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王道坤教授从瘀阻胃络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

2023-01-04 17:35:05李应存程佳莉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消痞口苦枳实

陈 旭 李应存,2△ 王 斑 程佳莉

王道坤,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是全国第三、第五、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教授临证50年,经验丰富,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见解独特,自成体系。创“痰瘀论治”辨证方法,自拟化瘀消痞汤、疏肝和胃汤、枳壳益胃汤等多首经验方。王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传道授业解惑,不吝传承。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颇多。现介绍王教授用化瘀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以飨同道。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临床常见胃脘部或胃脘周围胀满不适,时有兼及胸胁后背,或胀或痛,甚至主观感觉难受莫可名状,伴嗳气、不欲饮食、腹泻或便秘等,也有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其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层变薄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为病理特点,发病率及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1 基于瘀阻胃络探讨胃痞病的发生机制

王道坤教授认为此病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后将其归为胃痞病[2]。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发生以脾胃虚弱为本,久病气虚,或肝郁气滞,或湿浊内生,导致气滞血瘀,日久瘀血入络,胃腑失养而发为胃痞。脾气升为顺,胃气降为和,虚则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故临床可见胃胀、嗳气、胃脘部阻塞不舒;胃受纳腐熟异常,脾运化受损,故无法将饮食水谷下送小肠,则有不敢多食的症状;如李东垣《脾胃论》所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3]。《此事难知》云:“伤寒痞者,从血中来”,明示瘀血内阻亦致痞证;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写道:“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4]。故王道坤教授临床治疗胃痞病从活血通络、化瘀消痞立法,以健脾和胃,行气化瘀为主,予自拟方化瘀消痞汤。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能抗菌、抑制炎症反应,故对促进胃黏膜的再生,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屏障作用有重要意义[5]。

2 化瘀消痞汤的方药分析

化瘀消痞汤是王道坤教授据枳实消痞丸加减化裁而来,基本组成:枳实15 g,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砂仁(后下)10 g,木香(后下)10 g,黄连6 g,干姜10 g,厚朴12 g,陈皮15 g,三七粉(冲服)6 g,炙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瘀络阻胃,胃失和降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枳实消痞丸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干生姜一钱,炙甘草、麦面、白茯苓、白术各两钱,半夏曲、人参各三钱,浓朴四钱炙,枳实、黄连各三钱。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6]。行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治以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痞之力;重用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而开痞,共为臣药;佐以干姜温中祛寒,“参、苓、术、草”补中健脾,亦为佐药[7]。王教授古方今用在原方基础上加木香、砂仁、三七粉等加强行气活血,血行则瘀去之功,诸药配伍消补兼施,共行扶养脾胃、行气止痛、化瘀通络、和胃消痞之效。

3 典型医案

案1杨某,女,47岁,甘肃省张掖市人。2020年10月26日初诊。胃胀1年余,餐后加重。欲食而不敢多食,食后自觉胃脘满闷阻塞不舒,嗳气、晨起口苦。平素易反复口舌生疮。面苍白,形体较瘦。纳少眠差,多梦易醒,便溏。舌体胖大,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2020年4月于张掖市天慈阳光医院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轻度)。中医诊断:胃痞病,证型:瘀阻胃络证,方予化瘀消痞汤加减。方药组成: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炒白芍15 g,三七粉(冲服)6 g,炒枳壳12 g,神曲15 g,黄连6 g,干姜6 g,炒麦芽15 g,厚朴12 g,陈皮15 g,黄芪15 g,生地黄15 g,淡竹叶12 g,木通12 g,姜3版,枣3枚为引。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20年11月9日二诊。药后症减,刻下运迟,食不慎则胃胀,晨起口苦。纳好转,眠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守方易茯苓为茯神30 g,加酸枣仁30 g,加强宁心安神、补益脾气之功,继服7剂。

11月23日三诊。药后症减明显,现无饥饿感,晨起稍口苦,纳可眠浅,便溏,偶有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药后稳妥,药已对证效不更方,继服15剂。

12月7日四诊。药后症减,胃脘胀减,晨起口苦缓解。现症见:感饥饿欲食,餐后胃脘阻塞不舒好转。纳可,眠浅多梦早醒,余无不适。二便调,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舌下脉络迂曲减轻,脉弦细数。守方加炒莱菔子15 g,合欢花15 g,柏子仁15 g,以增强降气消食,解郁安神之力,继服15剂。嘱不宜过饱,忌食辛辣生冷食物,畅情志。后患者2021年4月11日于张掖市天慈阳光医院复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按:本症患者胃脘胀满,餐后甚,为脾胃亏虚运化受纳腐熟减弱之症;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气机升降失常,嗳气、胃脘阻塞不舒;患者面色苍白,舌淡胖大兼齿痕,知脾阳亦虚,虚寒夹杂。其久病不愈,舌底脉络迂曲,可知有瘀;素口舌生疮,心火上炎,故王教授方中合导赤散加减(生地黄15 g,淡竹叶12 g,木通12 g)以温补脾胃,清心利水,理气通络化瘀。胃不和卧不安,二诊加茯神、酸枣仁加强宁心安神之功。四诊时患者已感饥饿,可知胃气来复;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痞满》所述:“虚寒之痞,治宜温补,但是脾胃气强,则痞开而饮食自进,元气自复也”[8]。胃以降为和,以通为补,加炒莱菔子降气消食除胀,合欢花行解郁安神之功。药证相合,得以康复。

案2王某,52岁,甘肃省兰州人。2020年10月10日初诊。胃脘部胀满2年余。偶有隐痛、反酸、呃逆、烧心,餐后加重明显。伴有口干口苦口黏,喜热饮。畏寒足冷,腰困项强,易感疲乏,纳可,眠差,眠浅易醒。便溏,日行1~2次。舌红少苔,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体质量2年下降7斤。2020年6月10日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重度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胃痞病,证属:瘀阻胃络证。治以:化瘀消痞,益气健脾,行气消食。方予化瘀消痞汤方加减:枳实15 g,黄芪30 g,党参20 g,炒白术15 g,砂仁(后下)10 g,木香(后下)10 g,川连6 g,干姜10 g,厚朴12 g,陈皮15 g,三棱10 g,红参(兑服)15 g,西洋参(兑服)10 g,酸枣仁30 g,三七粉(冲服)6 g,炙甘草9 g。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品,适寒温,畅情志。

2020年10月27日二诊。药后症减,胃胀、反酸减轻,目胀。仍畏寒足冷,腰困项强,气短疲乏。纳眠可,舌红苔薄,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守方去川连加附片15 g,增补火助阳之功,21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2月1日三诊。药后效显,胃胀胃痛反酸大大减缓,偶胸前胀痛,呃逆矢气频,稍感疲乏,足冷,腰困,偶耳鸣。纳眠可,夜尿频,大便可,日行1~2次。舌红苔薄白,舌下脉络稍迂曲,脉沉细。守方加柴胡15 g,怀牛膝10 g,菟丝子30 g补肝肾,固精缩尿,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2月17日四诊。诸症悉减,继服15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患者血瘀痞结,胃腑不通,气机阻滞则胃脘胀满,隐痛。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反酸,呃逆。脾虚化源减弱,不能充养精神则神疲乏力。治以化瘀消痞,理气和胃,益气健脾。方选化瘀消痞汤加减。患者病久寒热虚实错杂,阴阳两虚,王老师加三棱加强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之功;气为血之帅,气充则血行,是以加红参、西洋参;患者二诊畏寒足冷,腰困项强,易感疲乏可知阳虚症状较为明显,口苦反酸等症减轻,故去方中川连,另加附片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肾阳为一身元阳,温肾阳可固脾阳,故四诊加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助附片补火助阳之功;加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随证加减,故获佳效。

4 结语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重视化瘀消痞,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灵活运用化瘀消痞汤加减化裁。《医学真传·心腹痛》有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9]。故治疗瘀阻胃络,胃失和降之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脾和胃、行气消痞化瘀亦为通法,体现腑病以通为补,腑气通则脏气安的治疗原则。证与药符,终使患者得以痊愈。

猜你喜欢
消痞口苦枳实
枳实的炮制研究进展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8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4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