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福建厦门湖里区基层委员会成立于2016 年5 月,现有经济、科技、综合、教育、厦门信息学校5 个支部,会员148 名。三十多年来,基层委员会大力弘扬特区发祥地“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各方面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多次获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民进全国先进集体、民进全省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
改革开放后,特区是主要人口流入地,湖里区作为特区建设“排头兵”“主战场”,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最高超9 成,民办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为基层委员会长期跟踪关注的焦点,通过协办民办教育论坛和提案建议等形式多渠道献计出力,有力推动市、区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民办教师政策待遇、完善外来务工子女积分入学政策等务实举措。伴随着文旅融合从理念走向行动,2017 年以来,基层委员会聚焦申遗、“金砖”、电影节等金字招牌效应亟待向国内拓展,向国际延伸,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研,相继推动制定《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政策举措助推旅游市场疫后复苏。2020 年9 月,依托会员企业高标准建成“厦门民进会员之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已接待来自各地统战、政协、民主党派地方组织3000 余人次,为持续深入推进“四史”教育提供了鲜活课堂。同时,结合企业文化空间举办近百场中华传统香文化体验活动,对社会免费开放,覆盖近5000 人次。
湖里的港口、航运、自贸区、国家高新区是特区建设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依托。20 世纪90 年代,根据民进中央“巩固老阵地、开辟新领域”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1998 年,基层委员会率先成立厦门民进唯一的一个非主界别基层组织——湖里经济支部,以此为发端,基层委员会“以才引才”,精心培育了港口经贸、自贸区、科技金融、法律服务等领域的“5+1”专业工作小组,紧扣厦门经贸、港航等产业优势和“三区叠加”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大局,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为主线,以专业支撑打造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品牌。2006 年市政协重点提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型城市》即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2016 年省政协重要提案《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供给侧改革》,2022 年省、市两会和专题协商重点发言《RCEP 框架下的自贸区金融创新》,一系列专业调研成果有效助力中共党委、政府决策施策。此外,基层委员会还主动承接中共市委、市政协、市政府职能部门重要课题,整合专业力量在加快供应链创新发展、做强做大大宗商品临港交易市场、加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经贸合作、发展厦门通用航空产业等方面开展务实调研,在更高层面为中共党委、政府决策施策提供有力参考。与此同时,持续关注人才工作,推动实施“5年30 万大学生回厦留厦计划”、出台“人才新政45 条补充规定”、进一步完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等,受到各类人才普遍关注。
厦门民进最早由会员自发组成的专门小组——生态文明小组,就源自基层委员会的一批“环保卫士”: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陈志鸿、全国“最美公务员”傅冰洁……2001 年提出的《尽快建立并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验证制度》为促使厦门在全国率先制定《厦门市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评审会公民旁听暂行规定》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环境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2012 年发起的“保护紫水鸡行动”推动市政府拨出专款在园博苑采取吹填方式营造3200 平方米紫水鸡栖息地,成为厦门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典型案例。2017 年,市委会以湖里生态文明小组为班底成立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多领域多视角关注生态文明建设,5 年间形成30 余篇课题成果参加省市重要协商,12 个课题成果得到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民进湖里教育支部把“心理拓展送教活动”列为特色品牌参与民进中央、民进福建省委会、厦门市统战系统“同心”志愿服务,罗家永被评为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功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科技支部“十年磨一剑”打造“凤凰绿萌”助学品牌。基层委员会与厦门蓝天救援队、观鸟协会共建开展应急救援、生态科普进社区进学校,多渠道提供法律援助、爱心助残,涌现出市劳动模范董清木、市五一劳动奖章孙韬、“爱心厦门”建设先进个人梁哈榕、全国优秀科普使者朱敬恩、全国优秀律师陈昱等双岗建功模范。三年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廖木森、张晖等4 名会员被授予民进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