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新工业革命路向及实现策略

2023-01-03 02:44:37孙志艳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蛋糕生产

孙志艳

(内蒙古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新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为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而争相制定符合本国发展需要的制造业发展规划。如美国以新工业革命为契机复兴制造业,德国以新工业革命巩固自己在制造业的“霸主”地位,以此争夺新工业革命的领导权,我们看到制造业的第一阵营如此未雨绸缪,如果我们还不能对种种趋势做出及时反应,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关于新工业革命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者们大多把“创新驱动”固化在技术创新这一层面,没有认识到创新驱动是一个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开放、协同的创新系统;二是在提高生产力、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大多忽略如何“分好蛋糕”,处理好生产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结合起来,即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强起来”的梦想。

1 新工业革命触发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互动性变革

从2016年《G20杭州峰会》到2018年《约翰内斯堡宣言》,“新工业革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共识。新工业革命呈现出新趋势,触发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3者之间的互动性变革。

1.1 从“生产者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

“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工业逻辑,更多地从供给和供给侧方面来促进经济发展,对“需求侧”的作用重视不足,生产要素资源边界过于狭窄,没有看到更广泛资源的价值,新工业革命扭转了这一局面,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在产品创造中的价值地位。消费者一改自己在产品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产品制造与服务过程中。小米手机就是这种工业革命思维的经典例子。小米当初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制造大批量的手机,然后与对手拼价格,而是注册了一个社区,让更多用户参与到小米的研发操作系统中,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用户相对于企业研发员工更具有创新敏感性,更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从而使产品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这也是《哈佛商业评论》重点强调的“独创新不如众创新”,用户才是创新的来源。企业不仅把消费者当作“需求者”,还内化为企业的重要创新资源,这种打破传统“客户”与“生产者”对立的工业思维模式,获得了更多的创新资源,使企业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正是这种工业逻辑转变,促使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

1.2 从大规模同质化生产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转变

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是一次由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引发的生产方式革命,使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同质化生产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转变,以此来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历经3次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世界上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现代化产品,如何让生产能够更加精准而不过剩?如何同时让用户拥有最大的效用获得?既要确保产品适应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要以合理的时间和成本生产出来,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用1.0、2.0、3.0时代的生产方式,那可能会需要巨大的成本和很长的时间。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定制必须改变工业的生产、组织、工厂、管理等全方位的要素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再一次革命。基于“数据”和 “云网”的新工业革命使生产和分工更趋向于平台化、智能化,有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1.3 从“竞争”观念向“竞争合作共存”观念转变

共享经济催生竞合观“出场”。共享经济形态的出现推动社会形成一个互赖、共生的生态圈。随着生态圈模式的形成,竞合(Co-opetition)观念将成为新的价值选择,传统的单纯竞争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说竞争是零和博弈,合作就是“正相关”博弈,那么在新工业革命中合作竞争就可以看作“通过竞争与合作相融合而产生出价值创造的新系统”。换言之,在这种价值网络体系中,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价值创造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信任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于处于价值网络中的成员而言,选择竞合观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新工业革命出现的“三大”新趋势,无疑会给我国带来重大的机遇。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具备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制造基础,具有抓住这次机遇的基础条件。新工业革命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我国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机遇。同时,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空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正得益于这一市场优势,我们应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建立创新系统以提高生产力,把“蛋糕做大”

应对新时代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关键在于实践,而实践的关键在于实践路径的选取。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新工业革命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特性,我们必须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建立一个“创新、协同、开放的创新驱动体系”,使创新从“外生”向“内生”转变,应对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

2.1 完善和修补技术创新链条

我国要实现设计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设计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中,在技术上体现先进性和新颖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迭代的周期在不断地变短,只有创新设计技术才能创造出更具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我国必须要从传统设计向创新设计技术转变,并向优势设计技术发展,抢占国际设计技术标准。德、美两国在新工业革命中一直不遗余力地争夺主导技术的标准制定,以此谋求长期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权利以获取高额利润。而我国在产品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等方面亟待改观,如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亟需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来提升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我国要实现生产技术创新尤其是集成技术创新。新工业革命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智能制造将是现代工业体系的主导产业,谁占领智能制造这块阵地,谁也就赢得了集成创新的制高点,未来的工业强国一定是一个以智能制造为优势的国家。智能化制造将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排头兵,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都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它将会实现制造业上下游的价值链共享,产生共享经济,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制定出自己的路线图,即2015年“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和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这既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需要。

我国要实现管理技术创新,以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由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要求我们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的诸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管理,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波音公司采用全生命周期生产管控,不但产品质量瑕疵率大幅减少,也减少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产延期的发生率。我国的新一代战神航天运载工具和C130的航空电子升级中,因管理技术创新而使装配工期缩短57%。

2.2 发挥制度优势形成协同创新

我国的创新驱动过多关注于技术方面的创新,而对一些非技术因素的创新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整个创新驱动的速度和质量。我们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技术创新所需要的非技术因素、社会因素,进而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的创新体系。

从制度绩效而言,政府不但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还应根据顶层设计有组织地做好落地实施细则。如为使平台经济健康运行,应避免商家搞恶性竞争及“赢者通吃”的现象发生。政府不但要重视适应平台经济的法律法规,还要使其落地,从而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技术创新的攻坚程度而言,例如一些“卡脖子”技术和基础通用技术是一些公司和企业无法胜任的,政府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并做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新工业革命发展的带动作用来看,政府注重筛选领军企业,有计划地培育其优势,使其发挥带动效用,以促进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从法律完备性和监督体系来看,政府注重完善大数据技术、平台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保证人民的各项权益,尤其是隐私权得到保障。同时,政府注重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除发挥政府的监督主导外,还注重发挥社会监管作用,尤其公众的监督作用。

2.3 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体系

用“竞合观”引领合作不断升级,不断扩大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用“竞合观”引领新工业革命是必然趋势。面对新工业革命的严峻挑战,各国大多都主张加强对话,深化合作,用“竞合观”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工业革命所涉及的基础技术的广度、“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市场占有的复杂程度都不是靠一国之力就可以驾驭的。我国应加强与工业强国之间的合作,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德国虽然具有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但其应用市场狭小;我国市场广阔,但缺乏高精尖技术。加强双方的创新合作,可以为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创造更好条件。通过合作不但可以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提供更有效的路径,也为合作方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合作只有升级版,而没有终极版。

3 坚持共享发展,“分好蛋糕”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在新时代,如果说建立一个“创新协同、开放的创新驱动体系”以提高生产力,使“蛋糕做大”,从而加快我国新工业革命进程,使我国“强起来”,那么坚持“共享发展”则是为了“分好蛋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我国进行的新工业革命不但解决了“动力哪里来”的问题,而且明确了“为了谁”的问题。新时代新工业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分好蛋糕”、处理好生产关系等问题。新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破解当前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现实条件,尤其是“按需生产”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工业革命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劳动的要求不是被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劳动要求的门槛,是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一次大转变。共享创新发展就是要解决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我们要把“共享发展”与“创新驱动”有机融合,这既能更好地提升造血功能,又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一种发展思想,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式。

共享创新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摆脱经济增长而不发展的困局。新工业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红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前几次工业革命的教训,走发展与治理并重的道路,以防“过度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诸多社会问题。新工业革命技术有集成性、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决定了新工业革命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技术治理。技术集成会产生演化,从而引发社会风险。这种风险会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新工业革命中对风险防范和技术治理的研究,尤其是后者。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智能破坏、技术怠工和过度治理等智能反治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智能再治理也应该被提上日程。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蛋糕生产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工业革命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56:57
工业革命的扩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