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文件的出台不仅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我国教育生态的一次重要调整。“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学校体育又一轮改革的浪潮下,该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与发展。体育课堂提质增效势必要从源头——课程设置开始做“加法”,“选项走班制”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选项走班制”课程设置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学校的场地条件和师资条件。目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小学拥有田径场1个、足球场2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3个、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2个,场地面向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班级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小学学段专职体育教师12人,教师专项包含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
在国家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下,学校小学部在2021年4月就启动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工作,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在结合小学部现有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的基础上,“3+2”课程模式应运而生,3节常规体育课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为根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行政班的常态化教学,体育公选课分为两大类,其中Ⅰ类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项目;Ⅱ类包含体能、田径、武术、健美操、跳绳。公选课的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划分,以项目为首要因素进行同年级的混班教学。
总体来看,“3+2”体育课程模式的设置是在学校现有物资条件和人力条件并结合学生兴趣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基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课拥有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3+2”课程的设置具备原点性、发展性、现实性和层次性,即以基础体育知识理论与技能为起点,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并实现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3+2”课程中的基础体育课和体育公选课互为补充,部分公选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体育课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田径公选课以走、跑、跳、投为基础单元,在进一步优化学生已掌握的各项技术基础上,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科学锻炼的方式等内容;体能公选课目标重点在于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的短板,侧重于发展学生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并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能训练方式,给学生不同的课堂体验;篮球选修课在原有小篮球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竞赛能力以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目标;排球选修课在水平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传、垫、扣、发、拦的技术,同时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对抗、竞赛练习,并在学期教学设计中融入排球理论知识的学习。
综合来看,Ⅰ类公选课以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为重点,以“教会、勤练、常赛”作为基本要求,强调从兴趣化到专业化的发展路径;Ⅱ类公选课以提升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为根本,通过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来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菜单式”的体育课表通过课程内容的增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平台,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经验的基础上多维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选项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教学秩序,因此在课程的管理方面要有所突破。在学生正式选课之前,召开“选项走班制”课程介绍,分别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课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并正确地进行选课。
选课管理要科学。在选课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利用已有的选课系统进行体育公选课的选择,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线下报名方式的选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课结束后会与行政班级班主任进行对接与年级内的公示。在课程开课2周内学生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更改,某些学生通过两周的学习发现所选项目并不适合自身,可以进行第二次的再选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选项的调整只针对个别学生,因此对于“选项走班制”教学班级的班额影响并不是很大。
除了教学以外,对于打破行政班级的课堂来说,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3+2”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同一时段一个年级所有的学生都会来到操场,因此课前统一组织、课后统一集合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关键,每节课之前教师会在固定地点组织全年级学生按照项目进行集合,清点人数之后再由教师带队到教学区域,课后也会按照此流程进行,做到课堂有序。由于同年级混班教学,学生在课堂心理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这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明确的公选课常规、严格落实点名考勤制度等都是在实践中利于课堂顺畅进行的基础。
集体教研精心备课。在全面实施“选项走班制”教学之前,教师利用暑期培训时间进行了详细、科学的集体教研与备课,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出了10门选项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基本涵盖明确的教学活动开展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1]。
因材施教重视课堂。在“选项走班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指定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如在跳绳课堂上,会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提升以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个人花样跳绳的教授,通过学习让每个学生在“选项走班制”的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
以学定教,教学反馈要及时。所谓“以学定教”总体来说是根据学情确定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以学定教”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是基于学情去选择内容、确定教法、合理评价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是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是基于学情,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新时代新要求的体育课堂[2]。在践行“选项走班制”的初步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的技能反馈和情绪反馈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本学期“选项走班制”课程实施的中后段,对三年级、五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侧重于学生对“3+2”课程的评价、收获等方面进行主观性的评价。
在发放的72份问卷中,有70.83%的学生对“3+2”课程整体很满意,19.44%的学生表示满意,由此可见“3+2”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学生的喜爱。针对在“3+2”课程中的收获选题中“能够掌握到新的体育技能”“参与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解更多体育专业知识”“体验到不同于体育课的活动方式”四个选项排在前四位。由此可见,“3+2”课程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体验,课程的实践拥有一定的价值。
除了学生的认知评价反馈外,教师还利用课堂进行技能评价,如三年级排球公选课将下手发球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之一,六年级网球公选课以正手击球击打目标区域作为学期学习评价指标,可以说学生技能评价可以直观地反映课堂的教学效果。
“选项走班制”课程的实施重点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对于学情的掌握是顺利开展课程的根基。一方面在学生前期的选项阶段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给予方向性的选项指导;另一方面在中期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发展情况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个体化发展是提升“选项走班制”体育课程效果的重要前提。
“选项走班制”的实施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还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与自主锻炼的促进者,因此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向是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的要点之一,在“选项走班制”的背景下分层分类的专项培养是教师重要的自我提升途经,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工作使得每位体育教师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和发展,个人驾驭课堂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提升[2]。
“选项走班制”的实践关乎学校体育的改革,因此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协同配合,顶层设计提供方向与政策保障,学校管理打造实践途经、教师提升奠定实践基础、家庭协同提供全面保障是真正落实“选项走班制”的关键。
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方法密切相关,每一名学生都希望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随堂即刻评价,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全面掌握课堂的前提下还要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的评级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双减”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极大加速了学校体育的改革进程,建立在学生运动兴趣和自主选择基础之上的“选项走班制”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课程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实施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选项走班制”强调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了课程旨在技能培养的重要教育目的。在实践中课程内容的丰富实现了“可选”,课程管理的创新实现了“能走”,课程评价的优化实现了“想走”。基于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项走班制”教学模式也将会成为越来越多课程的选择。但总体上看,“选项走班制”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选项走班制”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最大化体现。因此,针对“选项走班制”教学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配合合理的引导和落实,做好相关的基础保障,将“选项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