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娜娜 纪晨晖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8周,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的疾病。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1]。穴位贴敷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选用适当的药物在一定的腧穴上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刺激经络腧穴,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2]。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慢性咳嗽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法特别是中药穴位贴敷受到了重视。这些研究中有治疗病因明确的慢性咳嗽的,也有治疗未进行病因分类的慢性咳嗽的。现从这2大方面,对穴位贴敷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1.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伴有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及鼻后滴流感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1]。目前主要是对慢性鼻部疾病、咽喉疾病等引起 UACS的病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鼻减充血剂、抗组胺药、鼻吸入激素等,但易反复发作。
叶玲[3]选取6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及抗过敏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芥子丸穴位敷贴。贴敷药物白芥子丸的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半夏、甘遂、人工麝香,用鲜姜汁调和,选取大椎、双侧肺俞穴。观察组日间、夜间咳嗽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UAC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寒证和热证,结果显示白芥子药丸穴位贴敷对寒证及热证UACS患者均有效。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有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约占慢性咳嗽原因的1/3[1]。
王秀玲等[4]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患者207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酮替芬和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治疗组予穴位贴敷及拔罐治疗。穴位贴敷药物: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生姜汁和香油调和。选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膻中、天突。治疗时间为三伏第1天,3年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感冒次数、激量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冒次数、激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位贴敷联合拔罐疗法明显减少感冒次数、激素用量,并且治疗次数少、疗程短。
陈小维[5]将7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穴位贴敷治疗,且贴敷药物、穴位相同。不同的是贴敷时间,治疗组选择三伏天,对照组选择非三伏天。穴位贴敷药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鲜姜汁、蜂蜜调和。取穴: 第1组: 肺俞、定喘、心俞、膻中;第2组: 膈俞、肾俞、膏肓、大椎;第3组: 脾俞、天突、风门、命门。背俞穴取双侧。每次1组穴位,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改善CVA的主症咳嗽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非伏天穴位贴敷治疗。
郑彩霞[6]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酮替芬和普米克都保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调肝肃肺方加穴位贴敷治疗。贴敷组方:白芥子、甘遂、细辛、葶苈子、延胡索、洋金花、冰片,以鲜姜汁调和。取穴:定喘、肺俞、肾俞、华佗夹脊穴。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
陈涛等[7]对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对照组给予肺力咳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清肺止咳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以姜汁调和。敷贴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评分、LCQ测评及各单项指标评分、小气道通气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CVA,充分发挥了组方中药及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操作方便,疗效明显。
韩晓华等[8]选取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给予风咳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贴敷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紫苏子、麻黄、莱菔子,以姜汁调和。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命门;配穴:膏肓、定喘、百劳、天突、风门。每次选主穴、配穴各3个。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73.3%(P<0.05),中医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FEF25%、FEF50%、FEF75%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风咳方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邵玉锋等[9]将180例脾肾阳虚伴肺气虚的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三九季节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治疗组在三九季节给予三九咳喘贴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贴敷药物组成:肉桂、附片、菟丝子、淫羊藿、干姜、细辛、生白芥子、甘遂、紫苏子、莱菔子、五味子等。选穴: 璇玑、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定喘、足三里、大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膏滋给药,内服外用,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1.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以慢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肺通气功能和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正常。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咳嗽很快消失或明显减轻,但半数以上的患者停药后易复发[1]。
柳萍等[10]选取64例E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组方:延胡索、甘遂、白芥子、细辛、生姜。基本穴: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备用穴:天突、大椎、定喘、膏肓、膈俞、膻中、关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免疫球蛋白E、白介素-4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和炎症水平。
1.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由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大部分患者伴典型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及嗳气等,但也有不少患者无反流症状,仅表现为咳嗽[1]。
目前有文献报道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特色治疗有艾灸、拔罐、针刺,尚未有穴位贴敷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报道。因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故将有关于穴位贴敷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亦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穴位贴敷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上提供依据。
王超等[11]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抑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和胃降逆方穴位贴敷。贴敷药物:丁香、柿蒂、黄连、吴茱萸、延胡索、姜半夏、枳实。加入醋、氮酮促渗剂调和。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足三里、中脘、内关、神阙。治疗后2组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症状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出院时治疗组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提示和胃降逆方穴位贴敷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肯定。
张樱[12]将120例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 组均服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贴敷药物组成:吴茱萸、沙姜、丁香、柿蒂、姜半夏、枳实、厚朴,以姜汁调和。穴位选择:脾俞、胃俞、膈俞、三焦俞、肝俞、胆俞、中脘。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炎症疗效优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反流质量简明问卷(RQ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改善GERD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龚潇坤等[13]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和药物治疗。穴位贴敷药物组成:黄芪、补骨脂、苍术、肉桂、丁香、沉香,用姜汁调和。选择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同时进行体质辨识,适当增加配穴。观察组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89%,治疗后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联合药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且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1.5 变应性咳嗽变应性咳嗽(AC)多为刺激性干咳,无气道高反应性,痰嗜酸粒细胞无异常,抗组胺药及激素治疗有效。慢性咳嗽患者如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痰嗜酸粒细胞不高,应考虑AC的可能[1]。
林萃才[14]将变应性咳嗽(凉燥犯肺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杏苏散及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敷贴药物组成: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肉桂,以生姜汁调和。穴位敷贴选穴:风门、肺俞、中府、天突、足三里。治疗后2组日间咳嗽积分、夜间咳嗽积分、咳嗽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杏苏散加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变应性咳嗽(凉燥犯肺证)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徐升等[15]选取慢性肺系疾病患者280例,其中慢性咳嗽患者97例,采用中药“夏治咳喘宁”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加生姜汁调成稠膏状,用麝香镇痛膏或活血止痛膏贴于穴位上。贴敷穴位:定喘、肺俞、脾俞、肾俞、云门(均为双侧) 、大椎、天突、膻中等穴位。于每年的三伏的第1天,共3次,连贴3年。慢性咳嗽患者穴位贴敷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1%。提示采用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咳喘疗效满意,可减轻临床症状。
杨洁[16]观察慢性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口服多索茶碱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令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组成: 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用蜂蜜调和。取穴:肺俞、心俞、膈俞(以上穴位均取双侧)、大椎、天突。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81.7%。
田爱平等[17]将20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贴敷药物组成:延胡索、甘遂、白芥子、细辛、生姜。取穴:基本穴位:大椎、天突、双侧肺俞、脾俞、备用穴:双侧定喘、膏肓、膈俞、膻中、关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
陈冬梅等[18]选取112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止咳贴穴位贴敷治疗。止咳贴药物组成:白芥子、竹沥、生姜汁、远红外粉等。贴敷选穴:膻中、大椎、膏肓、肺俞。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89.28%明显优于对照组64.28%(P<0.05)。
雷小婷等[19]将10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于每年三伏天治疗。贴敷药物组成: 白芥子、甘遂、徐长卿、细辛、延胡索,生姜汁调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取穴,比如痰浊阻肺证:取膻中、肺俞、定喘、膈俞、丰隆、中府等;痰热壅肺证:取大椎、大杼、天突、膻中、风门、中府等。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82.0%,治疗组有效率98.0%。提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刘海生[20]将6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给予FBP方案:①穴位敷膏(F):细辛、白芷、白芥子、甘遂、生半夏、浙贝、百部、冰片,用姜汁调和;②穴位拔罐(B);③口服中药(P):玉屏风颗粒;④穴位选择:肺俞(双)、大椎、天突、膻中、神阙,⑤治疗时间:于每年三伏天治疗,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冬病夏治FBP方案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满意。
季坤等[21]选取慢性咳嗽肺脾阳虚证患者52例,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每伏第1~3天各贴敷1次,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贴敷前及贴敷1年后患者咳嗽、背冷症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情况。贴敷药物组成:炒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以鲜姜汁调和。取穴:头伏:大椎、肺俞、膈俞;中伏:膻中、定喘、肾俞;末伏:天突、肺俞、定喘。结果显示咳嗽愈显率13.5%,有效率75.0%;背冷症愈显率50.0%,有效率58.8%,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肺脾阳虚证临床疗效显著。
罗琴[22]将9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拔罐组,每组30例。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细辛、白芥子、甘遂、延胡索。选穴:主穴取中府、肺俞、膻中、列缺、照海;辅穴取云门、尺泽、鱼际、太溪、止咳、定喘穴。穴位贴敷+拔罐组,按穴位贴敷方法行穴位贴敷4~6 h后,行中药竹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53.3%、穴位贴敷组76.6%和穴位贴敷+拔罐组96.6%(P<0.05)。提示中药竹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使穴位刺激作用更强,药物在局部穴位上作用时间更长,疗效显著。
黎永明[23]观察慢性咳嗽痰湿蕴肺型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生姜、延胡索、陈皮、茯苓,用醋调和。穴位:肺俞、脾俞、定喘、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后,在疾病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最常用的贴敷药物有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多以生姜汁调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膀胱经的背俞穴: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膏肓;任脉的穴位:天突、膻中;督脉的穴位:大椎、命门;经外奇穴:百劳、定喘。贴敷时间不局限于三伏天或三九天,有些研究在非伏九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亦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咳嗽,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咳嗽,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变应性咳嗽等,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作用小,简便,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