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科技创新,技术是始终不变的核心。随着前沿技术不断革新,技术够不够“硬”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硬科技”一词变得炙手可热。
从广义而言,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应用场景,难以被复制和模仿,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看到,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围绕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生命信息等硬科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抢占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仔细分析这些产业,我们发现,硬科技正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知识产权壁垒、高资本投入、高信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控制力等特点。不可否认的是,硬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核心技术和高技术的典型代表。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眺望“十四五”,“硬科技”特色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大代名词。“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一系列对于硬科技的量化指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在线政务服务超8亿人,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发展硬科技,既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中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又可以在关键技术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这些年来,《华东科技》与不少硬科技企业家促膝长谈,他们或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或是以新技术、新材料仿制因垄断市场而价格昂贵的国外企业产品,让中国百姓买得起、用得起,抑或是在厚积而勃发,以独有的创新技术在国际市场引领发展的潮流。
在谈话的背后,我们发现硬科技不仅需要技术硬,更需要精神硬、志气硬、实力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以啃下“硬骨头”的魄力抢占技术制高点,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增添“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