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大型煤炭基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实践

2023-01-03 18:14:05王一淑李鹏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9期
关键词:神东水土保持矿区

屈 创,王一淑,李鹏飞

(1.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21;2.国家能源集团 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榆林 719315)

黄土高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1-3]。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但受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尚不完善,水土保持成效尚不稳固,依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必须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时值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职责,联合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既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神东煤炭集团探索绿色矿山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的重要实践。总结神东矿区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经验,探讨黄土高原大型煤炭基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构筑黄河流域能源走廊绿色生态屏障、助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全国煤炭行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神东矿区概况

神东矿区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60 mm,仅为年蒸发量的1/6。主要河流为乌兰木伦河、悖牛川及窟野河,地下水资源缺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水土流失严重,且具有显著的水力、风力侵蚀与重力侵蚀时空叠加的特征,风力侵蚀面积占矿区面积的70%,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能源开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神东矿区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建成的亿吨级煤炭基地,共有13个矿井。目前,神东煤炭集团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企业,肩负国家能源集团在陕西、内蒙古的神府东胜煤田骨干矿井和山西保德煤矿以及配套项目的生产运营工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在黄河上中游生态脆弱区打造“煤海绿洲”,始终坚持最适(适宜、适度、适应)生态系统,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治理方式,探索形成“五采五治”生态保护理念(即时间维度“采后治先”、水平维度“采小治大”、垂直维度“采下治上”、资金维度“采黑治绿”、地企维度“采山治域”)和“三期三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即时间维度上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利用和空间维度上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先治后采、治大采小、采治互动、以采促治、三方共赢”为特征的主动型煤炭绿色开采之路。神东矿区累计投入生态环保治理资金50多亿元,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1 600多项,治理面积约500 km2,矿区植被覆盖率达64%以上,实现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的正向演替,形成了良性的矿区生态系统,实现了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 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思路

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综合考虑矿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等特点及已有的生态治理基础,选择在神东上湾、补连片区创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神东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理念,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科学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聚焦矿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的需要,把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矿区乡村振兴,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矿区生态保护治理新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建立高效顺畅的“流域机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协作机制,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产出一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建成区域特色优势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矿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力争在黄河流域大型煤炭基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几”字弯区域资源环境型地方企业协同发展、国家能源领域高碳产业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3 神东矿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经验

3.1 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工作

把水土流失预防工作置于优先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推动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持续加强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矿区自然修复效果较好的区域采取封禁措施,保护林草植被,充分发挥林草固土保水作用,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自我修复效果不佳的区域采取补植措施,加强管护和人工抚育;对尚未开采及已治理区域实施封禁管护,防止牲畜、人为扰动破坏以及污染物随意排放等。

3.2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基于矿区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统筹考虑各自然生态要素,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大矿区治沙力度,控制流动沙地,治理固定沙地,防止沙进人退,促进绿进沙退;加强人工林草植被建设,优化树种选择,提高林草植被质量和生态系统碳汇量;以小流域为治理单位,工程、植物、耕作等措施相结合,在现有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上,整沟、整村、整乡一体化推进,实现多目标协同的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格局。

在现有未治理或植被恢复较差的区域,以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工程和植物措施。植物措施方面,在大面积的荒山和荒坡进行植树造林,开展生态林、碳汇林、经济林“三林协同”建设,乔木主要以樟子松、油松、山杏等为主,建设樟子松产业基地,灌木主要以沙棘、紫穗槐、柠条等为主,建设沙棘产业基地(大果沙棘、中国沙棘),草地主要以紫花苜蓿、沙打旺、沙蒿、羊草等为主,发展牧草产业基地,促进矿区林草植被恢复,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工程措施方面,采用修建谷坊等措施进行沟道治理,采用水平沟、鱼鳞坑、道路整修、土地平整复垦等措施进行坡面治理。同时,采取封禁措施保护土壤生物结皮或开展人工土壤生物结皮培育工程,加强风力侵蚀治理。

3.3 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

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区域,统筹配置沟道治理、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景观美化等措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构建人工湿地,建设沟道水景观及休闲公园,修筑休闲观光道路、步行栈道、观景台等亲水景观,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将黑炭沟流域作为重点区域,修建蓄水池、涝池等雨水集蓄设施;利用矿区灌溉管道实施矿井水灌溉利用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生态流量调度、农业污染面源防治工程,并在黑炭沟流域下游出口处设置水质和径流泥沙监测点,实现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3.4 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将矿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积极发展“小流域+”模式,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矿区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围绕白家墕和郭家圪台两个居民点,以近村近田为原则,打造“小流域+产业综合体”模式,建设沙柳产业基地、牧草产业基地、沙棘产业园等,助推设施农业、循环农业、高效经济林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矿区变园区、农民变工人”。

3.5 助力矿区乡村振兴

围绕白家墕和郭家圪台两个居民点,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主要包括:①加强雨水处理能力,在居民点及农田附近建设蓄水池、涝池等设施,集蓄雨水,用于牲畜饮水及农田灌溉,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节水灌溉等项目提高土地产出率。②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结合当地政府乡村振兴行动,收集处理白家墕和郭家圪台居民点生活生产垃圾。③以红石圈生态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林草植被面积。④以矿山生产工艺为主题,增加花卉景观,增设景观结点,完善道路、休憩、标识等设施,助力矿区乡村振兴。

3.6 构建水土保持监测评价体系

按照“建体系、强监测、重评价”的思路,充分利用物联网、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建设集“三力”侵蚀监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监测等于一体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碳汇能力等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和河湖形态、水量水质、地下水位变化等河湖生态涉及的内容。同时开展矿区水土保持评价,进一步规范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系统。

3.7 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研究

聚焦矿区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加强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力度,开展工程示范。以技术革新、创新驱动为有力支撑,深入研究矿区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荒漠化防治技术、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模型构建、人为扰动下矿区水土保持率及阈值、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监测评价等,大力推广风沙防治、水源涵养、碳汇能力提升等技术,强化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4 结 语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矿区乃至黄河“几”字弯区域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助推经济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矿区的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逐步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坚持系统治理、分类施策,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努力为矿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不断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加强风水侵蚀交错区、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区等关键区域的水土保持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出系列标准规范,并做好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神东水土保持矿区
神东矿区动力煤选煤厂降低水耗的实践
选煤技术(2023年4期)2024-01-02 03:11:12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2:12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9:06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陕西神东总医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