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建筑师的自白

2023-01-03 11:18宝格力
求学·理科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设计师

从业者:宝格力

从业年限:6年

从业地点:上海

一句话感受:不同的打开方式有不同的快乐

对口专业:建筑学

从业门槛:本科(5年学制)及以上学历

能力要求:适合对周边世界的触觉比较敏感的人,要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要取得相应的证书,如注册建筑师证等

晋升路径:无论走哪条路线都是从基层员工到项目负责人,以及不断考证、评职称(初级、中级、高级)

薪资水平:视具体公司而定,应届毕业生薪资在15万元左右,之后跳槽上涨范围在10%—30%之间

入职提醒:建筑师的工作强度不小,不热爱则难以坚持,宜提前参与实习,以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建筑设计是一个完整又庞大的产业链。建筑师的职责自然也会在不同的场景中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千变万化。工作6年来,我从事过3份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工作。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初成长:做好沟通协作的主导者

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在甲方和乙方的公司中选择了乙方,去到一家很不错的建筑设计院,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当时的我认为这份工作是对我这8年来的建筑设计学习的一个最好归宿。每一位热爱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应该有至少一个落地的设计作品,这是独属于建筑师的情怀。

不同的设计公司有不同的工作流程,有些设计公司的工作和人员安排是比较流水化和模式化的,尤其对初级设计师来说,经常会在一两年内重复进行单一的设计工作,比如排版、绘制立面图等。而我很幸运地进入一家可以让设计师参与从投标到施工图设计再到施工配合直至竣工全流程的设计公司。这对设计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让人飞速成长的机遇。

最初工作的半年,我的工作内容以投标为主,相比于更注重造型的学生作业,真实项目的方案设计需要更多维度的思考与平衡。我记得当时在广东做一个学校食堂的设计,在跟领导讨论的时候,他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红砖,并且还这么厚重?我答不上来,因为唯一的原因只是我觉得这样好看。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地域性”这个设计基本法的真正含义。之后的几版设计方案中,我从广东的地域特征入手,做出了更适合南方气候的更轻巧且兼备遮阳效果的设计方案,最终得以中标。

工作一年以后中标的一个超五星级度假酒店项目是使我蜕变成一个成熟建筑师的关键项目。自此,我独立完成了从投标、深化设计到施工配合的全流程作业。

如果说方案设计是一个比较内化的、自我的工作过程,那么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配合的核心则是沟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以前做方案的时候可能一天8小时都不需要和任何人沟通,但进入项目落地环节的一天8小时里都在开会、打电话,直到下午四五点才有时间安安静静地画一会儿图。但这正是建筑师成长的必经途径,甚至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建筑师才真正理解了建筑设计。比如说,要想实现一个特别薄的挑檐(楼面挑出外墙的部分),那就需要和结构设计师、幕墙设计师一起寻找答案。一个项目的真实落地是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的共同配合,而建筑师正是这个过程中的主导者。

进阶:设计永远不能脱离实际

我的第二份工作跳槽去了一家“非常设计”导向的地产公司做设计管理。主流的地产公司都是营销导向的,以设计为导向的并不多,因为这会导致建筑成本更高且建设周期更长,但一旦做成了就有可能出现“神盘”,比如成都的麓湖、秦皇岛的阿那亚。(“神盘”即兼具生态景观、建筑艺术、人文艺术等功能特征的绝佳楼盘,国内有“四大神盘”之说——成都的麓湖生态城、广州的“中国美林湖”、杭州的“万科·良渚文化村”、秦皇岛北戴河的“黄金海岸”阿那亚。)

这是一段很有趣的工作经历,我最喜欢的工作内容是“踩盘”。“踩盘”就是实地参观优秀项目,有点“公费旅游”的意思,而且还能“因公”参观很多正常渠道无法进入或者需要花钱进入的地方。当然,从结果来说,这也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其实从事一线设计的建筑设计师更需要“踩盘”,早在我上大一的时候,我的专业课老师就说过:“没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人是设计不出好的五星级酒店的。”人的行为永远局限于认知,即便是想象力也依旧如此。可惜国内的建筑设计公司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反而是甲方延续了这项非常优秀的学习传统。

一个优秀的甲方设计师依旧需要亲自动手做设计,包括基础的造型设计或规划意向,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一个最符合开发预期的设计任务书。之后才是寻找合适的设计公司,进行招投标或商务洽谈工作,最终将最初的设计预想落地。

因为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非常设计”导向,所以我当时寻找以及对接的都是国内外一二线的设计事务所,这也是这份工作的另一个魅力点。当时我入职第一天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国内一位非常有名的建筑师开会,和他洽谈我司的一个会馆改造项目。更巧的是,这位建筑师也是我大学专业课的评图老师。当年大学时的我站在图板前向他展示我的方案,如今的他坐在我对面向我讲述他的方案,这种身份的置换非常有趣。当然,可以和这些享有盛名的建筑师一起工作也让我受益良多;但同时,和这些有个性的建筑师共事也确实非常需要“语言艺术”,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师在坚持自己的设计灵感上可以有多固执。

全新尝试:向人工智能进军

我的第三份工作出现了很大的跳跃,应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去了一家科技公司参与开发新一代云AI建筑设计软件,运用我所掌握的建筑设计知识和经验,负责前期需求的部分,指导产品设计及算法研发。

其实我也是抱着“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想法才选择这份工作的。建筑设计全流程中有非常多的知识、经验以及背后的逻辑都是可以被归纳的,而这就是“我”以及算法工程师可以介入的部分,最终的成果可以省去建筑设计师大量重复的工作,在理想状态下可以显著地提效和优化设计建造流程。“我要改变世界!”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

在参与开发云AI建筑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产品设计师提供并归纳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需求,甚至亲自负责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第二,将建筑设计的知识、图纸的特征等内容逻辑化,再由算法工程师将这些需求函数化并代码化。

这份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寻找“逻辑”,需要从大量的样本中提取規律并且不断地进行验证。尽管研发目标是一款和建筑设计有关的工具,但这已经和建筑设计的工作有了本质的不同。它们的共通点是对用户行为的研究,毕竟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服务于人且以人为本的。这一点也是所有想要成为建筑师的人必须永远牢记的。

后记

这就是我工作以来的一小段建筑师人生,这些不同的工作背后存在着很多共通点。至于以后的我还会有怎样的建筑师人生,我也很期待,毕竟,未知才是未来最大的魅力。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胖胖的“建筑师”
设计师访谈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推荐一个设计师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