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明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广东乳源 51272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对应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强化。通过加强防火管理来指导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但是,在实际的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应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林业资源保护现状,进一步明确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应对的重要举措,落实好林场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物遗传资源尤为丰富。据统计,高等植物逾27 000 种,而木本植物的种类有7 000 余种,但植被覆盖率低,最低只有7%,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导致生态失衡,引发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骤减。
而防火方面也承载着较大压力。在过去20 多年里,全球森林资源持续锐减,我国森林资源缩减速度逐年提升,森林吸收温室气体能力下降40%。面对森林保护的现实压力,基层森林防火行动开展不够理想,因森林火灾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破坏、野生动植物消亡令人心痛,且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干扰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建设。目前,引发森林火灾的主因分人为火和天然火,其中以人为火为主,占总火源的98%左右。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森林防火管理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森林防火具有现实紧迫性。
正因为如此,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生态建设的必要性,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系统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必须科学部署,重点关注与支持”。我国相继推出了天然林保护计划、重点防护林建设计划、荒漠化防治计划、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加强火灾防范与应对等,以最大限度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切实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森林物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不仅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作为木材来源的基础,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生产活动的开展。林业部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减少人为或自然因素带来的火灾隐患。
火灾是公认的林业资源的头号威胁,森林火灾引发的系列生态危机不容小觑,森林资源被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继而会引发动植物的生存危机。且一旦发生火灾,导致森林资源被破坏,就会大大降低森林的生态效益,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等,产生一系列无法规避的自然灾害,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重视森林防火管理,落实好森林保护宣传,健全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不仅能够推动林业的长远发展,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极端天气频发等自然灾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1)结合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明确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问题明确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大方向。2)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识到森林保护人人有责,积极参与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最终形成完善的责任体系。3)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森林资源保护成为社会的共识。4)放弃传统粗放的林业资源维护模式,通过创新林业资源保护方法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实效,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5)优化林业资源经营模式,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度,重视林场的日常巡查,严厉打击森林资源破坏行为。
森林资源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综合性的管理过程,且是长期性的工作,对林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知识的储备程度和操作的专业度方面。要想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林业人员必须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例如,针对病虫害防治,只有拥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及时查明病虫害类型,对症下药,找到根治某种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1]。林业工作人员也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了解林业资源保护的政策、理念、新模式,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积极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尝试高效的运作方式,通过发挥自身能动性去引导其他部门乃至社会关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针对传统林业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应引入现代化设备推动林业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如可以在森林中安装先进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隐患及时发出警告信息。此外,为及时找到森林资源中存在的隐患,可以借助无人机进行林区的日常巡查与管理。
林业工作人员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也应注重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不断提升森林资源储量,扩大林场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林木生长中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明显,特别是水资源和土壤要素。在造林前,应加强地质勘查、气候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若出现土壤条件不符合林木生长要求的情况,在无法改变林木品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改良土质,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除了要为植物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外,也应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让造林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实现林业产业的均衡发展。考虑到部分林场受地域所限,林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情况,可以推广林业替代品,降低人们对林业的依赖度,通过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去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应根据当地林业的实际情况,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积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在森林防火管理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引导群众合理用火,减少林区用火隐患。1)借助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让人们了解森林火灾的成因及相应的防火举措,特别要确保野外用火的安全,避免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2)设置专门的警示牌提醒群众,或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
在森林防火应对中,火源管控尤为重要,是降低火灾发生率的关键。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大防火检查点的检查力度,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检查林业资源的保护情况,要健全森林防火及火灾反馈机制,疏通森林火灾反馈渠道,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紧急扑救。火源管控中要求林业管理部门建立野外火源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层,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展开救援。森林火灾蔓延速度快且扑救困难,在干燥炎热的季节里,火灾发生频率更高。要针对干燥炎热的季节加大野外火源的监察力度,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保护,真正做到火源的监管预防。
在森林火灾应对与管理中,应不断完善森林防火预案,落实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关部门应深入调查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并出具可行性强的森林防火预案,让森林防火预案与当地森林资源保护实际相匹配[3]。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应重视日常防火演练,在每次的防火演练中查明不足,为提高灭火能力奠定基础。此外,应根据林场、山区的实际情况,安装监控效果好的视频监控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人防”模式向“人防+技防”模式的转变。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借助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巡护工作。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是森林防火管理的物质保障,其对开展防火工作意义重大。在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中,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快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建设速度,并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观测仪器设备,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及时发现隐患。1)做好防火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日常的防火器材、通信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2)根据森林防火的实际需求和林区的管护面积,确保防火车辆、防火服装、干粉灭火器、储水罐、高压水炮等设备齐全。3)重视日常管理,建立专门的物资储备库,派遣专人管理,确保物资能正常使用[4]。4)按照相关要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做好日常检查工作,有效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在森林防火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引导作用,当务之急是完善森林资源防火保护制度,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各地区应结合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巡山制度,明确日常用火制度,推行防护林防火责任制度。1)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通过防火管理工作的细化处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防火应对能力[5]。例如,针对传统的祭祀节日,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山检查火源,减少火灾发生概率。2)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对于不能紧急响应预案的当事人及责任人进行问责,严肃处理,对于擅自离岗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人员则依法追究其责任。3)出现森林火灾后,相关部门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研,探明事故成因,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在森林防火应对中,应积极推广智慧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建构24 h 实时监测体系,及时对林区内的明火或烟雾自动检索并警告,自动锁定火点位置,解决因人工护林造成的森林防火不足的风险。智慧林业系统以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为技术核心,属于综合型的集中监控体,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多重技术的支持下,以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智慧林业系统防火优势、生态服务优势的凸显,并打造内外一体化的林业发展新模式。火灾实时预警中能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部门信息的快速流通,实现森林防火安全的实时管控,对森林气候变化进行准确捕捉,并支持数据及时更新,将森林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指挥、决策分析、灾后评估等融为一体,让森林防火部署更高效、更全面、更精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森林防火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变,以信息的规范管理和高度共享带来信息价值的凸显,真正在森林防火应对中发挥实效。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能维护生态平衡。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态保护问题,只有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防火应对,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与防火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林业管理者的责任,还需要社会个体的配合,只有多管齐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重视保护森林资源,才能减少火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