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百年发展回溯与启示

2023-01-04 16:01黄蓉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先锋力量

黄蓉生, 刘 涛

(1.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朝气生气、最具创新精神、引领风气之先、代表未来与希望的先锋力量,蕴藏着改造客观世界、推进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梦,党必然引领青年成为强国先锋力量、发挥强国先锋作用、作出强国先锋贡献。这是党永葆青春特质、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于坡更陡、路更艰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回溯与思考百年来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历程、做法与成就,有助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发挥先锋作用、作出先锋贡献,从而持续不断向民族复兴恢弘主流凝聚汇入澎湃春潮提供宝贵启示。

一、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历史肇始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一群新青年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下迎来思想伟大觉醒,成为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先端,点燃了全民族觉醒的火焰。中国青年自此在党的早期组织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下开启成为民族复兴先锋力量的奋斗航程。

1.新文化运动为青年思想解放打开大门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仁人志士们奔走呼号,寻求救国良方。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序幕。不幸的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政治革命离不开思想文化的变革。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一境遇下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补课式”思想解放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发行。他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热情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硎”,嘱望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勉励青年“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而欲脱蒙昧时代”[2]。李大钊激情赞美青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3];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荡涤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4]。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青年在社会中生机勃勃、敏锐进取、引领风气的作用,鼓励青年高举“民主”“科学”大旗革除弊端、维新救国。这场空前的思想解放和民主启蒙运动打开了思想的大门,使进步青年们从封建主义桎梏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思考并回答近代中国面临的时代之问。

2.早期党组织和马克思主义者引领青年伟大觉醒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俄国成功的社会实践使诸多寻找救国救民良方的进步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一大批以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为主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中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成为对共产主义具有初步理解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与实践力量使这场百家争鸣的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基地宣传马列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和新文化,连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讴歌十月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文章。特别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一大批进步知识青年受到强烈影响,中国大地一股青年的觉醒力量正蓄势待发。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举国上下极大的愤慨,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爱国运动。觉醒了的青年学生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发放传单、进行演讲,联合商人罢市,通过游行唤醒民众、获得同情。如同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所言,“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青年学生的觉醒,预示着五四之后“社会觉悟”。正是青年学生广泛组织宣传动员,五四运动迅速向全国铺开,最终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形成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

“五四运动”后,伴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开展,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党组织和青年团成立后,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教工作,创办了《共产党》《劳动音》《工人周刊》等刊物。李大钊发表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各类马克思主义图书,如《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斗争》等陆续出版,对先进青年“走近”与“走进”马克思主义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随后,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下,青年内部经过“问题”与“主义”之争和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更多青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总体上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青年在早期共产党组织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下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伟大觉醒,迅速组织起来逐步走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道路,开始成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先锋力量。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历史进程自此肇始。

二、百年来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发展历程

百年来,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围绕不同中心任务、制定相应引领方略、采用多种措施方法引领青年成为时代发展所需、党和人民期望的“浴血革命”先锋队、“自力图强”突击队、“奋斗进取”生力军、“自强创新”追梦人,持续不断为民族复兴恢弘主流贡献青春力量。

1.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青年成为“浴血革命”先锋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势、应运诞生,13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一大”代表宣告了中国青年的选择,高唱“英特纳雄耐尔”创造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历史昭告天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三座大山”的压迫,唯有血与火的革命方能改变民族之颓势,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而革命不能没有先锋,“中国的革命事业,起首便是由青年担任”[6],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的历史性际遇注定了青年必将在党的引领下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毛泽东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7]。中国青年在党的引领下,以信仰与热血跟随党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起到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

党创建领导青年组织,发挥青年先锋队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1921年11月至1922年5月,全国建立了17处团组织,团员人数达5 000余人[8]。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2年5月正式成立。觉醒的青年们通过各种青年组织,团结组织全国青年求独立求民主,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救国团、民主青年同盟等青年组织纷纷成立,数千万青年通过各种青年救国组织实现了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抗日救国的雄伟力量。毛泽东高度重视对青年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领工作,认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因此对取得青年群众的宣传,是整个宣传任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9],他教育引导青年要和工农相结合,“不要堕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要认清工农是自己的朋友”[10],鼓励青年到根据地、边区、敌后去参与抗日斗争。在引领青年的具体做法上,毛泽东指出,“各地应大量发表文章、宣言、传单、演说和小册子,并增加适合地方情况的口号。”[11]1932年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青年团工作的决议》指出:“必须十倍百倍努力为保护青年日常利益的争斗;在‘不准减少工资一文’、‘反对开除’、‘增加工资’、‘反对取消月赏’、‘失业津贴’、‘同工同酬’等等口号之下,来组织青年的争斗。”[12]与此同时,党为青年提供锻炼发展舞台,成就青年。在井冈山和长征时期,党提拔任用了许多青年红军干部。如,被毛泽东誉为“娃娃将军”的韩钧任八路军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时年仅28岁,上将萧克23岁时即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等等。归言之,觉醒的中国青年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100万革命先烈献出了生命,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历史提醒人们,党引领下的中国青年无愧为求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先锋队,无愧为党夺取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大胜利、实现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浴血革命先锋。

2.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引领青年成为“自力图强”突击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摆在党面前的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旧烂摊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国际上,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实行的封锁和打压,中国的周边战略安全遭受威胁。为了追寻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亟需解答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历史性课题,这是摆脱贫弱、自立图强的关键所在。这样的严峻形势必然要求党引领青年投身到巩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潮流中,担负起革命建设先锋的历史责任。邓小平指出:“在农业方面,为解决某一个困难的问题,组织个青年突击组去攻关……这是好的形式”“比如一个工厂,为了完成一件‘急、难、新’的事情,组织一个青年突击班带头突击,我也赞成”[13]。在党的引领下,中国青年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国防、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上承担起了巩固新生红色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突击队。

党为了教育动员青年保卫新中国,在广大青年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克服亲美、崇美、恐美思想,极大地扭转了青年中的失败主义、悲观主义情绪,增强了青年“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必胜信心,鼓舞了参军热情。同时,中国青年积极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在两次由团中央直接负责组织动员事宜的参加军校报名活动中,报名的青年人数达70万之多[14];不少青年组织开展募捐武器装备、慰问志愿军等活动,农村青年提出“多打一粒粮,多杀一匹美国狼”,青年工人在“把工厂当战场,机器当枪炮”的口号下全力生产,而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在残酷环境中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顽强作战。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和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把青春献给祖国”,掀起了积极投身工农业生产的热潮,涌现了李淑兰、郝建秀、马恒昌小组、张百发青年突击队等一大批青年个人或集体标兵。“无数的事实表明了新中国的青年是敢于向前看的,是生气勃勃的,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有强烈的上进心的。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15]。党引领下的中国青年无愧为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突击队,无愧为推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先锋力量。

3.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引领青年成为“奋斗进取”生力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16]。青年是勇于革新、勇于创造的,改革开放作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呼唤青年努力成长成才、施展才干本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奋斗进取生力军作用。

迈入新时期,伴随着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青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求知成才机遇,“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改革春风中青年激励自我成长的时代强音。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7]“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8]。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77年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当年就有数百万青年从田间、车间、军营走向高考考场。不少青年经过如饥似渴地学习,成为了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技术员、教师等,用实际行动为诠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添砖加瓦。在党的引领下,青年在推进农村、城市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性和能动力。比如,在农村改革领域,刚满30岁的严宏昌带领18户农民签下“大包干”责任制的生死状,掀开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帷幕,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枪。又如,在城市改革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年流入城市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再如,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青年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社区创建等公共事业之中。概言之,“历史都充分表明,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19]党引领下的中国青年无愧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无愧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伟大飞跃的改革建设先锋。

4.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青年成为“自强创新”追梦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近代以来最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0]。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引领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民族复兴追梦人,担负起“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

进入新时代,党不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注重青年能力本领的锤炼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21]为了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印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5年、高校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和五项配套落地措施。[22]足见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青年,代表青年、赢得青年,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像培育幼苗一样,在青年发展的适宜时机“培土”“浇水”“施肥”“打药”“整枝”,积极为青年成为自强创新追梦人创造有利条件。

新时代党引领青年在科技创新、一线建设、急难险重等领域中发挥了强国先锋作用。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不负嘱托期望,继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在军事装备、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科技领域发挥出开拓创新的先锋作用,成为科技创新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我国40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占科技人力资源的75%以上,青年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23]。在抗疫斗争一线,中国青年穿上一身制服、戴上一个袖标,成为“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在中国大地上汇聚起丹心闪耀的抗疫伟力。在脱贫攻坚斗争前线,无数青年干部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走入乡间地头驻村扶贫,涌现出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一大批脱贫攻坚青年楷模,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扑灭重庆山火斗争火线,一批批青年“骑士”背负物资跌倒后再爬起来向火场前线发起冲锋,大批青年志愿者同消防、武警一同筑起拦截山火的“长城”……总言之,“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24]。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引领下的中国青年无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无愧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国复兴先锋。

三、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百年发展的重要启示

百年来,党引领青年在四个历史时期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倾力奉献,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积累沉淀出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始终坚持青年主体”的宝贵经验。为在“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党面向未来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取得更大成功提供了重要启示、规定了原则遵循。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意指,毫不动摇坚持党管青年重要原则,以党中央引领青年的方针、政策、精神为基准,国家事业机关、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合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工作部署、决策、要求,一切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事业发展大局。百年来,中国青年之所以能够成为先锋力量,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把青年组织起来的必然保证。任何时代有青年就有无穷的青年力量,但这种力量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加以组织、领导的,离散的、无组织的青年只会是一盘散沙。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中国青年在历史寻觅中跟定的主心骨。正是始终坚持党在思想、政策、组织等全方面领导,青年的力量才能够有效地组织、凝聚、动员起来,成为一种社会存在的重要力量。同时,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正确方向的必须要求。毋庸置疑,青年在社会中是充满能量、富有激情、乐于创造的,但青年的这些社会属性是“矢量”,其外化表达具备方向性。方向错误,造成的社会后果可能是负面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始终坚持党对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领导指明了、标定了、保证了其正确的方向。再者,坚持党的领导为青年能够成为先锋力量创造了必要条件。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领导为青年成为先锋力量提供了政治、社会、物质、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照与保障,是青年成长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有党的领导,中国青年就有了主心骨,中国青年运动就有了正确方向,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就有了强大保障,进而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青春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党对引领青年的领导,必须认识到加强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战略性紧迫性,从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高度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管青年原则,紧盯思想政治、青年组织、青年发展主领域,青年群体、青年政策、青年集聚场域等都要以增强党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号召力、组织凝聚力为导向,守正创新、协同发力,全流程全领域把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头脑,加强青年“四史”教育,引领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矢志建功新时代,在成为先锋力量、发挥先锋作用、做出先锋贡献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自我、确证自身价值,迸发青春能量。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年实际,创新青年组织存在形态和工作方式,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党的青年组织,提升青年组织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要关注不同青年群体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存发展问题,切实通过政策工具积极回应青年关切的切身利益诉求,真正让青年在党的引领下健康成长。

2.始终坚持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意指,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是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党性、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等方向特征。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抓住当下、传承根脉、面向未来,把青年塑造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奉献服务中心任务、引领风气之先的积极锐势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过程。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若要确保其应有的政治属性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就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唯有抓住为党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政治方向这个“大道理”,才能管住具体引领的各层面的“小道理”,确保青年始终成为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方向正的先锋力量。这直接决定着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发挥先锋作用的前途命运,是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始终循着正确航向前进的深层密码和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必须秉持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新征程,党始终坚持政治方向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必须坚持为党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正确政治方向。这就要求在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过程中向其不断“注入”信仰之魂、信念之志、信心之力,把青年塑造成为颜色红、味道正的先锋力量,以党的理想为理想、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党的事业为事业,接续不断地在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中勇立潮头做奉献,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勇挺进。同时,要教育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方面”[25],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民情怀、赤子之心引领培育青年对工农、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感情,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26]。再者,要从娃娃抓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濡染青少年,从小植入、代代相传,让中国心、中国情在青少年内心扎根;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五个认同”教育,特别是要强化铸牢边疆地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中华青年青春伟力的最大同心圆。要引领新时代青年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舞台的中国主场上为人类、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始终坚持围绕中心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意指,要引领青年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宏观层面党确立的重大目标、重大举措和微观层面具体场域具体领域中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奋斗进取,投身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服务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根据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发展变化确定的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事业发展大局,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中的阶段性分解目标,这些阶段性分解目标承载彰显着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共同见证、一体构成了党的使命践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青年是社会中生机勃勃、引风气之先、与党紧密联系的有生力量,是党干事创业、攻坚克难所依靠的先锋力量。因而,党为了践履使命、实现理想,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引领青年,把朝气蓬勃、延续不断的青春力量转化成的强大物质力量,有的放矢地射向中心任务所需之“的”、发展大局所需之“的”。实现“矢”与“的”的动态精准对接,不断攻克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难题,进而积小成大向着宏伟目标、远大理想不断靠近;同时,推动青年自身成长发展,达成青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这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必然价值逻辑。

新时代新征程,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要在理论武装、战略竞争、国计民生、科技创新、急难险重任务等之中强化引领。即是说,要持续用力用情抓好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头脑工作,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持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加强青年党员、团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党员、团员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努力做到‘五个模范、五个带头’,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先锋’”[27]。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教育宣传等方式引导青年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内在素养、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练得真才实学,成为具有硬核实力、底气满满的青年先锋力量。再者,要围绕“卡脖子”问题、新科技革命、国防军事等关键领域,在相关领域的政策体系中考量青年因素,制定有利于激活青年创新创造精神、取得科技创新突破的青年政策,营造有利于青年做科研攻关排头兵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要关心关怀在生产建设一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奋斗的广大青年,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困难;在各行各业培养选树一大批“大国工匠”,带动更多青年扎根岗位用匠心筑梦,努力成为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的尖刀先锋。

4.始终坚持青年主体

“始终坚持青年主体”意指,在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过程中要把青年视为能动主体,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彰显青年的主动精神、主观能动性。要尊重、信任、重视、依靠青年,充分发挥青年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心关爱关怀青年。“始终坚持青年主体”标明了党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的重要意义。青年是抽象意义上“人”的实体呈现,是人民的具体组成部分。党追求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青年之于党不仅是赓续发展事业、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团结争取、教育引领的积极锐势力量,而且是需要被尊重、信任、关爱、成就的有自我意识的能动主体。同时,“始终坚持青年主体”揭示了中国青年百年来坚定不移跟党走、不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根源。百年来党充分尊重、信任、重视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条件、机遇、环境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多领域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在政治上、情感上、利益上代表青年的心声、利益,赢得青年的拥护与跟随。再有,“始终坚持青年主体”彰显了将青年视为引领目的本身的重要特性,要求在引领的过程中发展、成就青年,让青年在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发展自我、成就自我,从而形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社会进步——青年取得自身发展与成就”的同利共赢同频共振。

新时代新征程,党始终坚持青年主体引领青年成为强国复兴先锋力量,要在青年工作实践中尊重青年的自身特点,信任青年的追求选择,把握好引领指导与尊重信任的关系,以切实的行动体现出对青年作为独立主体的尊重和能够堪当大任的信任;要重视青年主观能动性所蕴含、可转化的改造客观世界强大力量,紧紧依靠青年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发挥青年主体的能动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引领青年成为先锋力量在于点燃、激发青年自身拥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具体的引领实践中,应为青年提供成才展才的平台和机会,注意保护青年的主动精神、进取态度,以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导向,让志气更高、骨气更硬、底气更足的中国青年主动精神、主体力量更为积极正向、强劲有力。再者,要找准青年的“痛点”“关键点”,为青年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引导青年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猜你喜欢
先锋力量
自然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恭喜以上阅读小先锋上榜!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