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心
蔡旭哲(左)、陈冬(中)和刘洋(右)
蔡旭哲的家乡在河北深州蔡张村,他有一个姐姐蔡旭娜,父亲蔡占魁和母亲陈晓俊靠种田把姐弟俩拉扯大。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蔡旭哲3 岁时,爷爷送给他一只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关于八路军的小人书,老两口坚持轮流给他读,一个个充满热血情怀的抗日故事,在蔡旭哲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蔡旭哲的三叔是一名军人,每次看到三叔,他就觉得对方是从“小人书”里走出来的英雄。蔡旭哲特别眼馋三叔帅气的军装,好几次趁对方睡着,悄悄把他的军帽戴在自己头上,对着镜子有模有样地学敬礼。
村子附近有个空军机场,每当有战机轰鸣声响起,年幼的蔡旭哲就会冲出去,痴迷地盯着看,仔细分辨战斗机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一直目送战斗机消失不见。数飞机,成了蔡旭哲童年时光最美好的回忆。
同龄的小伙伴都在追港星时,蔡旭哲的偶像则是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王海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带领的“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 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 架。他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了蔡旭哲,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梦想开始萌芽,盼着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翱翔蓝天的飞行员。
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后,蔡旭哲把生活费节省下来,订了一份《中国空军》杂志。常有同学笑话他,不用吃饭,看杂志就能看饱了。
19 岁时,正在读高三的蔡旭哲得知空军招飞行员的消息,第一个报了名。通过层层关卡,他终于招飞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得直掉泪。
就这样,蔡旭哲成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2004 年6 月9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第七飞行学院和第二航空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一名学员。父母看着儿子离家的背影,既骄傲又担忧。虽然家里条件艰苦,但蔡旭哲从小就备受父母和姐姐的疼爱,有好吃的好喝的总是留给他。军校训练严苛,他们很怕小儿子受不了当兵的苦。
在飞行学院,蔡旭哲认识了来自湖北武汉的战友何炜,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同窗岁月,何炜最大的感受是“嫉妒”,训练时,时不时听到首长表扬蔡旭哲。的确,蔡旭哲一直很优秀,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身体素质也很棒。蔡旭哲的耐力是出了名的好,特别是长跑,怎么跑都不会累,速度还很快,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跑不死的骆驼”。
考入飞行学院,每个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飞冲天”,蔡旭哲也不例外。没日没夜地苦练后,他练出了8 块腹肌,结果又招来只有6块腹肌的何炜的一番“眼红吐槽”。
北方冬天的训练,让蔡旭哲记忆犹新。每次训练结束,头发上冒出的汗珠都结成了冰碴儿,在刺骨的冰水里洗脸,常常冻得上下牙齿直打架。
空军学员一般要经历1 年8 个月的预校学习,紧接着在飞行学院进行2 年4 个月的飞行技术训练,这两个阶段下来,有一半以上的学员会被淘汰,最终能当上飞行员的只有20%左右。出乎父母意料的是,蔡旭哲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入了党,成为一名合格的“蓝天骄子”。
离开飞行学院后,蔡旭哲主动要求分配到石家庄某训练基地,这是当年分配意向中条件最苦、最缺飞行员的机场。
最艰苦的环境,往往最能锻炼人。蔡旭哲驾驶飞机,一会儿在云间穿梭,一会儿俯冲下来,这都是他最享受的时刻。俯瞰祖国大地,领略大好河山,他的心里会升起一股自豪感和使命感:我一定要守卫好祖国的蓝天。
一次,蔡旭哲驾驶飞机刚进入指定任务空域,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座椅抖动了一下。他努力保持镇定,快速对飞机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全都正常。然而,蔡旭哲并没就此放松警惕,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他判断飞机肯定存在问题,立即紧急着陆。
果然,事后蔡旭哲发现,座椅应急弹射手柄里面的保险弹开了,幸亏处置得当,否则有可能被弹射出去。通过刻苦训练,蔡旭哲逐渐成长为能够胜任所有飞行科目教学任务的飞行教员和四机带队机长,成为团里的飞行骨干,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优秀的蔡旭哲很招女孩子的喜欢,不久就结婚了。小两口生活幸福安逸,还有了一个乖巧漂亮的女儿。在妻子王颜晴眼里,蔡旭哲对飞行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记得当年她坐月子时,蔡旭哲请假陪护。虽然他人坐在床边,但显然是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每天他只要有空,就会抬头看天,喃喃自语:“今天天气能见度高,适合飞行。”有时候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在一张大白纸上涂涂画画,全是机型结构,王颜晴看了又好气又好笑。
对于蔡旭哲的工作,王颜晴多年来都是全力支持,她知道丈夫的职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素质,所以经常监督他按时睡觉,按时吃饭。她还特意学了中医推拿,给丈夫按摩放松。蔡旭哲工作压力大,偶尔情绪不好时,王颜晴会善解人意地哄他:“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不可复制,你在我眼里就是独一无二的。”幸福的家庭是蔡旭哲一飞冲天的底气。
2003 年10 月15 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圆满完成我国的首次载人飞行。蔡旭哲心潮澎湃,他向往飞得更高,飞向神秘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新的未知。
为了这个目标,蔡旭哲付出了百倍努力,2010 年5 月5 日,他终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是一个脱胎换骨的经历。2018 年,蔡旭哲在巴丹吉林沙漠参加了48 小时沙漠生存训练,虽然事先已有心理准备,但初进沙漠时40 摄氏度的高温,直接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到了晚上,气温一下子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好不容易适应了气温,又遭遇沙尘暴,暴雨等恶劣天气。短短48 小时,他们历经春夏秋冬,风雨变幻。
平日里的常规练习中,蔡旭哲也是一切从零开始,除了完成高强度训练,还要学习心理、航天专业技术等上百门科目。转椅训练一度成了蔡旭哲的短板,尤其是第一次坐转椅练习,胃里面翻江倒海,脸色苍白,极度痛苦。虽然几经周折,最终考核勉强及格,但他对此并不满意,一定要做到优秀才行。
在单位练,回家继续练。蔡旭哲一遍遍地原地打转,妻子和女儿见了都笑他快走火入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走火入魔”的蔡旭哲,考核成绩终于达到了一级水平。
由于飞行任务次数限制,蔡旭哲一直没有机会飞向太空。这让他有点儿着急。自从蔡旭哲成了航天员,爷爷逢人便夸:“我家孙子,干的可是保卫国家的事业。”
这么多年来,蔡旭哲入伍入党……每次一有好消息,他会第一时间跟老家的爷爷分享,然而,自从当上航天员后,因为工作保密,他没法像以前那样和爷爷侃侃而谈了。每次,他看到爷爷欲言又止的神情,心里知道,爷爷是在等待一个消息,但老人害怕给孙子增加压力,一直没有过多表露。
2019 年12 月,蔡旭哲终于一朝圆梦,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可惜的是,爷爷奶奶在前一年先后去世。不能亲口告诉爷爷奶奶这个好消息,成了蔡旭哲心中的遗憾。
相比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另外两名成员陈冬和刘洋,蔡旭哲是首次出征太空,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6 个月。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这期间,三名航天员要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并将继续开展天宫课堂;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蔡旭哲的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为他加油助威
神舟十四号腾空而起,蔡旭哲的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出差”半年,蔡旭哲带了一些影视剧集、音乐和电子书,还带了点植物种子,想着这180天里,有绿色植物陪着自己一点一滴成长,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妻子王颜晴是最能体会蔡旭哲心情的人,这一路,她一心一意陪伴丈夫准备飞天,把家里所有的事都安顿好,不让蔡旭哲担心。即使女儿高考,蔡旭哲也没有请过假,全程都是王颜晴照顾的。她知道,丈夫为了这一天,已经等待了12 年,这期间,蔡旭哲目送一批又一批战友出征太空,既激动又羡慕。
蔡旭哲曾对妻子说,只要自己没有“飞天”,就说明某方面还有差距,所以一定要查找不足,不断弥补短板,直到真正具备执行任务能力的那一天。
在丈夫的行囊里,王颜晴装上了自己精心画的两幅国画,一幅是海里漂浮着一叶小舟,寓意为“一帆风顺”。另一幅画的是两只燕子飞行在桃花丛中,寓意为“比翼双飞”。“两只燕子,一只是你,一只是我,陪着你一起飞。”对于妻子突然发来的“一颗糖”,蔡旭哲心里甜丝丝的。
女儿搂着蔡旭哲的脖子说:“爸爸,我真的很爱你,好舍不得你。”蔡旭哲的眼眶湿润了,他答应女儿,一有空就给她打电话,还会拍很多地球的照片,找一找长江黄河,找一找家乡,回来后一起分享。
2022 年6 月4 日上午,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蔡旭哲和陈冬、刘洋三名航天员正式亮相。他们身穿深蓝色的航天服,胸口绣有五星红旗,神采奕奕。
面对媒体,蔡旭哲这名老航天员,成了格外引人注意的“新面孔”。他说,自己要尽快适应太空失重生活,尽快熟悉太空家园的环境,他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6 月5 日上午,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好日子。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穿着红红绿绿的服装,摇着彩扇,喜气洋洋地边走边跳唱,欢声笑语,锣鼓喧天。
蔡旭哲的母亲和姐姐特意换上红色喜庆的新衣服,亲友们一早就已经陆续赶来,大家挤在这个农家小院,一人手里挥舞着一面小红旗,比过年还热闹。
点火,起飞!10 时44 分7 秒,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父亲蔡占魁激动得老泪纵横,喃喃道:“儿子成功飞上太空,我的心也跟着他走了。他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培养,我为他感到骄傲。我跟他妈妈希望他在太空,好好为党和国家做贡献,盼着他平安归来。”
蔡旭哲曾经就读的小学母校里,航天航空科普知识随处可见,立志报国的标语醒目亮眼。学弟学妹们嚷着,要以蔡旭哲叔叔为榜样,长大后也要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12 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带着祖国的期许,带着家人的祝福,蔡旭哲终于圆梦今朝。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说,电影《长津湖》里的“不相信”战斗宣言让他深有共鸣: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些“不相信”反而让大家更加“相信”,相信他能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