作时,观众会感到大海的波涛涌动,运动员做连续大跨跳时,观众会看到鸣鹿的奔跑与欢跃,经由运动员的身体构图,人们可以联结各种真实或虚幻的场景,想象生命的无限可能[7]。
2.1.1 艺术体操对于形体之美的训练
艺术体操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展现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不懈追求。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等重大思想变革中,艺术体操也应运而生,其中,瑞典体操学派创始人佩尔·亨里克· 林(PerHenrikLing,1776-1839)将美学作为体操练习的重要内容,为艺术体操形成及其美学向度发展奠定了基础[8-9]。艺术体操的创编旨在形塑优美体态和自然举止,对美感和表现力的追求成了艺术体操的创新点。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健身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促使艺术体操逐渐成为现代人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美和追求美的新方向。在人类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发现自身之美并张扬个性、追求本真成为主流,艺术体操为人们的展现美、创造美提供了无限可能。定向塑造、发展健美形体是艺术体操训练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艺术体操具有训练形体之美、形塑气质之美的美学价值。
人们所展现的气质美,是基于生理和心理等素质的尊严与魅力的综合体现[10]。由于不同个体的气质不同,其所具有并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也大相径庭。人们对高雅和卓绝魅力的追求,可以在艺术体操中获取。艺术体操可以培养人的高雅气质以及完美体态。比如,芭蕾基训贯穿于艺术体操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开、绷、直、立”和包含脚尖、脚背、髋部、肩部、躯干、手臂、头、方向、舞姿、表情、连接技术等要素的古典芭蕾体系可以训练表演者的独特身形和优雅气质。艺术体操不断汲取古典芭蕾体系中的美学元素,完善和形成了项目展演的独特气质与核心要素。因此,艺术体操表演者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演出,完成对自身人格尊严和高雅气质的形塑。人们对健美形体、优美姿态、高雅气质的追寻,使艺术体操拥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的价值。
2.1.2 艺术体操对于精神之美的形塑
艺术体操的发展过程,也展现出人们对运动精神之美的无限追求。纵观艺术体操的整个发展史,充斥着无数的迂回与前进,并在其中获得不断地创新、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种类、特点和内容。早在19世纪,在近代体操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体操都对形式化的项目内容进行了变革,包括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德式体操尤其是瑞典体操。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具有重视人体生理和体美表现等显著特点的自然体操[11]。法国舞蹈家弗·德尔沙特就是在瑞典体操学派的创始人佩尔·亨里克·林“美学体操”的思想影响下,结合自身的理解,以自然体操为基础,在其中加入舞蹈元素并与体操相融合进行训练。这不仅是艺术体操中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最早尝试,而且是人类在艺术中追求健康文明的启蒙期。艺术体操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瑞士音乐家雅克·达尔克罗兹将音乐节奏与身体训练融合发展,还是德国体操家伊莎多拉·邓肯和德国舞蹈家鲁道夫·拉班对舞蹈、体操变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以探索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为落脚点,这也表明了艺术体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和精神之美。
在艺术体操中,追求崇高的精神美不是简单的运动技能和完美化的外表形态,而指向竞技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境界,并在这一境界的体悟中感受到的一种超越张力。在这种情感的追求中,人的荣辱感、尊严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运动的身体形态中领悟到了生命,领悟到人生伟大和内在精神力量,是一种追求精神美的高级形态。运动员在运动中追求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了人类对运动精神美的崇高追求。
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经常参与艺术体操训练的人能够通过体操的综合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得到持久的艺术熏染。长期进行艺术体操练习,可以极大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美、神态美、运动美,自然而然就拥有了优雅的气质以及高雅的艺术素养。艺术体操的教育价值具体体现在育人、育体和育心三个方面。
首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将“创新素养”细化到具体可评价的学业要求之中,足见新课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艺术体操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艺术体操的学习包含身体协调性的训练,需要人体大脑对肢体进行适度调动;另一方面,随着艺术体操的不断发展,动作、编排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需要学生提高对艺术体操的理解,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艺术体操,也有利于形成对健美形体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体现美育功能以及文化教育的独特价值。
其次,艺术体操项目遵循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艺术体操通过合理的动力性、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舞步、器械等方面的练习,对人体柔韧性、灵敏性的提升和良好姿态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艺术体操也是促进身体健康、身体协调的有效手段。
最后,艺术体操相对简单的习练动作、风格各异的编排方式以及充满现代性的文化气息,能够让练习者身心愉悦、陶冶情操,进而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艺术体操的团队练习和共同表演,可以创造更为宽松、愉悦的习练环境,促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集体观念,提升合作能力,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艺术体操体现出西方体育形式与中国传统思想交融的哲学价值。首先,在中国哲学思想方面,古往今来,国人往往根据宏大的“天人合一”观念来思考审美精神、艺术精神、理想观念、思想学说等,这也使得中国哲学思想注重生命之流所弥漫的灿烂仁心与畅然生机[12]。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私欲偏见的一种超脱,强调精神的怡然自得。因此,从中国哲学思想及传统文化来看,人们可以经过长期的修养、陶冶,臻入完美境界,即达成与天地合其德、与神性同其工的境界,而只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能称之为理想人格。
而缘起于西方的艺术体操,虽然其动作和编排是以放射性、憧憬天上元素较多,但对比我国注重内涵的、眷恋大地的传统思想,现代艺术体操采取“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思想能够使中国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而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思想,体现哲学价值。并且,艺术体操注重“身心合一”“身心器三位一体”,以达成以人拟艺、以人论艺的竞技及展演效果,这说明了艺术体操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完善人生、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故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观念相互契合。
此外,艺术体操也是以完善人格作为目的,在其所包含的艺术体操、现代舞等多方面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锻炼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身体协调、人器协调、形态美学的体验,并最终得到超越人生内在境界的审美感悟,受到文化的教育,从而实现自身人格的升华。此外,从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看,也表露了人对探寻自然、感悟人生的崇高追求。艺术体操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还在于它创造了音、诗、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艺术的意境。这种意境是由运动员,通过合理的动作编排、整体布局及每一个动作的准确表现所形成的氛围来构建的。它在流畅优美的音乐声中,如诗一般的体语中,像画一样的构图中,在优美服饰的造型中,创造出美的意境,诱发人的想象,启示人的思想,在美的愉悦享受中品味人生,体悟生活,借助想象来实现探寻自然的真谛。在竞赛开始时,运动员在精巧的造型中缓缓展开动作,在音乐与造型自合的意境中,随着运动员持续的表演去探寻美的奥秘所在;而当运动员在激昂的音乐中,以独特的艺术造型结束比赛时,会从运动员雕塑般的身体构图中回味无限可能的生活意义;在波浪形动作时,会感受到大海的波涛的涌动,运动员连续做大跨跳时,会看到鸣鹿的奔跑与欢乐,这一切又让我们感悟到师法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崇高境界。
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打破了原有界限,为艺术体操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提供了机遇,因此,应充分利用媒介技术,向大众传播丰富的艺术体操文化内容,发挥其教育功能,在媒介空间中营造良好的艺术体操文化氛围。
一方面,要注重传播内容的呈现。发挥艺术体操的中西方文化元素融合的教育功能。艺术体操源于西方,是注重“形”的欣赏,而我国传统文化更具注重“神”的领会,因此,艺术体操应注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神”“形”兼备,并借助媒介技术,促进艺术体操文化的传播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要提升传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1950年引进我国到现在的创新、科学发展,艺术体操已融入我国体育发展体系。但是作为“舶来品”,艺术体操在体育教育领域中依然面临挑战,应充分运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传播方式,发挥学校、个人影响力,通过“三微一端”传递丰富的艺术体操文化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艺术体操的发展也并非独立存在,依然需要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整其在网络空间的内外部组织结构,保证其正常运作与互动,为艺术体操的媒介传播提供平台和推广渠道,以进一步提升艺术体操文化的教育效能。
在当前国内外品牌服饰消费、体育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艺术体操也应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利用体育企业、体育赛事,打造我国艺术体操品牌,弘扬中国特色艺术体操文化。
一是借助体育企业,开发艺术体操品牌。应充分发掘中国艺术体操的文化意涵,并与企业相结合,扩大艺术体操的经济价值,以此带动我国艺术体操文化的发展。比如瑜伽与Lululemon的结合案例,Lululemon作为全球史上瑜伽服龙头企业,在全球休闲运动风流行的趋势下,开拓旗下包括主品牌Lululemon瑜伽服和副线品牌IVIVVA年轻女孩瑜伽服以及相关辅助器材及配件,备受全球受众喜爱,并推动了瑜伽文化的全球推广。我国艺术体操品牌创建和发展可以借鉴上述经验,在休闲运动风流行趋势下,挖掘公众体育审美和体育身心健康的需求,塑造艺术体操相关品牌,并注重垂直细分艺术体操领域品牌的时长定位与差异化推广,紧抓消费趋势和消费群体,在提高艺术体操产品定位精准度的基础上,促进艺术体操文化传播。
二是借助体育赛事,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在艺术体操的文化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体育赛事紧密结合,并紧紧依托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总体引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制定新政策,调整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使比赛更加标准化。应打造自己的艺术体操品牌赛事,通过品牌赛事吸引社会公众的目光,使他们在视野上、身体上逐渐走入艺术体操项目,愿意去了解艺术体操项目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此确立我国的艺术体操文化以及体操品牌,建立起强大的艺术体操品牌以及丰富的艺术体操文化体系。
近年来,随着技术与产业的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据调查,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2.4万亿,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并对中国体育行业影响深远,这为艺术体操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具体而言,由于当前线下体育服务业发展受到疫情的制约,应拓展艺术体操的数字化应用,发挥线上艺术体操服务业发展。
一是应当与数字化服务应用相结合,探寻和利用多元类型的体育类APP,使之作为艺术体操文化的传播载体。目前体育相关的线上数字APP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以Keep、华为运动等为代表的数字APP,正在铸就全产业链健身闭环,包含各类体育健身内容,并辅以各种智能健身设备、装备、服饰以及事物,涵盖了用户整个健身生命周期,其中,Keep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艺术体操作为美学与健身并重的运动项目,应当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项目特色,与综合类或专业类数字APP进行合作,推广艺术体操练习、健身相关内容,以数字技术扩大用户群体,提高文化传播广度。
二是关注受众对艺术体操的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艺术体操文化的精准传播。当前,各类数字APP所搭载的智能算法,能够利用大数据,结合用户个人具体信息和需求,提供广泛、专业以及一流的体育内容。因此,艺术体操也应注重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训练和教学有关的内容定制,提高精准化的内容传播,以拓展更多的用户群体,实现艺术体操文化的精准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