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2023-01-04 19:09:07王春燕李惠英项少南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学检验

王春燕,李惠英,项少南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221

临床上的医学检验(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MLS)就是从人体取下所需的材料, 采用不同的检验手段对其实施相应的检验,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 在当代医学治疗工作中,检验工作属于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够反映患者的器官情况,同时也能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作出一定的评估。 受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响,医学检验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通过利用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可以实现患者标本的有效检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客观性依据。 实际临床应用中,该项工作因受到环节繁杂性的影响,可能会在检验过程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使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继而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诊治,甚至出现贻误病情的现象。

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1.1 患者自身因素

开展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生理、饮食、用药和情绪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1]。从生理角度来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基本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新生儿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等均会表现出高于成人的情况, 而孕产妇的孕激素和胎盘激素也会有一定的升高;从饮食来看,未根据医嘱控制饮食的患者会出现尿液中糖分值增加,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的现象;从用药情况来看,患者若在检验前服用一定的药物,可能会对血液和尿液的检验结果都造成一定影响[2];从情绪状况来看,情绪起伏性较大的患者容易对血压等产生影响[3]。

1.2 标本采集因素

标本采集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在采集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都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集的时机、部位、试剂、器皿等,都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其中采集的时机与部位属于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4]。 从采集时机来看,WBC、RBC指标为下午数值最高,凌晨时数值最低;从采集部位来看,直立采血的白蛋白(albumin, AL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值也会有明显高于卧位的表现等,若相关的工作人员未关注细节因素,易导致标本混乱的问题。 此外,在试剂的检查、器皿的清洁、标本采集和贮存的规范性方面易出现细节性的问题需要医务人员特别关注。

1.3 检验人员因素

检验人员的具体操作是影响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若在检验过程中未将相关标准与规范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严格遵循,就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极大影响。部分检验人员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检验的步骤和检测记录出现了失误,使得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受到不利影响[5]。 还有部分检验人员在检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 出现项目混淆和操作失误等问题,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有效性。 检验人员所导致的问题属于人为因素,带有主观性特征,需要医院强化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1.4 实验室因素

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设备因素进行关注。 该因素主要涉及到设备的老化与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更换与维护,就会对设备的应用精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继而造成检验质量的不佳。 此外,实验室的检验环境也是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因素,若与相关规范与标准不相符,会引起偏差性问题[6]。

1.5 管理制度因素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而言,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若存在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就会对工作开展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7]。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缺乏相关的制度与规范,就会在不同的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2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医学检验前的控制

样本的采集是检验前的主要工作,对其的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采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检查项目,仔细对比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完善后的信息及时做好记录和存档;其次,在开展标本采集工作时,需要严格要求患者的配合,包括采集时间、部位、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来说,采集人员需对空腹抽血和控制饮食的患者做出严格的叮嘱与要求[8]。 对于不同的检验项目要选择规定的体位来实施具体的采集工作,避免出现误差问题。标本送检时,需要特别关注时效性,保证标本处于新鲜状态,避免受到误差影响。

2.2 医学检验中的控制

受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检验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已经变得先进化和多元化,因此对检验人员的设备操作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现阶段的检验仪器多由计算机控制,相关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定期维修与更换,及时记录相关的使用信息,以国家规定的要求来测试仪器,让其可以保持在数据准确的状态中。 检验试剂是开展实验室检验的消耗性材料,其保管是检验工作质量提升的一个难题, 需要得到每个操作者的记录与检查,避免出现过期和浪费等现象[9]。 此外,在具体的检验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到设备与试剂的匹配性,避免影响到检验效果。

2.3 医学检验后的控制

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后,需要将检验结果与实际的检验经验结合在一起,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依据。检验报告的出具与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患者病情相关,若出现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的现象,需要进行一定的病情讨论来分析原因,将人为误差问题排除在外。 必要时需要重复采集标本并送检,经过一定的对比后决定后续的工作,避免对患者的治疗及时性产生影响。

3 提升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效果的方法

3.1 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度

医学检验为医院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因此需要相关的医务人员提升其自身意识。 在开展医学检验之前, 相关的护理人员需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协助作用,帮助医师做好相关的检验工作,让患者以最佳的临检状态来面对医学检验[10]。 相关医师开展具体的检验工作时,要将各项注意事项充分落实,让医师可以依据检验结果制订出与患者基本情况相符的治疗方案。 总体来说,检验工作与临床工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想要有效提升检验工作的效果, 需要明确二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突显出来。当检验人员发现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出现了异常表现时,需及时提醒相应的临床医师,强化沟通与交流,让二者的工作可以得到协同发展与进步。

3.2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规章与制度

完善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医学检验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不仅包括各项管理制度、报告制度与职责的权属内容,同时也包括人员的分配,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通过全面、有效的制度监督,可以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检验数据异常而影响到患者救治的现象,让医疗质量和安全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11-12]。 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作为依据,明确划分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保证相关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针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而言,监管工作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需要将已经存在或潜在的一些医学问题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对检验人员的实践操作做好全面化的监管, 将检验工作的每项内容都作为重点,以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还要积极畅通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各项信息的沟通都畅通无阻,进一步提升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

3.3 强化对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得到了强化,使各类医院的各种检验报告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繁杂性,因此需要对检验报告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让诊疗进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现代医学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地应用在各项工作管理中,医学检验中心也是如此,使医院的各项数据都得到了共享与应用,让整个检验工作的发展都朝着系统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13]。 即便是如此,检验工作的整体流程也具有一定的繁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强化配合与衔接, 让检验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具体而言,在开展检验工作时,需要将检验项目作为依据,从检验前的准备,到标本的采集,再到各类仪器的使用,都要建立起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让操作内容可以朝着细致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并以专项考核的方式,对不同环节的操作效果进行评分,提升医学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多加关注实验设备及实验试剂的应用,强化维护保管,减少仪器和试剂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若检验结果出现错误现象,需要将近期的检验结果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相应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让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的保障[14]。

3.4 多种途径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是对医学检验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想要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效果,需重点关注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人才培训作为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①培训内容。需要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关注医务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程度。 医务人员在入科前需接受完善的岗前培训,并将ISO 检验质量控制的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强化相关人员对管理制度、检验技术的全面掌握[15]。 ②培训方式。在对检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时们,需以多元化的渠道为依据,将新知识、新方法及新设备的学习与培训作为重要的内容,开展参观学习、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及实践学习等,有效拓展检验人员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此外,还需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中,由检验人员通过善意的交流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把握, 并及时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应对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时,也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解释。 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实施相关操作,从源头上把关检验的质量,避免出现过度医疗和漏检等问题, 让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得到有效提升。

4 讨论

医疗检验主要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而质量控制就是以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为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对于临床检验工作而言,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保证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各项因素进行关注,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检验信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各类医疗机构都会接诊大量的患者,使得检验工作的压力逐渐变大,各类因素的影响给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常见因素如患者自身、样本采集、检验人员、实验室及医院管理制度的影响,其中样本的采集和检验人员的影响最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强化不同工作之间的工作配合度,让检验工作的开展朝着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向发展。在对检验工作开展质量控制时,需从检验的前、中、后等阶段出发,重点关注各环节的工作操作。想要让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要提升医院对检验工作的重视度,然后制订出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关注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并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学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医学的进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