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把握关系

2023-01-03 12:41于钟民肖战美
求学·理科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段连贯槐花

于钟民 肖战美

连贯衔接题是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以下简称“语用题”)中的常见题型。随着近年语用题命题思路的大转变,连贯衔接题也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只有在了解语用题出题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连贯衔接题的答题方法,才能让语用题多拿分。

一、例题讲解——以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连贯衔接题第20题为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 ①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 ②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 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答案】①可不是都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又不能入药。

【本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要基于语境思考作答。首先对文段进行“整体把握”并“理清层次”。文段分两层,一是槐花的种类,二是槐花的传统文化寓意。这两层属于并列关系。本题要填的三个句子都在文段的前半部分,属第一层,介绍槐花的种类。

接着是“把握关系”。从“逻辑关系”来说,②③处是并列关系。第①处,前面是说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这个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来看,第①处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可填写“可不是都能吃的”或“并非都能食用”这类内容。

第②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要填的句子后面是分号,在它之后的白色的刺槐花介绍完毕后也是用分号,所以②③处要填的应该都是照应句,与它们中间的白色的刺槐花特点“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相照应。因要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所以第②处填写“但不可食用”。

第③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又不能入药”。补写完之后,回读一遍,这三个句子若与上下文衔接得当且语句通顺,就不容易错了。

二、连贯衔接题的命题变化

(一)语用题的新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且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核心中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用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因此,近年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该题在命题上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

第一个新特点是加大了情境化设计。所谓“情境化”,就是在真实的问题背景下,以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比如,从学生有所了解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活动中选材来创设情境,以此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化”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带来答题的“主观化”,于是出题也有所调整。比如,将成语辨析、语病修改等客观题变成考查成语运用和语病修改的主观题。“情境化”加上“主观化”,可以促使學生将语文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从而引导语文学习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第二个新特点是利用一则材料考查多个知识点。语用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进,逐渐抛弃了用一则材料或一个语境考查一个知识点的模式,改为用一则内容丰富的材料来考查多个知识点的模式,即采取综合性测试形式,将词语辨析、病句辨析与修改、句式变换、句子衔接等语文知识或能力考点融入某个语段情境中,随文设置一组题目。如果一则材料只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那这则材料不仅缺少语境,也显得简单化、碎片化;而同一则材料承载多个知识点的考查,既突显了随文命题的语境意识,又让试题走向综合性、整体性。这种出题方式体现了语文素养考核的新趋势。如2022年全国甲卷语用题Ⅰ,既考查了成语,也考查了语病和标点符号中引号的用法,可谓是“一题多考”。

(二)连贯衔接题的新特点

在多年的高考中,连贯衔接题最常见的有三种题型。第一种是语句复位题。这类题型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先是将题干项中的某一句话抽出来,接着设计几种和它相近的语句作为衔接项,让考生选出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切的答案,实现“语句复位”。第二种是语句排序题。这类题型通常是将某一语段中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全部打乱,或将其中的几句话抽出来打乱,让考生从句子的多个排列顺序中选出最恰当的排列顺序。第三种是因境补文题。即在某一语段中留出空白,让考生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以使整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完整连贯。从分值上看,语句补写一般为三句,分值为6分。从要求上看,连贯衔接题所补写的句子不仅有字数限制,同时还要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从近3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连贯衔接题也有两个新特点。

一是题型上更多采用因境补文题,逐步减少语句复位题和语句排序题。这跟语用题的新变化是相吻合的,即不断强化学生在真实情境、关系语境中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语句复位题和语句排序题通常是“以单纯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不仅命题时略显“繁难偏旧”,而且题型固化容易导致单一应试模式,不便于考查学生能否借助情境生发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独特理解。

二是题目更多采用主观题型,逐步抛弃客观题型。语句复位题和语句排序题均属于客观题型,都是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从中选出最恰当的选项,答题时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而因境补文题则属于主观题型,能让学生根据题干项自主作答,这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还能考查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主观题型使题目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也变得不固定、不僵化。这样的改变既能避免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备考模式,又能让学生在“主观性、开放性”的语境下展现智慧,展现问题解决中的语文素养。

三、连贯衔接题的答题方法

要答好连贯衔接题,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段落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方法。连贯衔接题前后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上下文在逻辑上也较为严密,因此,所补写的语句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定要注意做到基于语境,把握关系。

(一)基于语境

为什么要“基于语境”?因为补写的语句内容不能只凭个人的想象,而要来源于文本,来源于原文语境。当然,语境中没有现成的答案,所补写句子的语言、内容需要在原文中提炼和概括,如果离开原文语境,就不可能补写正确。“基于语境”可以概括为两种方法。

1.整体把握

连贯衔接题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内容,考生答题时要先整体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创设了一个怎样的语境,并在此基础上答题。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语用题Ⅰ的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关于“博物馆+高科技”让沉睡地下的文物来到今人面前的情况,创设了一个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语境。考生只有整体把握了这一语境才能为接下来的答题做好准备。

2.符合语境

语境对语言运用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答题时要注意到所补写的语句受上下文内容、形式的制约。符合语境,首先是要满足内容要求,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文意一致,二是情境一致。做到文意一致,衔接后上下文的内容表达就会一致、语言就会连贯。要想情境一致,就要先辨别文段设置了怎样的“情境”——文段通过叙述、议论、描写、说明表达了主体怎样的经历及特征,然后衔接时做到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一致,才是情境一致。符合语境,其次是要满足形式要求,同样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关键词,二是关联词。要留意文段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文段强调的重点。寻找关键词时要注意关注句子类型,如果空缺处是一个观点句,那关键词最有可能在下文的阐述句中出现;如果空缺处是阐述句,那关键词一般在句子前面的观点句中。关联词往往成对出现,体现上下文的关系。比如,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答题时,这些关联词能给我们提供线索,注意让关联词将句子联系在一起,前后照应即可。

(二)把握关系

连贯衔接题的文段材料由多个句子构成,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只有弄清文段内容的层次,充分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才会知道所补写的句子在材料中起什么作用,从而正确写出句子。把握关系需要掌握两点:一是理清层次,二是弄清逻辑。

1.理清层次

考生在对文段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对文段的结构关系、句子間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分析,据此补写的语句才不会跑偏。理清层次分两步。第一步概括段意。根据文段思路将语段分出若干层次,抓住每一层的中心句或关键词推断出各层的大意。第二步辨别层次。文段内容在结构上主要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三种。而句子之间主要有转折、递进、并列、解说、承接等关系。理清了内容层次和句子间的关系,这时就可以看补写句子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再根据它与上下文的关系将它补写出来。比如,补写的句子引领下文,那么它是总领句;如果它与上下文衔接连贯,那么它是过渡句或铺垫句;如果它小结上文或总结全文,那么它是小结句、总结句,以此类推。

2.弄清逻辑

弄清上下文逻辑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如何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呢?一是抓住逻辑性词语。文段中往往会有非常明显的逻辑性标志词,如“全”“都”“一定”等。抓住了这些表示逻辑的副词,就能弄清每个层次间、各关联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补写的内容。二是抓住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是文段层次和逻辑关系的重要提示。比如,分号前后的句子可能是并列或对比关系;如果句子前后有冒号,那填写的句子一般为总结句或总领句。

全部填写完成后,需要对整个语段通读一遍,检查一下所填语句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符合逻辑,如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事情发展是否合理、语境氛围是否一致等。符合逻辑才能确保自己所填的答案是最恰当的。

总之,从近3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连贯衔接题增强了试题的开放程度和创新性,更加注重考查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要基于语境,把握文段大意,弄清文段层次和写作思路,理清文段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加上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一定能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答案。

猜你喜欢
文段连贯槐花
槐花花开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槐花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