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1-03 12:23张春萍施萱洙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森林资源林业

张春萍 施萱洙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1.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当前,森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以凸显,特别是一些珍稀树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倘若不注重病虫害防治,势必会危及树木的健康生长,甚至会造成树木成片死亡。所以,就要不断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稳定。

1.1 及时防治病虫害,降低经济损失

现如今,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60多种,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也有部分病虫害是在后期形成的,比如说松毛虫、天牛等病虫害,尚无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一些病虫害多发的地区,林木感染病虫害的几率特别高,不利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唯有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才能控制林业的经济损失。

1.2 降低病虫害威胁,促进林木生长

当前,森林面积逐步扩大,大量病虫害入侵各个林区,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加强监测,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警惕,导致病虫害对森林的伤害加重,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为消除病虫害对林业发展的巨大威胁,需立足于实践,落实好防治和管理工作,密切关注潜在危害,保证林木健康。

1.3 提高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状况关乎着经济发展水平,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可以助推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推动食品行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促进经济收入的增加。但是森林资源一旦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就会导致森林树种遭到破坏,对经济发展造成威胁,也会影响森林周边经济的发展。所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1.4 保护树种的多样性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森林资源受到破坏,树木生产受到阻碍,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如果从深层次角度来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树木因为受到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出现了大量死亡,动植物数量也会锐减,造成物种多样性受到不利影响。

1.5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平衡

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能够有效涵养水土,控制水土流失,使得当地空气质量得以改善,树木发生光合作用,能够缓解温室效应,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林间众多的林木,可以提高物种多样性,保持地面水分充足,使土壤的肥沃程度得到提高。所以,大量的森林资源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温室效应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防治难度大

当前,林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面积的荒地和农耕地都被用于人工造林中,导致森林面积逐步加大。但人工造林会面临林木生长适应问题,在生长过程中,林木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并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但是,林木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也随之扩大,进一步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需要投入的人力、技术、资金资源也比较多。特别地,当某一树种人工林面积大幅增加时,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导致实际防治效果不尽人意。

2.2 对潜在威胁的监测及应对不力

森林病虫害爆发大多有一定的潜伏期,并在短期内大规模爆发。当病虫害爆发时,控制起来将十分困难。所以,在病虫害爆发前,就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但就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来看,仍停留于问题处理阶段,往往等到病虫害显现后,再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无法对潜在威胁加以监测。此外,就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来说,并未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方案,无法在病虫害爆发后第一时间根据预定方案,采取高效应对措施,致使实际防治效果不理想。

2.3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尚处在发展积累阶段,地方森林保护管理部门也积累了较多经验,不少常发性病虫害都有防治应对措施。但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没有见过的病虫害种类,这样一来,已有的防治措施无法满足防治要求。同时,随着病虫害种类的不断增多,在开展防治工作时,需要认真分析病虫害种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这就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防治水平要求更加严格,而现状是一些部分人员的防治观念比较滞后,使得防治工作脱离实际情况。森林资源主要遭受中华鼢鼠、青杨天牛、云杉大小蠹、落叶松叶蜂、杨树锈病、黄斑星天牛、甘肃线小卷蛾等病虫害的侵袭,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

2.4 现代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所采取的防治技术息息相关,特别是当前防治难度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唯有运用最新的防治技术,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防治效果。但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于现代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大范围地喷洒化学药剂又会提高病虫的抗药性,倘若一直不改变防治方式,防治效果只会越来越不理想。

3.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

为加快森林资源的发展,必须扎实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开始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间比较晚,没有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撑,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不佳,对森林资源的发展造成阻碍。为减小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帮助群众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落实好预防工作,及时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路径,一旦出现病虫害,就要尽快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另一方面,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仅要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及价值,着力提升广大职工的防治意识,提高其技术属于,能够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小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3.2 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投入

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分析森林发展实际,针对性地制定防治计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际实施时,及时对制度模式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可从国外或国内防治成效显著地区引进最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时。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可知,资金短缺问题十分严峻,采取的防治技术手段十分落后,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所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增加资金投入就比较重要,资金来源应坚持地方财政为主,国家资金补助为辅的方针,不断拓宽国家、机构及个人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投入渠道。地方政府也要加强规划,适时预警,认真分析当地实际,及时调整财政投入,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补偿资金中划拨相应比例的资金作为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保障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充足,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3.3 构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

为了高效开展防治工作,还要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不仅明确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内容,也在制度层面上就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所以,对于林业部门而言,应认真分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分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加快相关制度完善,为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提供法律依据,使森林病虫防治机制更加合法有效。

第二,各地林业部门应基于原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对各地区已经发生过的病虫害危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据以完善防治机制,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机制内容,选择防治内容和方式,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协调。

第三,各地林业部门应准确把握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求,不断完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机制要求,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协调,既能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问题得以解决,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损失,又能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为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争取更多时间。

3.4 合理应用防治技术

一是基础防治。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基础防治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地区地处偏远,条件比较恶劣,为了保障造林工作顺利开展,应不断加强林业管理,运用土地检测技术,对造林地土质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内的害虫、微生物以及细菌,综合运用杀虫、杀菌和消毒等措施,及时排除土壤内的各种病虫害危险因素,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加强对苗木质量的把控,按照林业检疫的相关规定,落实好林木检疫工作,在源头上阻断林木病虫害的传入,减小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压力。

二是化学防治。目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还是以化学药剂喷洒方式为主。在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前,应考虑森林病虫害的实际,一旦遇到较为紧急的森林病虫害,可采取化学防治技术,而不是将其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化学药剂的选用比较讲究,在确保针对性强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药剂的毒性。采用化学防治手段时,应使用现代化的施药方式,如根茎注射法、静电喷雾等,更能保证化学防治效果。

三是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式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法宝之一。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可采取引入天敌的防治方式,也就是说,基于生物链理论,根据虫害的具体种类引入相应的天敌,可以达到减小各类虫害种群基数的目的。比如说,发挥益鸟的积极作用,可用于防治蛀干害虫与食叶害虫;再比如说瓢虫,对蜗牛有不错的防治效果,而赤眼蜂则是毛虫、螟虫的天敌。害虫天敌的引入需考虑森林病虫害的类型,保证天敌的针对性,确保防治效果。

此外,以菌防治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一些细菌、真菌分泌出的抗生物质,对病虫害的蔓延进行有效抑制,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危害与损失。比如说,对于马尾松毛虫的防治,采用白僵菌能够取得突出的防治效果。

四是物理防治。这种防治手段可以借助于一些物理方法及器械设备,对森林病虫害加以有效防治。如果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较小,并未蔓延开来,可采取物理防治技术。一般而言,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诱杀法、捕杀法、红外线辐射法、阻隔法等,不仅操作十分简便,灵活性也较强,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

3.5 建立预测预报和紧急应对机制

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和紧急应对机制,能够促进病虫害防治水平提升,可以提前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量以最低代价推动林业发展。一方面,加强对森林状况的监测。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利优势,用于林业监测管理,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广泛搜集森林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数据平台,经过整合与分析后形成相应的结果,将其反馈至相关部门及平台,对森林进行全面监测,当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力求及时发现,及早安排,及早防治,保证病虫害防治成效。病虫害的发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季节、水土质量、水土管理、地理结构等,唯有加强对所有相关信息的监测与分析,掌握足够充分的病虫害信息,尽早发现潜在威胁,在病虫害爆发前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第一,认真分析本地病虫害及历史数据,建立常规防治方案。第二,根据林业动态监测信息,结合紧急应对规划,据以制定特殊防治方案,密切观察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并在技术、药物以及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以免病虫害大规模爆发,无法予以应对。

3.6 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

当前,林业发展理念不断发生改变,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基于经济、产业、环境、生态等角度,不断追赶时代发展步伐,开展综合防治工作,进而建立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针对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创新和改革,围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工作内容加以调整和优化,比如说,降低化学药剂用量、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加强农林业安全预警等,减小病虫害防治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应站在更广阔的视角,着力推动森林经济开发模式,为建立宜居的生态系统助力,提高森林价值。

4.结束语

总之,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明确病虫害防治的意义所在,找出现阶段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结合不同地块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如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投入、构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合理应用防治技术、建立预测预报和紧急应对机制等,确保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森林资源林业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