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娇 张晶 黄国亮
毒蛇咬伤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急危重症,常见于夏、秋季节,患者一旦被毒蛇咬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则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高,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中采用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通过连续抽吸来将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进行清理,调节患者上皮组织细胞代谢功能,进而降低创面周边蛇毒浓度,但由于受到疾病特点的影响,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才可强化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毒蛇咬伤患者,需要为其提供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缩短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既往常规急救护理中,通过遵医嘱伤口清创、排毒等措施进行干预,但流程欠缺一定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加之护理人员对自身职责没有清晰的认知,导致在急救时存在手忙脚乱的现象,使抢救时间被耽误,对救治效果造成影响。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具有高度的衔接性,在早期可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并快速采用急救措施,使施救效率提高[3]。基于此,本次研究就2018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毒蛇咬伤患者为对象,对实施与未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各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20例毒蛇咬伤患者。纳入标准:与文献[4]《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且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毒蛇咬伤;均进行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程度为轻度和中度;伤口处存在毒蛇咬痕明显,且患肢有四肢无力、瘀斑、局部肿胀和疼痛等症状;临床资料完整及真实。排除标准: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入院救治24 h内死亡;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根据护理干预不同,将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59例患者纳入参考组,将2020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参考组中男女分别34、2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37.94±4.87)岁;咬伤部位:上肢和下肢分别18、41例。研究组中男女分别35、26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38.11±5.12)岁;咬伤部位:上肢和下肢分别19、42例。两组性别、年龄、咬伤部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均对干预方法知情并自愿同意,研究开展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注射抗蛇毒血清后,采用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在此基础上参考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患者急诊救治期间,予以其心理疏导,并告知其成功治疗案例,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信心。对生命体征、尿量、意识和呼吸循环功能等进行监测观察,注意全身中毒症状进展和患肢肿胀情况。嘱咐患者维持镇静,肢体减少运动,保持安静体位,采用止血带将距离被咬伤近心5 cm处绑住,每隔30 min放松1次。清洗创面,配合医师将尚未吸收的毒物清除,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人工辅助呼吸干预等。
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制定急救护理路径小组:由临床急诊科护理人员3名、急诊科主任医师1名组成急救护理路径小组,并共同探讨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路径,参考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各个环节的流程进行完善,并合理分工急诊室相关人员。(2)病情评估和病情观察:患者一到急救室,马上采用蛇咬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SS)对患者的伤口和病情严重程度予以评估,并对毒蛇类型、咬伤时间和过程进行询问,在对病情评估的同时要开展抽血化验等检查。对患者的排痰情况、吞咽情况和肌张力等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异常,则及时上报医师处理。(3)物理处理:帮助患者将姿势摆放为半坐卧位,抬高患肢15°~20°,冲洗创面,并消毒处理咬伤创口。(4)及时机械通气:针对存在昏迷、休克和呼吸麻痹等现象的患者,需立即予以抗毒排毒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措施,并对气道湿化、排痰等方面给予重视,待其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良好后,将气管插管及时拔除。(5)心理护理: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镇定,动作敏捷,借助安抚性的语言来关心患者,予以其安慰和鼓励,以此将恐惧心理消除,且向家属讲解急救方案及目的,叮嘱家属一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强化配合治疗。
(1)相关时间指标:比较两组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插管情况:比较两组插管情况,包括预见性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紧急气管插管。(3)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在出院当天根据王璐[5]编制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由于本次研究为急救护理,所以评估内容仅包括入院接待(3条目)、服务质量(7条目)、健康教育及指导(7条目)和服务态度(9条目)4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量表总分26~13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处置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s)
组别 入院处置时间(min)机械通气时间(h)住院时间(d)研究组(n=61) 24.84±6.28 7.49±2.14 4.29±1.08参考组(n=59) 29.96±9.35 9.06±3.52 5.15±1.76 t值 3.532 2.963 3.238 P值 0.001 0.004 0.002
研究组预见性气管插管发生率高于参考组,意外拔管和紧急气管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插管情况比较[例(%)]
研究组入院接待、服务质量、健康教育指导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 入院接待 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及指导 服务态度研究组(n=61) 11.42±2.55 29.47±3.68 30.36±2.54 39.27±3.01参考组(n=59) 10.36±2.23 27.52±2.81 28.96±3.24 37.47±3.68 t值 2.421 3.255 2.639 2.937 P值 0.017 0.002 0.009 0.004
毒蛇的毒液中含有较多的复杂成分,毒性大,毒蛇咬伤具有病程短、疾病急和病程发展快等特点,若救治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呼吸麻痹、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加之毒液中含有的抗凝血毒素和出血毒素等可引起相应的出血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6]。因此,针对毒蛇咬伤患者,需要及时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将病死率降低,改善预后。
既往常规急救护理中对于毒蛇咬伤患者采取心理疏导、遵医嘱清洗和观察生命体征等护理,由于缺乏连续且系统的措施,导致护理流程不规范,最终影响干预效果。为此,本研究结合多项研究,提出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并将其与常规急救护理进行对比[7-8]。经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者救治情况方面对比,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处置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预见性气管插管发生率高于参考组,意外拔管和紧急气管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插管情况,使救治效果良好。首先这主要是因为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模式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和主任医师构成急救护理路径小组,并制定出一套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救治路径,让护理人员在后续救治中可根据路径开展相应工作,使其对自身职责有所明确,做到各司其职,以此为开展迅速、有序的急救工作提供保障[9]。其次,当患者一到急救室,则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可判断其咬伤程度、毒蛇类型等相关信息,从而予以针对性的救治措施,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通过病情评估结果,可提前对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性进行预测,进而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及时为其提供机械通气治疗,使患者因错过最佳时间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以此将紧急插管占比减少,促使救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0]。此外,在机械通气中,护理人员对气道湿化、排痰等方面的干预予以注重,提高舒适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使意外拔管发生率下降。通过物理处理干预,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使患者舒适感加强,为后续救治奠定扎实基础。最后,在救治的过程中,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扭转其认知,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强化其配合程度,从而对缩短救治时间有促进作用[11]。从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入院接待、服务质量、健康教育指导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由此提示这一护理模式在提高毒蛇咬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急救护理路径的护理行为具有规范性、持续性,可使救治时间、机械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且插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低,同时,该护理模式充分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体现出来,拉近了护患关系,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12]。但鉴于对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的研究数据较少,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和结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仅供参考,针对这一结论还需大量样本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本次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受到病例收集、结果计算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今后研究需增加样本数量且进行前瞻性研究。
综上,对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意外拔管发生风险降低,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