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3-01-04 07:43
云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村落乡愁云南

李一波 / 摄

喜洲严家大院 贾翔/摄

实施“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着力推进文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旅游打造优质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许多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十年来,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5700多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76个,建成贡山、福贡、泸水3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0.56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22亿人次、年均增长21.3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263.80亿元增加2021年的1793.98亿元、年均增长23.74%,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今年以来,云南省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将申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3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乡村旅游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李雨霖 / 摄

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

乡愁是我们心底最坚硬而又最柔软、最厚重而又最缥缈、最庄严而又最平常的情感。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能把过去、现在、未来衔接为一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长河,从而孕育出新的文化底气,激荡出新的文化情怀。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让人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乡风、乡俗、乡情、乡声、乡味”,感悟“乡恋、乡思、乡念”,增强乡愁的归属感,让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这是一种温暖的情怀。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能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蕴含并存,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承接,历史积淀与时代演进互促,古老记忆与未来憧憬贯穿,使古老的原生态与美好的新生态交相辉映,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古树开新花”,实现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涅槃新生。

和顺图书馆 贾翔/摄

当我们在寻找乡愁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古老的村子越来越少,都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的城镇化村落所取代。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52万个,十几年间减少了11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曾经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今天,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村落,建筑风貌、生态环境、邻里关系等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正因为如此,保护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从2012年开始,国家先后颁布了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8187个村落入选。更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在云南共有778个村落入选,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一。这得益于云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才使云南保留下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的传统村落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苍山洱海旁,看着古生村整洁的环境、古朴的形态,他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

传统村落的魅力就在于此,当我们要寻找乡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传统村落的那些黛瓦白墙、飞檐翘角,那些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那些和睦安宁的邻里关系。作为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云南,绿水青山中那些桃花源般的村落,正是我们寻觅乡愁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村落乡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九月的乡愁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