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塔尔采访世界杯

2023-01-03 07:58:36马德兴
新体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巴车班车卡塔尔

马德兴

独一无二的体验

对卡塔尔承办2022世界杯,各方说法颇多,立场与角度不同,这很正常。

2002年采访韩日世界杯,因为中国队是32强之一,笔者的任务主要围绕中国队展开。如今没有了需要跟随采访的主队,也就没有了目标,选择场次纯凭个人喜好。在卡塔尔看世界杯,时间安排得当的话,一天甚至可以现场看4场小组赛。

从1998法国世界杯到2018俄罗斯世界杯,笔者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折腾。为看一场比赛,特别是那些强队的比赛,常常需要从一个城市坐飞机或火车赶赴另一个城市。世界杯期间,精力大多消耗在无休止的赶路上。而且,法国、南非、巴西、俄罗斯等主办国的国土面积都不小,从一个赛区赶赴另一个赛区少则一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一届比赛下来,能在现场看20场左右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展开日常工作,只能在赶路的途中休息。

本届世界杯,笔者在前三天就已现场看了5场比赛。卡塔尔国土面积小,比赛之间的中转较为方便。每一天,笔者先抵达设立在多哈国家会展中心的世界杯主新闻中心,搭乘媒体班车前往各个赛场,经过安检之后进入赛场的新闻中心。比赛结束之后,回到下车点,再乘坐媒体班车回到主新闻中心,转乘其他媒体班车前往下一个赛场。

卡塔尔球迷

塞內加尔球迷

装饰有世界杯元素的大巴车

国际足联限定记者一天最多只能选择现场观看两场比赛。而且,为确保留足中转时间,比赛不能选择相邻的场次。比赛结束后,赛场有媒体班车前往下一个赛场,方便记者中转。这样的安排比较合理。

卡塔尔世界杯的志愿人员来自世界各地,都比较热情,会清楚地告诉记者去哪里乘车,发车之前再次确认目的地,避免乘错车。开幕式当天,或许是因为志愿者系统第一次全面运转,笔者从海湾球场出来,先是没有班车可以搭乘,车来了之后各国记者又挤成一团,场面有些混乱。好不容易上车,司机因为不熟悉线路而开错方向,导致多花了一个小时才抵达主新闻中心。到达之后,一位主管模样的人士把司机叫到一旁,司机被训得不敢言语。笔者在一旁看着,为这位司机可怜。但没办法,谁让他开错了路,影响这么多媒体工作呢?不过,随后几天里,情况明显顺畅多了。

贪心换来的折腾

国际足联限定记者一天最多只能选择两场比赛,有其合理性。世界杯开幕前,记者实地经历之后,也有所体会。

以开赛第二天为例,笔者第一场选择了英格兰对伊朗,比赛在哈利发国际体育场举行。进入现场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冷!比赛开始时,多哈当地的气温只有26摄氏度,天黑下来,变得更冷。然而,哈利发国际体育场的空调依然全面打开。笔者属于非参赛国记者,处于观众席最高处,正对着空调口,虽然穿上了携带的外套,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

比赛结束后,记者搭乘媒体班车赶赴本·阿里球场,观看美国队与威尔士队的比赛。赛后,笔者本想乘坐地铁返回驻地,但球迷众多,地铁拥挤,随即决定乘坐媒体班车先回主新闻中心。当时,最近的一班媒体班车已经开走,而出租车漫天要价,原本只要30里亚尔的路程涨到了200里亚尔,当然要拒绝。最终,笔者仍是乘坐媒体班车返回主新闻中心,再打车回到驻地,踏进卧室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

第二天,笔者在看完沙特战胜阿根廷的冷门后,乘坐地铁赶赴贾努比球场,观看另一支夺冠热门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比赛。地铁到站后,笔者和球迷一起排队乘坐大巴车前往球场。这里的地铁出口并不像卢赛尔体育场那样修建到体育场门口,出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乘坐大巴车需要15分钟。排队等候上车耗费的时间相当长,球迷人数太多,一辆大巴车只能坐40多人,而且不允许站立。比赛结束,回到驻地时,又是次日凌晨了。

小国办赛使观众现场观赛的频率高了,但明显感觉更折腾了,甚至比以往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奔波还累。同行笑笔者贪心,总觉得不看比赛会亏,这么累完全是自找。其实,一天选择一场,比以往已经能多看不少场次,而且还不折腾。不过,亲历一次世界杯不容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多看几场呢?四年折腾这一回,当然值得。

猜你喜欢
大巴车班车卡塔尔
卡塔尔世界杯落幕
环球时报(2022-12-19)2022-12-19 17:13:45
大熊猫来到卡塔尔
环球时报(2022-10-20)2022-10-20 17:13:55
悍马的“接班车”
小伙截停大巴救下全车人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 08:05:40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现代装饰(2019年7期)2019-07-25 07:41:46
吓死宝宝了
六六二大巴车
回乡的班车
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 02:41:27
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