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辉 程 慧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1],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湘商的作用很关键。“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传承与弘扬湘商在历史演进与时代大潮中形成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兼容并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精神基因,及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创新、和谐、诚信、务实”[2]的文化理念,对构建湖南新发展格局,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湖南新篇章意义重大。
所谓精神,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既超脱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湘商精神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土壤和条件,湖南的地理环境、思想文化、工商文明等对湘商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环境、气候等因素对人的性格、民族性格有深刻影响。地理学家傅角今在《湖南地理志》中指出“山川清淑,足以影响于人民之精神”[3]。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湘、资、沅、澧四水由南往北流入洞庭湖,湖南连接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湖南时提出了“一带一部”战略。“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凸显的是湖南的地理位置优势。但在古代,湖南尚属于南蛮之地,商业的兴盛主要是近代的事情。例如湘商中的邵商宝古佬借助毛板船“逆天改命”,“吃得苦,霸得蛮”的倔强性格某种意义上就是地理环境造就的。
地理因素影响了商群体的性格,但真正决定商群体秉性的是文化,是融入血脉流淌的文化基因。湘商的崛起与湖湘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在湖湘大地上形成的一种历史区域文化,根植于古老的湘楚文化土壤,受历代文人雅士、官宦乡绅、宗族领袖及其他文化领袖倡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兼容并蓄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精神特质。”[4]屈原、贾谊、周敦颐、张栻、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毛泽东等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特定的人群可以创造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可熏染孕育出特定的人物。”[5]湘商们耳濡目染和承继了湖湘文化中“通变求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等优良传统,并在自身从事的商业活动中充分发扬这些优良品质。
明末清初大量江西人来到湖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史学家林增平指出:“经历明末清初的大移民,湖南居民实行了历史性的全面更新,从而导致湖南人口的新组合,形成了与清代前居民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新居民”。[6]外来移民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群体,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必能产出一种新文化,以改变原有的乡土文化结构,给原本闭塞的区域发展带来蓬勃朝气和精神推动力。历史上还有大量北方人、中原人等南迁至湖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更为广阔包容、兼收并蓄的开放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原本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常局限于自给自足的狭小圈子,即使有商业交易的存在,其规模、影响也是小范围的。但湖湘文化大师们的经济思想启蒙其影响是卓著的,如王夫之提倡经济自由、士农工商平等、主张商业是“立国之资”,可以“裕国富民”。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发了曾国藩、左宗棠的洋务运动实践,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更是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成就了湘商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了一大批湖南籍商人成为商业经济大潮的弄潮儿,他们传承和弘扬湘商精神,成为支撑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湘商精神”是湖南籍商群体在经营、创业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商意识商理念商文化的集合,是湘商群体的文化认同。湘商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范畴,它既有历史秉性,又有时代属性。其主要内涵包括:
受湖湘文化影响,湖南人始终心怀天下,无论是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还是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都是其中的代表。儒家文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湖南人达或者穷都关心天下,湘商更不例外,他们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天下苍生。在新时期,湘商的这种责任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汇聚成为城镇化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滚滚洪流,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必然也有湘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湘商精神的显著特征是敢为人先。历史上,洪江古商城代表了资本主义在古老中国大地的萌芽,曾国藩主持洋务运动开风气之先,化工先驱范旭东引领民族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富于创新精神的湘商更是走在时代前列,电视湘军引领媒体市场化风潮,互联网湘军占据半壁江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融入湘商血液,湘商事业就永远富有前瞻性、开拓性。
移民与原居民的融合,孕育了湖湘文化兼容并蓄的品性。湘军是尚武的产物,但在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商业贸易中,湘商可不是一味“霸蛮”,不知通融。湖南人的霸蛮体现的是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对“生意经”的探索也是永不止步。和谐是商业人的可贵品质,和谐也意味着开放,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完美结合,是天下湘商与湘商天下,新时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湘商以和赢天下。
湖湘文化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因子,尤其是王夫之的思想启蒙,直接形塑了湖湘读书人和湘商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世界观。“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商业文明中,实事求是彰显的诚信品质是立业之本,这点亘古如是。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湘商的金字招牌,无论何时何地,湘商都坚守诚信,从道德和规则的双重维度,“以诚信立天下”。
经世致用是湖南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早在楚屈子时代,湖南人就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湖南人当然有理想主义,但更多的是务实。湖南人主张入世,才有了近代史的辉煌。为学、为政、为商都注重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南人慎思笃行,通达经世,为现实的社会人生服务。湘商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并为这一传统添砖加瓦,经国济世,以踏实肯干的奋斗姿态取得一个又一个商业成功。
恩格斯说,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具有能动的推动作用。新时代“湘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就是要充分发挥这种精神的推动作用,增强“内驱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湘商精神是引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符号,是湖南人的精神食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湘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需要从文化与文明中寻找不竭动力。
一是从湖湘文化中寻找经营与价值理念。传承与发展湘商精神,必须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收丰厚的精神滋养。从“心忧天下”的传统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敢为人先”的气魄中,造就创新进取的灵魂;从“兼容并蓄”的观念中,培育开放合作的理念;从“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形塑诚实守信的品质;从“经世致用”的智慧中,厚植实干务实的工匠精神。
二是从现代工商文明中汲取商业智慧。湘商精神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系,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文明转型,必须汲取现代商业智慧。注重成本收益核算的经济理性,注重组织与激励的现代管理,注重契约原则与法治精神,注重互利共赢的协作观念。培育形成东方与西方交融、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的湖湘文化、新的湘商精神。
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寻找引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7]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引领我们前行的风向标。通过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湘商精神,培育湘商的企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感,将湘商精神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和层次。
湖南打造“三个高地”,实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竞争力,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湘商精神是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构筑湘商发展新生态。良好营商环境“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增加优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助力湘商实现转型发展,为湘商精神注入强大的物质力量。打造优秀文化和良好社会人文环境的“压舱石”,大力倡导“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风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筑湘商发展新生态。
二是重视媒体宣传,树立湘商发展新形象。深度挖掘湘商精神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新时代湘商发展特色,运用多样化的媒体宣传模式包括动画、短视频、电视剧、访谈、公益广告、公众号、全球湘商大会、中国湘商力量总评榜颁奖典礼及其他表彰优秀湘商代表的形式,把湘商的先进事迹报道好,把湘商的先进精神总结好,使其融入到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之中,进一步擦亮“湘商”名片,促使湘商及群众在文化自知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自觉,最终达到对湘商精神的文化自信。
三是创作文化产品,创造湘商文化新成就。组建官方或民间的湘商文化研究机构,让更多科研工作者、学术专家认识到传承湘商精神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通过学术研讨会、课题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深入发掘湘商精神中具有普适性意义并可供借鉴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文化产品来充盈湘商精神的文化内核,融入时代元素,丰沛支撑湘商精神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原动力。
湘商精神的发扬光大关键在于湘商实力的强大,在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上,致力于品质品牌建设,致力于公益事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湘商群体的影响力。
一是注重品质,转型发展。湘商的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脉搏,融入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品质,实现转型发展。湖南打造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湘商发展的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湘商在新基建、工业互联网、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都是大有作为。积极把握湖南自贸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抢抓打造135工程升级版的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实现湘企及产业集约化、集群化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品牌,创出美誉。擦亮“湘商”名片,必须打造湘商品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湘商精神的实体代表,传承和弘扬湘商精神,必然要让更多的本土品牌被社会所认同。湖南之所以是工程机械之都,是因为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响当当的品牌。之所以是媒体艺术之都,是因为有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金字招牌。湘商中的邵商在发展中“深度挖掘特色产业强大的品牌潜力,例如武冈卤菜、洞口蜜桔、新宁崀山、城步国家南山公园、彩虹玻璃、智能家居等,进一步打造强势地域品牌,打造出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8]。这些都是湘商品牌的代表。
三是参与公益,承担社会责任。湘商群体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之情,乐于回报社会、回馈国家。树高千尺不忘根。湘籍慈善家余彭年是我国第一个裸捐的企业家,是多年的中国首善。新时代,湘商秉承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公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扩大湘商影响力。如在脱贫攻坚中,省工商联组织全省5740家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7429个,实施项目12772个,投入资金85.48亿元,帮扶贫困人口91.9万,参与企业数全国第五,实施项目数全国第三,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湘商的情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