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刻 综述,黄 熙 审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广西 桂林 541000)
微针疗法,又称为经皮胶原诱导疗法(Percutaneous collagen induction,PCI),利用微细针状器械,在皮肤上进行穿刺,形成大量微孔道,从而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促进表皮的修复与再生、生长因子的释放、真皮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形成,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包括脱发性疾病的治疗[1]。随着20世纪90年代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微针得到快速发展,各种微针设备应运而生,如滚轮微针、印章微针、电动微针、DermaFrac及射频微针系统等,其中滚轮微针是应用最广泛的微针,电动微针因其具有进针深度和速度的可调性而优于滚轮微针[2-3]。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微针的药物导入机制,主要分为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可溶性微针以及涂层微针[4]。该文参阅了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临床使用微针技术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1 微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保护器官,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组成[5]。表皮作为皮肤的最外层,分别是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以及基底层组成,其中角质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构成的砖墙结构,阻滞了药物的透皮渗透,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6]。通过微针作用于皮肤并破坏角质层,在无损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一系列分散均匀的微孔通道,再于微针的作用部位进行经皮给药,药物能够从形成的孔道中进入皮肤,实现对药物的渗透促进作用[4]。目前,研究较深入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主要有:微针辅助经皮给药系统、药物包裹微针给药系统、可生物降解载药微针给药系统及中空微针给药系统[7]。
1.2 微针的物理刺激作用:目前认为,微针作用于头皮产生的微损伤,增加了毛囊血液供应、刺激真皮乳头和毛囊干细胞、诱导毛发相关生长因子及Wnt蛋白(包括:Wnt3a、Wnt10b蛋白等)的表达、激活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毛发的生长[8-11]。Liebl等学者[12]在其研究中发现,当皮肤经过微针穿刺后,可启动其自身的创伤修复机制,进而活化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此外,国外学者Kim等[13]通过研究微针形成的微伤口对小鼠模型中毛发生长和与毛发生长相关的基因的影响,发现微针刺激可以通过激活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毛发生长,证实了上述结论。
2.1 滚轮微针:其主体结构部分由一个手柄以及滚轮共同构成,在滚轮上分布着若干排微针,长度一般介于0.5~3 mm,随着滚轮在皮肤上滚动,微针即可在皮肤上形成微孔或刺激皮肤细胞增生。Kim等[13]利用滚轮微针进行动物实验,最终证实所使用的微针可促进小鼠毛发生长。
2.2 电动微针:由笔样的主体和可以震动的印章微针头构成,通过机械驱动,头部的微针可以反复震动,消除了操作者使用微针时皮肤受力不均的缺点[14]。Bao等[15]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表明使用电动微针会增加米诺地尔的吸收并进一步刺激毛发的生长。
2.3 射频类微针:其利用多根阵列排列的微针在预先设定的组织深度提供射频能量,更好地集合了微针的机械性刺激与射频的热损伤作用,能够精确控制治疗深度。Katzer等[16]研究发现,射频类微针可以破坏角质层的屏障,显著提高了治疗脱发的药物米诺地尔的经皮吸收,同时,射频的强烈刺激及热损伤也可能在伤口修复过程中促进毛囊再生。
2.4 可溶性微针:这类微针针体由可溶解或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组成,药物通过与高分子材料混合,直接存在于针体,当针体刺入皮肤后,溶解在针体内的药物开始释放。国外有学者使用一种涂有丙戊酸的可溶性微针进行动物实验,发现相对于外用丙戊酸,微针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进一步上调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及毛囊干细胞因子角蛋白的表达,促进毛发再生[7]。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最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呈进行性发展。微针在AGA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并且发现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多将微针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3.1 微针联合米诺地尔:Dhurat等学者[17]在一项研究中纳入4例难治性AGA患者,他们曾接受过米诺地尔及非那雄胺的治疗,但没有改善,在继续给予外用米诺地尔及口服非那雄胺的基础上,联合6个月的微针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Bao等学者[15]在Dhurat的研究基础上改进研究方案,纳入60例男性AGA患者,随机分为米诺地尔组、微针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微针治疗的基础上,外用5%的米诺地尔酊,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毛发密度平均增加了38.3根/平方厘米,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有少部分患者在微针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炎症及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但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umar等学者[18]将68例中度AGA患者随机分成微针联合米诺地尔组、米诺地尔组,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米诺地尔组。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治疗AGA安全有效,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病例系列或者小型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等级有限。
3.2 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为毛囊提供大量的生长因子,诱导毛囊的增殖,产生毛囊单位,从而促进毛发生长[19]。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将PRP应用于脱发疾病的治疗,成为治疗脱发的新手段之一。Jha等学者[20]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将93例AGA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单独使用米诺地尔,B组为PRP联合米诺地尔,C组为微针联合PRP、米诺地尔,治疗3个月后,在毛发再生、患者满意度方面,C组均优于其他两组,只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疼痛等不良反应。Sasaki等学者[21]研究微针(针长0.5~2.5 mm)联合PRP治疗AGA患者的疗效,总共治疗10次,12个月后患者的毛发均有显著的生长,10 mm区域内的平均毛发计数从治疗前的88.3±22.5上升到治疗后的133.6±13.8。Shah等学者[22]研究发现微针联合PRP与5%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优于单用5%米诺地尔(P<0.05)。目前,微针联合PRP治疗脱发处于起步阶段,临床证据不足,需要更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微针联合PRP的疗效。
3.3 微针联合生长因子:Lee等[23]进行一项对11例女性型脱发患者的临床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一侧头皮使用微针(0.5 mm)联合生长因子溶液(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对侧头皮使用微针联合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5周的毛发计数增加了1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脱发,常表现为数个圆形或类圆形、光滑的脱发斑[24]。目前,斑秃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局部注射,与此相比,微针引起的局部胶原纤维增生有利于对抗激素引起的局部萎缩的副作用,且疼痛较局部注射轻[8]。Chandrashekar等学者[25]首次成功利用微针联合外用曲安奈德治疗了2例难治性斑秃患者,随访3个月并未发现复发。虽然此研究中样本量较小,证据等级较低,但为临床使用微针技术提高局部类固醇的渗透性,治疗斑秃带来新的诊疗思路。Ito等学者[26]在一项研究中,纳入12例对称的、多发脱发斑的斑秃患者,采用自身半边对照试验,右侧使用三微针装置(Three-microneedle,TMD;微针针长1.5 mm)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左侧使用29G单根胰岛素针联合曲安奈德治疗,6个月后结果显示TMD组的斑秃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单根胰岛素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可使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斑秃[27],基于此,Giorgio等[27]纳入41例中重度斑秃患者,随机分为微针组(电子微针,针长1 mm,n=9)、ALA-PDT组(n=15)以及联合治疗组(n=17),18周后联合治疗组取得显著疗效,其中3例患者毛发完全再生,7例和6例患者分别获得了疗效≥50%和<50%的改善。当前国内外应用微针治疗斑秃的临床试验数量较少,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微针治疗斑秃的有效性。
虽然已有较多研究证明微针在脱发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但是最佳的微针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微针的最佳治疗深度证据不足。Ro等学者[28]进行一项自身对照试验,应用不同深度微针联合生长因子治疗AGA,一侧头皮应用0.5 mm微针,对侧头皮应用0.3 mm微针治疗,3个月后发现微针深度0.5 mm似乎比0.3 mm更有效。Faghihi等[29]研究60例中、重度AGA患者,对比不同深度微针联合米诺地尔的疗效,结果发现0.6 mm的微针在改善毛发数量、毛发厚度方面优于1.2 mm的微针,在不良反应方面,0.6 mm微针组有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1.2 mm微针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且在微针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诉有疼痛,而0.6 mm微针组的疼痛反应比1.2 mm微针组轻。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最有效的微针治疗深度。
近年来,微针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研究显示,微针能够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同时增加毛囊的血液供应、刺激真皮乳头和毛囊干细胞、诱导毛发相关生长因子及Wnt蛋白的表达、激活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毛发的生长。此外,微针可以与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并已证明与米诺地尔、生长因子或PRP联合应用对AGA患者有效。上述研究表明,微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发疾病的手段,具有创伤性小、不良反应轻微、价格低廉、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常见的副作用是疼痛、红斑或局部出血,其他副作用包括水肿、淋巴结肿大、头皮瘙痒、感染及肉芽肿反应等,未来有望在脱发疾病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多数微针研究都是病例系列或者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未来需要更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