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晶,房超,2,岳昆
(1.启元实验室;2.清华大学高技术实验室)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后,2021年科技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加快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编制完成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自2021年12月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皆明确提出,重组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称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
从名称变化和部署进程可看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未来相关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自1982年国家计委筹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起,至2022年启动实施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40年发展。回顾建设历程,可以欣喜地看到,一套以世界一流科研水平为目标,多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验室体系成功构建。40年春华秋实走过,又逢重大改革之际,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正当其时。
启动建设的第一个十年,国家投资建立了近4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7个领域,为国家实验室体系奠定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以追赶世界一流科技水平为目标,国家计划委员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于1983年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草案,并于1984年投资6100万元人民币以及用于购置国外先进仪器的1660万美元外汇额度,正式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987年国务院《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将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同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首届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至当年3月,全国共建成2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七五”攻关课题8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余项,为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有学者提出当时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导致的人才流失和运营采购问题,以及多头管理造成的精力耗散(陈清龙,1990;陈灵犀 等,1999)。针对经费不足的问题,1989年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每年增发几十万元补助经费。另外,1991年国家通过《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信贷协定》从世界银行获得贷款,其中批拨约8634万美元给70余个已立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布局在工程技术领域,以期解决此前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布局不足的问题。
奠定基础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又经历了一段在评估和调整中提高实验室质量的时期。
补助费评估中,一些实验室评分极低(邹承鲁,1991)。1992年出现第一个被取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又有2家实验室被评为“问题较多”(王福涛 等,2006;易高峰,2009)。针对部分实验室不合格的情况,1995年,国家计委委托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对运行三年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以督促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规章制度的健全。对实验室原始数据采集方面也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如档案齐全、环境整洁等。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关于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方案中,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和经费安排开始归科技部管理。1999年,科技部继续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5年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部门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评估分领域进行,分别为化学领域、数理和地学领域、生物和医药领域、信息领域、材料和工程领域。2000年,为整合关联度高、学科互补性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实验室资源,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力量,科技部开始推动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于2000年批准成立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此后2~3年内又陆续批准筹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
进入21世纪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淘汰制度更加严格。同时,也加强了支持力度,主要表现为对前瞻性研究的支持和对增设不同类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2003年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修订,主要变化包括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加大淘汰力度。原先,实验室连续两次被评为“较差”才予以淘汰,修订后第一次被评为“较差”即淘汰。淘汰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完成的第3轮评估,共11个实验室被淘汰。2004年至2008年间进行的第4轮评估共6个实验室被淘汰(李旭彦、孙丽珍,2020)。
严格竞争淘汰制度的目的是以评促建,提高实验室整体质量,推动国际一流实验室建成。然而,也有学者提出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显示出以竞争性经费为主、稳定支持明显不足的问题(万钢,2008),而前瞻研究常常需要稳定持续的支持。新千年之初,实验室自主部署前瞻性原创性研究主要由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支持,资助经费额度较小,效果不明显。2005年,科技部提出“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力度”,并在与财政部共同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提出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建设性构想。2007年,专项经费顺利设立,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和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力度。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范畴和自主研究、访问学者邀请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
科技部还启动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更多维度布局科技力量。2005年至2007年间陆续建立了多个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底,科技部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将组织上述各种新建类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13年,科技部还启动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在完善评估制度和前沿研究稳定支持力度,并扩建一批新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在全面梳理科研力量的基础上,国家启动了重组计划,统筹资源配置。
2 0 1 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力量进行合理归并,进一步优化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完善评价机制,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相互衔接。2017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提出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将根据整合重构后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升级版”,大幅提升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助力。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同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年修订)》发布,明确“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
2022年1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21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已编制完成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2022年的十项科技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全面入轨运行,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阶段性任务。
2022年7月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专题调研。调研后,科技厅官网发文称,首批共有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得到科技部批准建设。至此,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全面启动。
从40年建设历程可以看出,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以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目标。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技力量格局重构,中国等东亚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与美国和在部分学科保持领先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迅速提升,世界主要国家显示出各自的态度和选择:美国放弃建交之初曾采取的柔和同化策略,在科技、贸易、军事等方面均体现出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欧盟、韩国等面对丢失中国市场的经济损失,虽然已对其盟国美国渐生质疑,但短期内仍支持美国的提议。国际资本集团对资本增殖最大化的追求,导致其不可能放弃把广大发展中国家控制在产业链低端的企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须尽快建立起更加系统和优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集中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全球领先科技力量的成功经验,在构建国际一流科技实力中作用突出。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弹、雷达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在科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面前,世界主要国家通过组建国家级实验室的方法建设自身战略科技力量。美国贝尔实验室是晶体管、C语言、UNIX操作系统以及多项电子通信设备的发源地,美国阿贡实验室组织研发了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Mira、exaFLOPS等,为美国抓住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建设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做出重要贡献。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发现了电子、中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DNA的双螺旋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通过合并英国多个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建成享誉国际的大型核物理研究中心。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和极具独特性的中子源生物应用基地,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力量。
从世界著名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历史贡献中可以看出,建成一批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突出的实验室,对科技强国地位的形成和维护至关重要。按照科技进步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和会议中关于“实验室体系”的指示,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名词解释系列中对“实验室体系”一词的阐释,国家实验室立足大科研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专注分支学科,未来我国的实验室体系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汇聚领域内顶级科学家和优质科研条件,承担内容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进入新时代,在前沿领域交叉汇聚、科学研究多点突破、颠覆性技术蓬勃发展、产业变革潜力无限的背景下,迎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并应对国际竞争态势带来的挑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承担的新课题和新使命。通过重组形成一批定位更加明确、布局更加系统、方向更贴近战略需要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助于全面统筹专业性强的细化分支领域科研力量,为担当新时代科技使命提供更有力的结构性支撑。
当前科技发展呈现出技术周期缩短,前沿交叉创新频出的特点。既需要分工明确的专注与深入,也需要协同合作的灵活与机动。
展望未来,建议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分批得到批准建设的过程中,系统梳理40年来成立的超50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的科技力量,以布局的有序应对在科技领域准确识变的发展需要;将相对分散的实验室研究力量分类归并、化零为整、去粗取精,以对现有科技力量的充分认知,应对未来变革的未知;打造良性互动的管理体系,促进学科交叉,相辅相成;促进已有成果落地应用,在研判未来重点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主动铺就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