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困惑到智慧的生本之路

2023-01-05 02:49:46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学魏衍春
黑河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本课前置思维

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学 魏衍春

2021年秋,一个陌生的名字“生本”闯入了我的教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校开始倡导“生本教育”。刚听到“生本”一词,我就在想,它和我们之前的“质疑导学”“后茶馆式教学”“智慧课堂”有什么区别,又会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我的生本之路。

一、初识生本,心生困惑

最初,我校的佟主任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生本教育校本培训,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佟主任培训完,我们知道了我校的生本教育模式是:任务驱动、合作释疑、交流展示、拓展延伸。我的初步感受是生本教育也没什么,和以前的智慧课堂也没什么区别。接下来我又自学了郭思乐教授的专著,通过学习,我很受启发,知道了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化与师本化是完全对立的,有强大的穿透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初试生本,再学解惑

在探究生本的中期,我校与四嘉子学校进行了联合大教研,我尝试上了一节“生本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课上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自己觉得老师并没有讲什么,都是学生在说,他们想不出来的教师再引导,后面还有拓展题。上完课,肖校长说生本课应该是教师放手,学生评价,让学生自己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不要引导。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的生本之路只能在线上继续了。线上教学期间,我又听了学习强国及学校领导推送的视频课,自学《人民教育》中的文章,觉得我最初理解的生本课有偏差。于是,通过学习资料,参加学校组织的生本大教研,慢慢体会到了生本课的真谛。知道了前置作业要设计得简单、开放、根本,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及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发展,知道了独学、对学、群学的重要性和小组建设的必要性。生本探究的后期,我又结识了“生本评研课”,深入研究生本评研课,听学校教师的展示课,参加学校的生本大教研。

(一)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有时,我让学生录制讲题或新知探究的视频,有的学生会录制好几遍,因为他想呈现比较完美的作品,正是在反复录制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这比对学生说“你回家练练”有用得多,因为说让他练,他也不练,为此我更加明白了“要给孩子机会”这句话的含意。

(二)前置作业比后置作业更有效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办法解决教师留的问题。以前,我们在课上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时间很短,有的学生还没想出办法,教师可能就会继续下面的内容了。但如果把问题放在课前,比课上思考的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会想到办法,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寻求帮助,家长的帮助、网络的帮助、小组同学的帮助。学生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因为每天上课他们都是有备而来,不像以往,教师抛出的问题都是陌生的,有的学生想讲不敢讲。而现在不一样,他们有了心理准备,有的学生甚至可能因为自己的方法很独特,还会在课上积极地表现。因为是线上教学,所以小组交流也放到了课前,我发现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碰撞,能解决问题,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他们再交流,再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随之不断发散,这也许就是生本理念里的“空”吧。恰恰是学生有了前面独学和对学的经历,才有课堂上精彩的呈现。

三、再试生本,深入学习

在线上教学的最后一周,我有幸参加了线上生本课堂的实践活动,上了一节《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评研课。这一次我对生本课感悟更深了,学生能用8种方法解决一道题目,而且最后一种方法还延伸到了中学,这就是前置作业和小组交流的成果,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中不断成长,我也在一次次尝试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寒假来临,刚好可以静下心来学习生本资料,听一听生本课,希望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进而促进我今后的生本教学。

(一)读书悟生本

我学习了学校领导推送的资料,数学必读部分——“生本教育:课程与数学再造”专辑。第一,“舍”是为了更好的“得”。读了《再造,有“舍”才有“得”》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舍弃“效率”,让学生养成自觉、自主的思维习惯。我曾经也有过顾虑,课堂都交给学生,如果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当学生成为了学习之源、能量之库时,教育也可以轻松做好。第二,抓核心问题,触深度思考。读了《核心问题撬动深度体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核心问题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有生命能量,又要能触发学生更深的思考。第三,寻找知识的关联性,变新知为旧知。要让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我最爱引导学生想的问题就是,学新知识时会用到之前学过的什么知识,也就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其实仔细想想,学生要自学新知识,那一定是要前面学习的某个知识做基础的。第四,抓住生成,共享精彩。《在思维发展处再造数学》文章中说,新授课要抓住学生思维“闪光点”,以后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及时抓住生成,才能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处再造数学。通过读这些文章,发现文章中提到的前置小研究都是根本、简单、开放的,对前置作业的布置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会结合所学到的舍、得,抓核心问题等来研究前置作业的设计,同时还要学会抓课堂生成,进而再造数学。在学习强国里听了两节生本课,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生本课的流程是:简单导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点拨析疑、效果评价。这两节课的教师都做到了,而且有一节课还是学生导入的。这两节课的学习完全依靠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听课引教学

通过听生本课,对“根+空”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第一,根。我们把教学中促使人智慧成长的根基称为“慧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这节课,教师从平均分导入,抓住了知识的本源,这里教师的提问是新知识之根。由此,我也想到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都会用到“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思维之根。相信有了新知识之根、数学思维之根,学生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第二,空。学生应浸润在原汁原味的素材里,自行提升以形成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就是素养型的。比如,我听的《平均数的再认识》这节课,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很多调查,因为要学习平均数,所以学生调查了儿童免票乘车的相关规定,并调查了50名男童的身高。为什么要调查男童的身高呢?学生是有思考的,因为男童相对同龄的女童身高要高一些,如果男童没有超过规定标准,女童就不会超过。在解决“歌手比赛平均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有了一些分歧,因为考虑公平性和合理性,有时需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所以学生上网查阅了相关比赛评分规则。

(三)专家解困惑

2022年4月,黑河市教育局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从田慧生局长的报告中,了解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里面的一些内容。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郭思乐教授告诉我们,备课时,备一句话或备一个任务,这样就会找到一节课的根,即问题提出的地方,从而进行核心性的学习。听了白延刚校长的报告,知道了数学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上,更应该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生本初期,教师不能全身而退,学生进一步,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两步,教师退两步,从而达到郭教授说的“师退无可退”。数学专场培训中,谢老师对先学小研究设计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也寻到了数学的根,就是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她的讲座解答了我教学中的很多困惑,让我更加懂得了小研究要设计得简单、根本、开放。

读书充实了我的理论,生本课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了简单、根本、开放的意义,专家的引领和点拨使我对生本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生本,让我从困惑走向智慧。

猜你喜欢
本课前置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2:02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