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青,李 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妇科,云南 昆明,650506)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会降低患者的就诊体验,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干扰正常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疼痛管理的效果也是医护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集束化干预被运用于临床护理的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集束化干预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本文就集束化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疼痛管理中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提供参考。
集束化护理是指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集合起来处理某种临床问题。该理念最初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在2001年首先提出,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患者结局[1]。集束化护理模式是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其基础为循证医学,将临床中多个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集合为一个集束化措施。而在临床工作当中,患者的疼痛是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抑郁、社交能力下降、睡眠障碍、行走障碍、康复缓慢等都与疼痛有关,通过在疼痛管理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疼痛在美国是一场流行病规模的公共卫生危机,研究发现大约1 亿美国人患有急性和慢性疼痛,每年的干预成本达到6350 亿美元,超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医疗保健支出总和[2]。Karen 等[3]在胃肠外科、骨科和移植科的病房中选择做外科重大手术的患者运用了干预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其中包括:①有关疼痛和疼痛管理的患者教育(疼痛手册和个性化指导);②疼痛和应对疼痛评估使用0~10 数字评分量表;③白天每小时进行1 次结构化疼痛巡视,如果患者清醒,则晚上每2小时进行1次结构性疼痛查房;④在患者的壁挂式白板上写上疼痛管理计划(舒适目标和下一次镇痛剂量可用时间);⑤药理管理;⑥提供选单式的辅助性非药物治疗。结果发现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明显提高了疼痛护理质量,患者更收益。
疼痛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4],围手术期的疼痛机制,分为切口疼痛、术后早期疼痛以及术后持续性疼痛[5]。研究[6]表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改善情况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密切相关,且疼痛评分与关节功能评分呈正比。朱虹等[7]对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0 例,运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文献检索分析疼痛机制及危险因素、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建立档案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形式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各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浆细胞恶性增殖疾病,骨髓瘤细胞会不断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进而使破骨细胞被激活,导致骨质的破坏和溶解,因此骨骼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胸骨、腰骶、肋骨等处的疼痛[8]。刘艳[9]选择34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其中包括:疼痛评估、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研究[10]发现,癌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70%,长期剧烈的疼痛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徐春燕等[11]选择在肿瘤科就诊的55 名癌痛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干预、疼痛干预等。研究结果表明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癌痛程度。
疼痛管理被广泛认为是高质量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开展疼痛管理较传统干预更有益。目前,集束化护理还被应用于临床其他领域的疼痛管理,如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初产妇正常分娩等。集束化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还有更广大的空间,相关的集束化护理策略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随着集束化护理的发展,护士也必将成为疼痛管理队伍中重要的成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