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当今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数字经济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被认为是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及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数字经济的增速甚至比同时期本国GDP 的增速还要快。因此,数字经济的出现推动社会各方面发生变革,逐渐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要素,是数字经济促进效益升级的一个抓手。同时,大数据技术和其他行业间的交叉融合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这对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大数据相关技术与乡村振兴工作之间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助推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目前,小农经济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及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很难满足农产品提质增效的要求。此外,由于农村市场存在信息闭塞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实现资金及土地的高效配置,确保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可转变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且通过构建相应的产品质量溯源制度,可高效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管理。此外,通过构建全国农产品的综合统计与信息平台,能够使全国农产品实现精细化生产,解决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等问题,从而推动全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市场[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乡村振兴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非常多的智力支持及精神动力,是农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在物质建设方面的投入要远大于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导致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育独特的乡土文化。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建立云课堂,在线教授农民各种科学知识及农业生产技术,打破农业教学空间及时间上的限制,实现城乡各种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此外,还可以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建立数字纪念馆或文化数据库,将农村的传统文化整合到数据库中,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内容进行传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乡村文化的新活力。
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生活富裕,因此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乡村的过程中,需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运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跟踪及记录,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农产品能够实现精准化生产,进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此外,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农产品的价格及质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而为农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持,避免由于各种信息获取的不充分而导致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样化[2]。
早在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把建设数字农村作为整个乡村振兴发展非常关键的战略方向,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但要想更好地将农村大数据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进行交叉融合,还需要采取更加可靠的措施,但现阶段与农业大数据发展相关的一些产业及财政等方面相关的配套实施还未落实,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当中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可能会出现各种风险。
目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很多地区的农村网络建设面临技术低及成本高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形复杂,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是农村地区的2 倍左右,差距非常大。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还必须依靠完备的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现阶段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大数据发展的要求,很难实现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农民在获取农业信息的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大的滞后性[3]。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并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在对统计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标准不同,数据在流通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封闭流转的方式,当需要使用数据时往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同意,时间成本较高,这对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收集一些农业大数据的过程中,由于各数据源都是根据每一个部门的实际使用目的而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来源方面并没有一些统一的规范,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果不统一的状况,会影响数据的公信力。此外,涉及农业大数据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两难的情况。
与部分发达区域相比,由于受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在吸引人才方面始终处于劣势。大数据分析人员一般会选择到大城市就业,极少会留在乡村。
在智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传感器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传感器的通用性比较差,进而导致各个操作平台之间对接困难。针对数据资源的应用方面来说,农业资源分散而且数据的标准不统一,这都成为制约大数据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各个市县之间也没有形成数据互通互联的局面,进而使得各个农业部门的决策者不能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
要想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建立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对与农业有关的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强而且功能多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发挥大数据的助推作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大数据的统一平台。在对这一平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通过系统的模型设计形成大数据分析的创新系统,从而建立可支持乡村振兴核心服务功能的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给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所涉及的行业,政府可利用大数据中心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差异化的信息源,提升地方政府部门的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4]。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要把大数据分析的推动功能充分激发出来。由于农村信息基础化建设的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可采用创新合作的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间的合作,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大数据运营过程中要兼顾公共性和盈利性,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此外,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产业的先行试点作用,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数据产业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探索数字经济利益联结及分享机制,确保参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各方实现共赢。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大数据人才提供支撑,因此在培养大数据人才的过程中可将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者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更多熟悉农村大数据发展的专业型人才,确保农民也能够具有信息及数据素养。同时,还可充分发挥高校及各科研单位的作用,为农民及农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与大数据有关的培训支持,鼓励更多有大数据专业技能的学生返乡创业,鼓励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下乡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5]。
要想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我国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明确大数据安全的责任及义务,进而减少大数据泄露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农业大数据的顶层设计文件,各地都要在此基础上明确数字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并在政策措施及计划指导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对各项目标及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并积极做好有关组织方面的领导,使通过大数据支撑农村经济振兴发展的各项政策都可以成功落实。此外,应积极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推动各项政策落地。
由于各个数据源不一致,因此经常会出现数据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源标准,加强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不出现无法共享的情况。此外,各部门要根据数据共享的情况建立统一的编制目录清单,形成跨行业及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库,打破数据孤岛的困境,对数据共享的尺度及标准进行明确,对于在数据共享中一些不作为的人员要进行问责,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大数据共享开发机制[6]。
针对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数据相关技术能够发挥很显著的改善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