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朱礼好
在日前召开的2022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上,针对我国现代农机化发展历程及当前火热的“智能农机”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农机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教授。
记者:众所周知,老一辈开国领导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您看来,我国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工作、为后来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白人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机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选择、砥砺成长的发展历程,农机产品也经历了引进、吸收、选择、改进、自主创新,一代一代地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的50年代,我国农机化事业有三件开创性、奠基性的大事。一是在发展指导思想上,毛泽东主席1955年、1959年先后提出了必须将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相结合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面改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重要的观点,成为推进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是在农机化人才培养上,1952年建立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掀开了农机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新篇章。北京农机化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农业机械化命名的重点大学,足见党和国家对培养农机化人才的重视。
三是在建立自己的农机工业上,1955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奠基开工,1958年7月,中国生产出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启了中国农机制造的新时代。以此为开端,我国现代农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制造业大国。
记者:您是我国资深的农机化专家并长期从事农机化教学工作,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教育“重镇”,农机化学科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白人朴:上世纪50年代,我考入北京农机化学院,成为一名农机化专业学生,当时生产实习的拖拉机以及教学用的拖拉机解剖模型,都是苏联产的拖拉机,当时还没有国产拖拉机。直到1960年以后,我先后在学校拖拉机教研室、运用教研室工作,讲拖拉机构造、运用、管理等课程,才用上了东方红54和铁牛55等国产拖拉机,当时在生产和教学中都没有提到智能农机。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在北京举办了12国农机展览会,展出的许多世界先进的农业机械,轰动全国,各地农机界人士纷纷来北京参观农机展览,真是大开眼界。在展会的筹备过程中,我参加了把参展农机的英文说明书翻译成中文的工作,深刻地认识到,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农机制造工业,也为我们的国产农机而自豪,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981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为首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获得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机械化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由此就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研究室。1984年农业机械化专业获得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始招收农机化专业博士生。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傅泽田教授,就是当年招收的第一位农机化博士。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学校进入了第一批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大学行列,开始了向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从此就有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新建了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大楼。现在的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已经不是以前的解剖模具室了,教学训练的设备和内容已经有智能农机了。经过学习训练的学生,设计的机械产品,在国内比赛中也多次获奖。
记者:近几年智能农机的话题很热,这一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白人朴:关于发展智能农机,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随着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是农机化战线的老兵。1993年我和傅泽田教授到英国访问时,曾经到英国的福格森公司参观,看到他们的历代产品陈列馆,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介绍的时候把农机产品分为三类:传统农机、当代农机、未来农机,我感觉我们当时教学和生产用的农机已经被他们称为传统农机了,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使用,技术性能与国际先进农机差距不小。
当时在欧洲市场盛行的农机,他们就称为当代农机,已经综合运用自动控制技术,人机环境技术及监控系统,已经实现动力换挡。那个时候他们说的未来农机就是综合运用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的高新技术,研制开发出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舒适化程度高的农机新产品,可以说就是现在大家所称的智能农机,但是他们当时介绍的时候,还没有用到智能农机这个词,正在研发吊伺机推出的新产品对参观者绝对保密,只能听说、远观——就是远远地在玻璃门外看他们的样机,不能近观。
记者:您本人在智能农机研究方面有哪些记忆较深的经历或印象?
白人朴:2006年我执笔完成了部重点课题——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规律研究报告,从历史分析和国际经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农业装备技术不断创新、革故鼎新永不停息的发展规律,农业装备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相适应、协调发展的规律,提出我国的农机工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两个能力”:一是提高国产农机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二是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改变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对外依存度还较大的状况,提出要综合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液压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声光电温湿等综合环境调控技术,推进农业装备技术向高效能、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客观规律、大势所趋。
正是在提交部委的研究报告中,较早提出智能化发展的命题。2013年7月,我应时任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同志的邀请,第二次到一拖调研,很欣喜地看到他们勇于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拖拉机产品,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批量生产投入市场,打破了国际农机巨头在动力换挡拖拉机领域的垄断,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被业界公认为引领了国产拖拉机技术更新换代、转型升级的潮流。
更可喜的是他们正在攻关的第4代农机新产品,已经在向综合运用CVT技术、CAE技术、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舒适的智能农机方向迈进,说明中国的农机工业生产已经迈出了智能化的步伐,一拖的朋友可以让我站在他们的新产品样机的前面拍个照,这就跟在福格森不一样,在福格森我们是远观,在我们自己的厂子里,是让我们在他们的样机面前拍照。
我当时建议一拖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从战略高度要实施产品带动工程,要勇敢务实地担当起行业领军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一代一代的新产品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次调研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但当时的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印象深刻,相信这些年一拖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又会有新的进展。
记者:对于智能农机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白人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让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加智能化,这是新时期推进农业机械化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为新阶段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智能农机是农机产品科技进步、升级换代的产物,现代元素、科技含量提高了,是农机发展的新趋势和主攻方向。
传统农机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要靠发展智能农机来解决。我国农业机械化即将进入高级阶段,正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平原地区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丘陵山区机械化进军,由种植业机械化向养殖业机械化进军,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靠发展智能机、推进智能化来解决,研制开发智能农机要有针对性和务实性,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准主攻方向、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实效。既要研制开发大型智能农机,也要研制开发中小型智能农机。
智能化要增机减人,更要人强机精,机精是关键因素,人强是主导因素,发展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人和机缺一不可。
推进智能化,既符合农机装备技术不断创新、新陈代谢永不停息的发展规律,又符合农业装备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相适应,协调发展的规律。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既要用先进装备,逐步减人,又要着力培养锻炼新人、强人、新型农民,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人强机精是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