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探索
——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023-01-04 19:49郝斯琪刘瑞伟谢炫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1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交通

郝斯琪,刘瑞伟,谢炫琛

(1.广州航海学院 a.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b.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700;2.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引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部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我们当前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得渠道体现出多样化、便捷化的特征,产业在不断更新调整,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随之不停发生变化。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通识性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提高信息搜集及整合能力,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嗅觉,这也应该是专业课程设置的出发点[1]。因此,要求进一步协调、优化和改善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对其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改进、调整,以适应新的专业发展要求。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交通运输专业设置为分析对象,根据以本科四年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来实现反向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OBE理念,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与学生就业条件等展开深入研究,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交通形势,对培养计划加以细化,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实施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素养等,提供课程设计的优化方法,保障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标准的实现。

一、交通运输专业发展现状

从历史上看,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决定当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发展也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专业分为水路、航空、公路和铁路四大类别,从宏观的历史背景来看有其发展共同点。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内出现了运输类专科专业,多是由中央交通部的部署院校开设,在专业设置上按岗位设专业,分类细窄[2]。1963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运输类本科专业。

面对世纪之交带来的变化和挑战,1998年,教育部将三类运输专业归为新交通运输专业,当今的交通运输专业基本成形。自此,国内学者积极探索分析新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问题。2001年,路平提出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逐步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3]。2009年,黄金鹏总结各界研究成果,提出几种课程类型应相互渗透,此外要注重院校的历史延续性、特色化、社会化和信息化[4]。

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明确,为交通运输专业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2021年,王强等人以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角度,建立对应的关系矩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5]。2022年,洪磊等人结合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和标准,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培养方案指定的思路和措施[6]。

交通运输专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绿色交通、智慧港口等成为行业的研究方向。2020年,许小春提出交通运输专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要求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需有承接性,提出学校应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与员工个人深造所需的知识[7]。肖青等人在2021年基于分析智慧港口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要求,提出多维度改进方法[8]。

回顾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现有能力与培养目标之间有一定差距,在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与培养方案优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全过程,从学习产出结果要求进行分析,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解决当前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知行断层、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查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一)具体教学与学生配合度之间的衔接需加强

教学质量的保证需学生与教师共同配合。因此首先,要了解学生上课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从中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法。其次,大学时师生互动交流度比高中时有所下降,学生学习多靠自身努力。辅导员与教师应强调就业竞争意识,传授面试技巧,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规划。

(二)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理论教学的充分开展。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由教师主导,以教师熟悉的专业语言逻辑来推进。当知识较难理时,若不配合图画等易理解载体,难以让学生透彻理解。同时,缺少适当的课堂互动也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浮于表层,学生只是“旁观者”。此时,课堂教学成为纯粹的理论课,缺少层次和连续性,学生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

(三)实践教学不充分

实践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对多数公司和机构来说,由于员工密集、任务困难、竞争压力大和安全等原因,他们主观上对接受实习生有所顾虑,使生产练习成为“参观练习”。因此,这样的实习只能给学生参观现场的机会,学生与工作的实际接触较少,无法达到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制定管理决策甚至创新的目的,对学生的毕业应聘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所培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当前,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缺乏实践上的能力要求。同时,相关单位重视员工掌握使用交通领域技术软件的能力。实践上,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并熟练使用的专业软件有AutoCAD、VISSIM和TransCAD。然而,在目前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未设置具体课程教授相关软件使用方法。

(五)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关联度不大

课外,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专业知识竞赛,然而课内讲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还停留在书面上,很少应用在其他教学领域和实践中。这种知识和技能上的脱节导致学生对课外相关活动课外敬而远之,从而认为课内知识的应用性小,削弱其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六)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大于实践

实验课程的进行多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承接理论课程的知识内容。大多数形式是教师讲解提前准备的实验任务书,学生再根据老师的要求依葫芦画瓢,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完成相应任务。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学生的发挥空间少,难免枯燥乏味,学到的知识很少,难以进行超越创新。

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优化途径

(一)增设交通信息化相关课程,体现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特点

目前,广泛使用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以传统课程为主,行业前沿理论与技能知识如交通大数据、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新能源技术等则简单略过。然而,建立基于全社会交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的综合交通运行感知体系是未来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设交通信息化课程非常有必要,例如:“智能交通”“机器学习”“控制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基础”“预测理论与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

(二)增设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相关课程,体现行业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未来的交通人才需要既具备单一交通运输方式的深入专业知识,又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宏观视角。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不是几种运输方式的简单集合,而是由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设备、运载工具、客货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因此,有必要增设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系统协同意识,拓展系统的组织、运行、管理、决策等方面知识。

(三)增设专业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国际化水平

随着中国加入工程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体系和产业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多式联运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结合我校服务华南地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增加专业外语课程比例,提升学生的专业国际化水平。

(四)增设绿色交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

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任重而道远,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清洁能源体系、信息通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的融合创新能力,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增设绿色交通、低碳交通、交通安全与环境一类的课程,引领学生从碳排放和环保的角度理解与分析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学生的绿色交通意识,使学生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思维。

(五)建立贯穿培养全过程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体系

交通运输是与生活非常贴近的学科。因此,可以建立本科学生导师制,毕业设计的选题下沉到大二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开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对研究问题和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建立贯穿培养全过程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体系。一方面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建立贯穿培养全过程的企业实习/实践体系

企业实习应该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在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实践,跟随一线人员的视角了解企业、行业存在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专业课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多组织企业导师来学校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视角,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专业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

(七)健全高校间交换生培养模式

各高校的合作可以实现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各交通院校之间缺少足够的学生交流项目,缺少对学生广阔视野的培养。因此应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交换学生培养模式,加强与其他国内外大学的学分交流交换,给予学生在其他高校学习、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目标与模块的设计须进行持续改进。本文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和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变化,提出了以培养成果的完善程度为切入点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调整方案,后续还需根据调整结果的反馈,进行多轮改进,坚持研究与反思。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交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繁忙的交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小小交通劝导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