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冰
(泰山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38)
跨境贸易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市场的扩大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会伴随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其中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要求。跨境贸易是资源跨国流动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资金和资源的跨国流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碳排放的转移。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地区的跨境经济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生产出口商品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进口商品时的隐含碳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1]。
山东省紧跟经济发展动态,积极面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挑战,跨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跨境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进出口总值不断攀升,跨境贸易总值增加了近28倍,其中以一般贸易为主。能源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以煤炭资源为主,其次是油品和其他能源,电力消耗占比最低。现有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与跨境贸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关联,在以“低碳经济”为发展主题的背景下,环境因素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山东省跨境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探究山东省在跨境贸易中隐藏的内部矛盾和内在潜力,也将对山东省贸易结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积极作用。
跨境贸易主要是利用进出口使货物、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配有效地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是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碳排放有关问题时的出发点,其认为污染物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但是,由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自身的内部缺陷,其适用有很多局限性。因此,本文从地区性、贸易商品结构和技术差异三个方面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
工业生产中不加节制、不限手段地使用化石燃料,在造成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同时,大量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杂质在空气中凝结形成污染物,导致雾霾天气增多,日照时长缩短,日照天数减少,并且对人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3]。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给山东省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山东省出口商品集中在高耗能、高碳排放产品方面,对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量逐年增长。截至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年增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渐增加,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部分,但是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否有效尚未明确[4]。除此之外,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原因,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外,跨境贸易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山东省碳排放效率和跨境贸易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分解,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种影响因素入手,分析跨境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2.1.1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又被称作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由于生产水平和贸易结构没有发生相应改变,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导致资源利用过度和污染物排放增加,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定义本文认为,假如其他条件没有发生改变,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是1,即碳排放的增加效率将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
如图1所示,山东省1995—2017年的跨境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山东省跨境贸易出口总值达14 710 206万美元,是2005年的3倍多(2005年在观察期内居中,便于前后比较)。根据规模效应的定义,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由于出口规模扩大导致2017年山东省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也是2005年的3倍左右。
图1 山东省1995—2017年出口总值
2.1.2 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由于跨境贸易中商品结构的改变受到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生产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产业结构的重新分配导致碳排放量发生变化。由于每个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经济主体都想从跨境贸易中获利,所以在跨境贸易中每个地区对优势产品的出口倾向均偏高[5]。如果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那么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则带来的碳排放结构效应也会不同。如果本地区产业结构良好,出口商品中清洁产品居多,则结构效应可能为负值,即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若本地区存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占据出口商品的大部分,那么结构效应则为正值。
山东省出口贸易中,2000年初级商品占21.7%,2015年初级商品约占10%;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78%提高至2015年的89%。《山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在山东省出口结构中,纺织服装出口总值占出口贸易的30%,2015年其所占比例则降至1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由此看来,山东省的出口结构已逐渐从纺织及其制品业向机电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2.1.3 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改善产品生产方式和工艺,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使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而降低产出污染量。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环境资源的浪费不一定会随着产出的扩大而扩大,因此有利于消除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张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各大高校为各项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科研人员,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不断加强[6]。近年来,山东省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完善的生产体系和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由此看来,山东省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
2.2.1 模型构建
本模型的变量涉及山东省的跨境贸易依存度、出口总值、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几个方面,用碳排放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碳排放量与以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回归模型的原理以及本文所涉及的变量,模型设定如下式(1)。
2.2.2 数据来源
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次截取了山东省1995—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模型中所涉及的数据来自历年的《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碳交易网等。山东省1995—2017年进出口总值、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公式(1)中的变量要求,各变量的具体数值可参考表1。其中,贸易依存度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表1 山东省1995—2017年进出口总值、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
进口依存度(X3t)=进口总额/GDP×100%
出口依存度(X4t)=出口总额/GDP×100%
由于数据中有存在异方差的可能,而将变量数值取自然对数可以很好地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因此处理后的模型如式(2)所示。
2.3.1 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中经常会有“伪回归”现象存在,因此需要先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对模型数据进行初步检验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本文利用ADF检验方法对所采用的时间序列中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数据是否平稳。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知,lnYt、lnX1t、lnX2t、lnX3t、lnX4t5个变量的ADF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均大于其临界值,存在单位根,说明数据不平稳。因此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再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ADF检验单的判断标准,时间序列经过一次差分后变成平稳,则所检验模型中的5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2.3.2 Johansen协整检验
为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采用Johansen检验来对模型中的多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Johansen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该模型存在3个协整关系。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3 Johansen检验结果
2.3.3 实证结果分析
经过以上步骤的检验分析可知,模型中的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将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中的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各解释变量分别为0.796 427、-0.089 851、-0.047 324、0.737 154。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量每增加1万吨(折合标准煤),碳排放量将增加0.796 427%,碳排放的增加将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商品贸易结构等方面来降低能源消耗,从能源方面对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总量每增加1万美元,碳排放量将减少0.089 851%,即出口总值与碳排放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出口总值的增加不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反而会使其减少,出口商品结构在控制碳排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适时调整商品出口结构才能达到出口总量增加而碳排放减少的预期效果。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依存度每提高1%,碳排放量将减少0.047 324%,进口依存度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假定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每提高一个单位的出口依存度,碳排放量将会增加0.737 154%。
观察期内,山东省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出口总额、进出口依存度均为一阶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系列的协整分析得到模型中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稳定均衡的,短期波动出现后,将会以-0.094的调整速度从短期波动状态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可得R2=0.983 585,F=239.682 4,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虽然该模型的线性关系已经通过了协整检验,但仍需对每个自变量、因变量的影响进行检验。通过F检验可知,F=239.682 4>F(3.18)=3.16,所以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β4=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能源消耗量、出口总值、跨境贸易依存度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T检验中,与相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分别为3.830 577、-2.559 802、-2.117 97、2.205 69,都大于即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lnX1t、lnX2t、lnX3t、lnX4t分别对被解释变量lnYt产生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山东省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从贸易结构、技术进步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着手,转变跨境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发展低碳经济。
通过分析山东省1995—2017年的商品进出口结构可以发现,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商品在出口中占据较高比例,在生产消费活动中易造成能源浪费。为了使出口结构趋于合理,在出口方面应该增加碳排放效率低的产品的出口量,降低高碳排放产品的出口力度。对资源损耗大、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的发展加以限制,扩大跨境贸易的广度,加深跨境贸易的深度。对各类加工贸易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其转型和优化;对低能耗产品的出口予以鼓励,逐步实现山东省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双赢之路。
产生碳排放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来源,其中化石燃料的使用是最主要的来源,并且碳在所有能源中的排放系数最大。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生产能耗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山东省各行业部门的完全排放系数还处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山东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途径,自主创新作为根本方式,提高能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达到生产中碳减排的目的。
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大省,要积极发挥其发展低碳经济的带头作用,努力创建环境和经济互利互惠的发展局面。面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压力,为了确保山东省跨境贸易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山东省政府应加强政府职能,在保证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加强对市场失灵的控制。同时,提高海关、税务以及出入境管理等部门的效率,力求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