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启示
——以贾鲁河郑州段综合治理为例

2023-01-03 18:28陈柳赵之煌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8期
关键词:郑州文明生态

陈柳,赵之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贾鲁河,因被元代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成功治理而得此名,是郑州的母亲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贾鲁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沿河生态环境差,给郑州城市生态环境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2016年,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综合治理,目前贾鲁河郑州段已取得初步成效。

1 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生态效益

贾鲁河两岸采用生态防护坡铺设,有效促使河水和地下水的能量循环、交换,发挥出涵养水源、除尘降噪、防风固土等功能,加快修复河道两岸生态环境。贾鲁河综合治理新增绿化面积546.67 hm2,新增水面面积613.33 hm2,水陆两栖动物种类逐步增多,形成鸭鹅成群、鱼类众多、白鹭嬉飞的局面,修复生物多样性,利于河道生态系统内部循环。

1.2 防洪效益

郑州域内所有河流都和贾鲁河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诸如市区内的索须河、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魏河、七里河、潮河等,市区外登封、新密、新郑境内的双洎河。按照防洪“市区段100年一遇,市区外段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治理后的贾鲁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根据以往受灾损失经历来看,按照贾鲁河发生不同频率洪水时的水位,推算出相应频率洪水发生时的受灾面积12 000 hm2,按照频率法计算,贾鲁河每年可减免洪灾损失3.78 亿元。郑州7·20 特大暴雨自然灾害的冲击下,贾鲁河作为郑州最大的防洪排涝河道,保护人民群众免受洪水直接冲击;保护南水北调输水总干渠不被冲毁;保护郑州市区免受洪水直接冲击;保护国家铁路交通枢纽免遭中断瘫痪。

1.3 文化效益

治理后的贾鲁河,承载着郑州新的记忆与文明。贾鲁河生态绿化工程,巧妙地将河流文化与城市发展历史有机结合,使河流定位不仅限于城市自然景观,而且要成为郑州文化新标志,在嵩山、黄帝、商都、黄河四个文化品牌基础上,增添全新文化标志品牌——“贾鲁河图”,有效提升郑州文化品质。

1.4 民生效益

河流两岸连续的林荫慢行系统与城市交通无缝对接,可实现绿色出行。全线采用生态驳岸,设置亲水设施。

设置老年健身运动、青年休闲聚会、少年儿童嬉戏游乐等不同类型场所。场所还注重区域类型、景观功能、体育赛事的有机融合,通过引入国际马拉松、国际赛艇、全国性龙舟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标准竞赛类项目,激发赛事品牌效应。

河流沿线共设置一、二、三级驿站,独立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五类服务型建筑,除涵盖游憩、购物、餐饮、教育、租赁、医疗、安防等基础功能外,还可实现Wi-Fi、视频、广播等智慧功能,可供市民欣赏美景之余,享受多功能、智能化服务。

2 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做法

2.1 选取PPP模式

水利工程普遍资金投入大,其高投资、低收益、投资回报时间长和公益性强等特征决定了如由政府作为单独项目投资建设主体,将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而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打破传统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开的常规形式,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两重优势:

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通过设置合理的项目合作期限,政府无需在项目建设初期支出巨额资金,拉长支付期限,平滑财政支出,加快工程项目进度,缩短工程项目建设期限,使得市民提前受益。目前贾鲁河在治理后已达到水清、岸美、景秀的效果,不仅修复了水生态环境,还让市民至少提前5年享受到宜居的生态环境。再者,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竞争规则,引入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充分发挥企业集中化、精细化、专业化分工优势,借助其成熟技术、运营管理经验,结合政府的监督管理,优化配置政企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的规范化运作。

2.2 贯彻新发展理念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始终贯彻节水优先的新发展理念,优化水资源配置,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为实现河道水常年流动、水体自然净化和水质达标等目标,分别建设以下四个工程。

水源工程是通过依托引黄工程、循环水工程、西水东引陆浑水工程、再生水工程等为贾鲁河提供充足水源,并依托在河道上人工建设的湖泊湿地、拦蓄水建筑物,保证河道水体动态流动、水体自然净化、水面开阔。

循环水工程是按照“循环通畅,优先节水”的思路,通过在贾鲁河沿河目标地段建设循环水系泵站,采用泵站加压提水,将水输送到支流,最后水再次汇入干流,从而实现郑州生态水系相连,循环通畅的效果。

截污治污工程和再生水工程是按照“治河先治污”要求和“中水回用”的思路,在贾鲁河沿河两岸铺设截污管网,筑建安全截污墙,将污水进行全收集后,利用分布在河道沿线的五龙口、马头岗、陈三桥、王新庄等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为中水后,将其供至贾鲁河,保障河道水清长流。

2.3 基于生态为本原则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充分尊重河道沿线各地段的区位条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生态为本”原则,提出“生态海绵、生态群落、生态驳岸”的景观设计理念。

生态海绵。通过遵循因地制宜、低影响开发等原则,针对贾鲁河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根据河流地表径流特点,结合海绵设施“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设计出不同类型海绵设施,通过点、线、面分布原则,平铺至河流流域,以此控制雨水地表径流,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生态群落。在保留贾鲁河原生态植被群落的基础上,通过引种本地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类乡土植物群落,以2.50 ∶7.50的比例搭配种植,有效提升河流两岸空间的植被配置合理性。为确保既能保持针叶林和阔叶林比例搭配的共性主基调,又能显示出二者搭配中带有个性特色,避免搭配单调性色彩浓厚,依托“源、界、汇、兴、泽、盛”各文化主题分区,搭配出具有特色的植被配置结构,构建出兼顾涵养水源、除尘降噪、防风固土等生态功能和季相景观功能的天然植物群落。

生态驳岸。在贾鲁河两岸打造亲水步道、城市沙滩、草坡、湿地和码头等滨水景观驳岸,增强市民与水的互动性。

2.4 凸显文化理念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文化为魂”理念为指导,通过文化挖掘、文化传承等方式打开尘封已久的兴水文化。

文化挖掘。为梳理出贾鲁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脉络,郑州相关政府部门对流域内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形成普查名录。开展以“贾鲁—贾鲁治河—贾鲁河”为脉络的专项设计,编撰出《贾鲁河简史》《贾鲁河文化散记》等书籍,2017 年相关政府部门广泛深入市民,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对郑州历史进行调研梳理。结合市民意见建议及调研梳理成果,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贾鲁河文化建设方案、内容、体裁、规格等内容,先后多次向多家单位进行咨询。经多轮探讨,最终凝练出“源、界、汇、兴、泽、盛”的文化主题,为河流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传承。贾鲁河的文化传承表现在以其历史发展轴线为景观脉络,每一处景观都可展示历史文化,可能是两岸的建筑、植物、景石、雕塑,还可能是湖泊、湿地、岛屿。

3 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3.1 坚持以统筹规划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但是发展不能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受程度,所以任何建设、发展目标都需要科学的规划来指导。

3.2 坚持以法律制度贯穿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府出台《郑州市贾鲁河保护条例》,给贾鲁河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3.3 坚持以协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其内涵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靠政府来推进,而需要社会多方面协同治理。

3.4 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第二,发挥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第三,坚持把人民评判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依据。

猜你喜欢
郑州文明生态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