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方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很多生活方式和观念,也激发出众多应对新情境的新模式。
比如,近日黄山风景区推出的“先游后付”,相较传统旅游方式,服务与理念都有很大进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客改变行程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涉及出行订单的退改签确实很麻烦。“先游后付”这一模式背后,是探索信用交易模式、拓展信用应用范围,更好服务消费者的理念。早在2019 年,广西桂林、山东日照等城市就已成立“先游后付”诚信联盟。近年来,文旅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尝试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发展信用经济,或可成为今后文旅市场的发力点之一。
不过,在提倡守信用信,创造更多新服务模式的同时,也需要行政、执法、司法进一步实现有机衔接,提升全链条监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今年“双11”前后,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格外关注。
日前,最高法就表示,新时代的十年来,人民法院坚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不断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另外,全国公安机关近期特别瞄准网上侵权假冒犯罪活动,紧盯群众、权利人企业和互联网平台公司等反映集中的“网红”“直播间”“网店”“公众号”“短视频”等,持续依法严打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活动,破获相关案件1700余起,铲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犯罪链条。
众所周知,网络经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对接供需,但非接触式的操作手段和特征,让有关部门在获取证据、证明因果关系等方面遇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困难。如此情境下,利用新技术和手段寻求治理突破变得愈发迫切。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数据驱动应该成为各级各部门提高治理效能的一种思路和选择。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就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作出部署,并就信用体系建设提出目标任务,明确建设完善信用体系等主题库。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起草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涉及行政机关、生产、金融、税务、劳动保障等多个领域诚信建设,对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展高水平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信用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走向深入,就越需要法治支持和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就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激活行政部门、市场主体、社会机构等各方参与信用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思考在前、谋划在先,以强有力的监管与技术手段为保障,让人们乐于带着信用出行,守护好、运用好信用这个“硬通货”,为促进经济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多做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