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宝康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血栓是临床高发病,且致残率高,可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因此目前在临床血栓治疗中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但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不断深入,部分患者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与患者对药物接受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临床调查发现,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30%的个体存在药物治疗无效问题,10%的个体存在用药后出血问题,这一系列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将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可见,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有95%以上高危人群与血栓患病群体未及时开展专业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导致其在临床血栓治疗中,往往不利于治疗效果保证。鉴于此,医务人员需加强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临床患者与社会群众中的普及,使其认识、了解与重视血小板功能检测,切实提高血栓预防与治疗效果。
此外,血小板功能检测还有以下作用:有助于血小板采集、储存与输注的监控;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诊断与监控;有助于术前与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伴随着医学领域学者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逐渐深入,血小板功能检测意义愈发多元,其与受损组织重建、炎症、免疫反应、肝损伤后再生、血管修复、肿瘤转移等方面均有关联,且后续血小板功能检测将呈现出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
基于临床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重视程度提升,当前血小板功能检测已经成为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期间的必备项目。在此现状下,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得到丰富,切实提高了血小板功能检测效率与质量,保证了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与可靠性。现将当前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光学比浊法
在血小板功能检测中光学比浊法被称为“金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操作环节复杂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切实反映人体内真实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光学比浊法实际操作中,需要将血浆倒入比色管内,向管内加入诱聚剂,观察血浆浊度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
全血比浊法
全血比浊法实际操作需要提前在试管内加入混有血小板激活剂与纤维蛋白原包被的小珠,随后向试管内倒入全血标本,观察血小板是否聚集在小珠表面。全血比浊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光学比浊法的升级,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技术,主要检测药物对P2Y12受体的作用。结合临床应用可知,通过全血比浊法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可控制在3 min,是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中用时最短的检测方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检测设备较为昂贵以及国内未实现普及,因此国内应用经验缺失。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是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设备,其能够在高切变率下并利用多种激活剂完成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用于血小板黏附、聚集、栓子形成,与此同时,也被常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应用优势为:操作简单、操作流程简捷、敏感性高,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检测出血小板功能失调具体诱因,确定其是药物所致还是原发性因素;不足为:预测效果不佳以及检测结果受到干扰较大,因此在实际血小板功能检测应用中无法对出血性疾病进行精准预测,以及受血小板数量与红血细胞压积等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缺失。
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作为目前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其由国外专业人员于1948年发明出来,并于2004年在临床上得到普及应用,是一种通过检测全血中血凝块物理特性,同时动态分析凝血与纤溶全过程的技术手段。血栓弹力图的切实应用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其使临床血小板功能检测速度与检测结果精准性上升一个台阶。现将血栓弹力图实际应用类型总结如下。
(1)凝血全貌普通检测:采血方式为自然全血时所用试剂为激活剂Kolin,用时5 min以内,采血方式为枸橼酸化全血时,试剂类型为激活剂Kolin+CaCl2,用時为15~120 min。
(2)肝素酶检测:采血方式为自然全血时所用试剂为激活剂Kolin,用时5 min以内,采血方式为枸橼酸化全血时,试剂类型为激活剂Kolin+CaCl2,用时为15~120 min。
(3)抗血小板治疗中血小板图检测:采血方式为自然全血或肝素化全血,所用试剂为激活剂F/冻干ADP/冻干AA/蒸馏水,前者检测用时小于5 min,后者检测用时在15~120 min内。需注意的是,在采血过程中,血液样本所处试管一般为普通试管与肝素酶试管,其中肝素酶试管为绿盖试管,其内含有肝素,因此在试管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
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意义,因此为保证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为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需要明确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进而确保血小板功能检测质量。现将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保证血小板功能检测设备功能正常,运转正常,无障碍。
(2)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前需要采血,为此需指导患者在采血前保证空腹2 h以上或餐后2 h以上。
(3)在采血后必须及时将样本送检,确保血小板功能检测在2 h内开展。
(4)控制血小板功能检测环境温度,室温需控制在20℃~26℃。
(5)血样采集后,应避免摇晃、震荡。
(6)门诊患者需要自行到检验科完成血小板功能检测,住院患者病房内应设有床旁检测以期进而完成床旁随时检测。
(7)明确采血顺序,先血常规后血小板功能,任何时候血小板功能检测采血不应为第一管血。
(8)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时,需要详细掌握患者病史与用药史,患者应主动自述,以此便于确定各项因素对血小板功能改变的影响。
临床需不断优化与完善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各单位在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患者在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时应遵医嘱,根据专业指导完成相关检测,确切保证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进而为后续疾病预警、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报告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