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英 荆发军 张西金
(莘县水利局,山东 莘县 2524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保证。提高农民生产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有效地加快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提高了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防涝防洪的关键。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充足的水资源,才能有效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一些环境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水资源出现短缺,这给基层农田水利灌溉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大减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研发以及水利灌溉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创新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与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增加农民收益,改善农业生态、水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偏远地区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灌溉效率,就要实施和落实节水灌溉管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防渗材料的使用力度,同时建议使用滴灌等技术。此外,对水利灌溉过程要加强监督,结合用水的实际要求,对灌溉进行科学调整,保证区域内协调到位,从而发挥水资源的最大价值。
对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来说,科学控制成本非常关键。尤其是偏远地区,相较其他地理位置较好的区域,这些区域需要更长的灌溉距离,且灌溉量十分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这就需要掌握良好的灌溉时机,以实现科学调控,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在管理工作中,还要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协调工作,实现远程监测,提高灌溉设备的利用率,以此优化成本管理。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多为土渠,这种就地挖掘的渠道若是长时间接受水流的冲刷或被雨水侵蚀,易发生淤积堵塞问题。淤堵一旦形成,泥土的淤积就会持续不断地增加,随着淤积量的增加,其余灌溉渠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淤堵。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淤堵情况的产生,多是由于建设不当、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及时造成的。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一部分,灌溉渠道的质量对农田实际生产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应重视对灌溉渠道的建设及管理。
由于管理者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专业技能不强,加之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不愿意接受先进技术,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及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同时,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后续管理和维护费用,建成后管理粗放,机械设备老化,甚至还存在人为破坏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农民收入长期偏低的问题。这导致更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就业,而不是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从而降低了农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地区被老人和儿童抛在后面。受教育程度低,节水灌溉意识淡薄,继续沿用以往的农业灌溉模式,水资源成本高,长期增产困难。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农村农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问题。不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质量差,缺乏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最终对成本控制、应用效果、工程寿命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地方对农业节水的认知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节水标准,导致节水措施不完善。明确节水标准,严格管控农业用水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应根据所种植农作物的特点,合理选择灌溉方式。需水量较多的农作物可选择喷灌方式,耐旱农作物选择喷灌或渠灌是不合理的,应选择滴灌。如辣椒、番茄等应选择滴灌。
现代农业理念对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每年都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地农业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国家投入的有限资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农田灌溉管理或灌溉技术推广应用投资强度低,节水设施设备更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大规模的洪水灌溉方式,造成大量淡水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短缺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水资源匮乏。降水少,人口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急剧增加,水污染日益严重,农业可用的灌溉水大大减少。同时,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完善的供水运行设施可确保农田有效灌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大部分投资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但工程建设因管理现代化机制的能力和知识不足而十分困难,许多机构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工程稳定运行难以得到保障。
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实施水利灌溉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在完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加大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将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过程的监督之外,还要结合地区土壤及水文特征实施科学化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还要将高新技术积极引入实际监督工作中,因此需要来自各个渠道的资金支持。强化高科技灌溉技术的应用,提升水利灌溉工程监管力度,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保证问题处理的及时性,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总体质量和水平。此外,有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在进行农田灌溉时,为了减少管理人员、实现高效管理,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线管理和监督,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样才能提升水利灌溉工程运营管理的质量。
为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入改革现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将水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有效保证农业用水经费的正常开支,从而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是当前我国基层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政府应积极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优惠政策。可采取以政府为主,企业、水利企业为辅的投资模式,解决资金困难。同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在实际中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对确保我国农业增产有重要意义,但也应注意不能随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新灌区。在基层农田水利灌溉中采用漫灌措施,效果明显。我们所说的漫灌是指在水源处挖沟,把水直接注入农田。植物生长过程中,作物可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通过政府为主体、企业和供水企业相结合的投资方式,解决供水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采取措施,使基础设施的实际作用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对保证农业增产十分重要,但要注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在水土资源较好的地区,应开发新的低洼地带。末茬农田采用喷灌,灌溉效果明显。所谓排放,就是挖掘水源,把水直接注入农田。植株生长过程中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
要想及时解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且对资源管理展开协调,并提升管理的实效性,那么就要创建统一且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也就是说,要明确该工程的管理主体内容,且在明确管理部门之后,再协调其他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管理职责,严格按规定实施管理,且须明文规定,每个部门都必须采用科学化管理方式,出现管理事故后要第一时间按职责范围定责,并对相关管理问题进行处理。另外,在统筹管理体系中,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十分关键。因此,不管是使用信息化技术还是建设统筹管理制度,其核心都是要提升水利灌溉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需提高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农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觉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宣传及与农民的交流,有效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灌溉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
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农田灌溉工作顺利进行。积极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广大群众节水的积极性,及时维护、维修灌溉设施。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需引入新型技术和数字化节水产品,有效控制灌溉水量,优化信息结构,实现土壤湿度的数字化管理,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了解农田的具体情况,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此外,积极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灌溉管理工作。
对一些较偏远的地区,除需改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外,还要积极组建高质量的团队,对团队成员强调在工作中实施科学化管理。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团队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接受培训和教育。另外,还可借鉴国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之后再结合当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此提升本地的水利灌溉工程运营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高素质的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队伍时,要完善激励制度,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全面分析研究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在建设和管理农田灌溉工程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完成以后,须加大灌溉设备管理维护力度,及时对灌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把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提升农田灌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此外,要完善灌溉设备管理与维护机制,确保工程建成后可长期发挥作用。
在农田灌溉的实际过程中,水利部门必须积极向农民推广“U”型渠道。这种新的渠道灌溉方式的优点是,水的横截面积很小,可以减少淤泥的沉积。同时,狭窄的河道不仅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减少衬砌工程的施工量,节约灌溉成本。水利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当地农作物结构。灌溉面积的增加会导致作物面积的增加,水资源灌溉总量和用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因此,只有合理优化作物结构。应尽可能选择节水、抗旱能力强的作物,使当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在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经济因素。选择最适合不同作物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膜灌溉、管道灌溉、滴灌和喷灌,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为了保证这些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向农民详细讲解灌溉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保证灌溉技术的安全。充分发挥节水的作用。
农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农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应明确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研究制定出最为科学、最为行之有效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