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

2023-01-04 21:23:30阮金纯余婷婷
创造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境界

阮金纯 余婷婷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明确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责任担当,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回答这个问题,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涉及目标方向、理论内涵、根本路径、基本原则、思想方法等不同层面、不同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刻论述,为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作出的重要结论。这一重要结论是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得出来的,是从党的思想进程中得出来的,是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重要判断,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立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历史就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进入了新时代。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全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基本功”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直至党的二十大报告得出明确结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一思想脉络清晰地表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时代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创立的。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对这三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科学的回答,以其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集大成者;以其实践性成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发展的理论体系。

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形态。这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的实践,以其许多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推进理论创新,也必须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和思想工具。不断谱写理论创新的新篇章,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二、“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活动,也是伟大的理论创新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其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对中国经验的理论升华,不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迈上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开辟新境界。根本路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两个结合”作了进一步阐述。

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里既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有对中国实际认识的深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对两个问题都作了新的深刻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因为任何思想都是理性认识的成果,而且是经过系统化、理论化加工而成的理论形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而人们的现实实践活动对象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复杂的、变化的。因此,任何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时候,都不能生搬硬套。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各种矛盾相互重叠交织,丢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行,也不能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回望过去百余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了一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重变奏的精彩乐章。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之所以取得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历史性的理论成果,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把握时代特征、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根本性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回答,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在新征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立足新时代、大变局,聚焦党的中心任务,着眼解决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变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推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维度看,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思想性、前提性问题。其中包含了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结合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究竟能不能结合,这是过去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不是泛指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义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指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而不是泛指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从文化相融的角度奠定了两者相结合的基础;对于两者怎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贯通”与“融通”的方法,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关于结合的目标,就是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其实就是“贯通”和“融通”的必然结果。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个根本立场问题,都有一个“桥”或“船”的问题,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贯穿了许多根本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这些立场观点方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科学回答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立场、精神气质、科学态度、思想方法、思想格局等问题。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开辟新境界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幸福论和人民至上论,并贯穿在整个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使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始终焕发出人民性的光芒,为人民所认同、笃信、笃行。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主体,把人民愿望作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创造、人民智慧作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源泉,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护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气质,是开辟新境界的根本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始终贯穿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对党和国家事业光明前景的自觉自信。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矛盾问题和繁重任务,始终保持自立自强精神,充满战略定力。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信仰信念、自信自立、担当意识、创造精神统一起来,既不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品格,是开辟新境界的科学态度。守正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用以分析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揭示其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等等。这些重要内容,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又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开辟新境界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是客观事物之间矛盾的反映,思维活动的起点在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善于抓住根本,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又立足现实,回答和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的具体问题。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增强问题意识,把现实与未来统一起来,聚焦解决新问题;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聚焦解决深层次问题;把发展与满足人民需求统一起来,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聚焦解决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聚集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思想方法,是开辟新境界的系统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两个大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着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深化的都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握和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历史地、全面地、整体地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格局,是开辟新境界的广阔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洞察,对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的积极回应。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集成创新中国理论,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品“境界”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慎独的境界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探索(2013年3期)2013-04-17 02: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