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卓 梁方方
(山东省冠县园林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5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园林的绿化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园林的实际特点,综合应用多种植物达到不同的观赏效果。我国的园林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应通过先进的绿化理念实现对植物科学配置,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的绿化建设中,植物配置作为核心环节,需要建设人员结合各种因素考虑后,筛选出适宜种植的种类,并通过合理配置充分展现植物本身具备的生长活力。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习性了解,综合使用排布方式能够得到种类丰富的植物景观,除普通园林景观的美化程度增强外,对园林内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改善效果。在净化空气的同时可以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得观赏者放松心身,减轻工作带来的疲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另外在植物合理搭配形成景观后,可以体现园林设计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展示深厚的精神文化。使园林景观极具特色,在彰显个性特征的同时增加了辨识度,并体现城市建设的主题。因此,植物的配置方式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园林绿化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城市中园林的建设能够突显地方特点,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科学的植物配置能够将城市中的人与自然深度融合,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在提升艺术效果的同时,园林绿化充分展示了城市建设的形象。
在实际搭配植物种类时,设计师应保证最终呈现效果符合大众的审美水平,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的配置能够呈现出一定情感表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展现审美情绪,通过综合配置的手段体现植物多种美感。例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可将植物排布出特定图案的轮廓,不仅提升了观赏度,还实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设计师应遵循绿化建设的原则,确保植物配置具备美感的同时,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
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实际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结合以往的配置经验,挑选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土壤、水源等必要条件,建设前对植物的习性深入分析,确保其适应地方的生态环境,以免因生长自然条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园林绿化建设的实效性较强,在种植过程中为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应对其科学配置,既可以呈现完整的园林建设效果,还能够增强一定的人文性。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使绿色发展观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园林绿化应为此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配置植物时,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始终,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因此应充分利用绿色资源,避免出现浪费植物的现象,发挥其价值优势,呈现出健康的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应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体现园林绿化对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并通过深入分析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的进度,全方面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
城市绿化建设时,应对园林的绿化过程与实际施工进度全面分析,确保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其精准调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植物配置应尽量贴合园林的设计主题,结合绿化的具体需要科学选择植物种类与颜色,植物配置与园林绿化建设充分融合,营造园林景观的独特氛围。在搭配过程中,为全面体现城市建设的地方特色,应适当添加能够代表城市特点的植物。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在选择时应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植物,避免有害物质的大量附着,因此植物的配置不仅需具备观赏性,还应对经济适应性加以重视,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园林绿化对植物的配置有较高需求。一方面是植物种类之间的协调,种类合理搭配能够有效减少互相影响的作用,实现植物本身的生态优势。在实际进行配置时,应遵循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共生关系的原则,对其合理配置。如果将不能共生的植物栽种到一起,会严重阻碍生长速度,增加病虫害出现的概率,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出现经济损失。为确保园林绿化最终呈现的效果,应将植物种类的不同习性详细掌握。在实际进行植物配置时,不能共生的常见植物种类有很多,例如松树与云杉、榆树与白桦等,因此设计师应在研究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共生关系将其科学配置,实现园林绿化呈现出完美效果。另一方面是植物配置空间的协调。园林植物本身形态、气味与质地千差万别,在配置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不同特征构建出丰富的园林景观。通过植物艺术特性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根据园林建设空间的具体关系与实际结构,使用虚实结合或移步换景的配置方式打造空间协调性,结合城市历史文化、气候特征等营造出特色的地域空间。植物配置的协调性能够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展现了城市的精神活力。
目前我国园林建设通常使用颜色单调的乔木与灌木,并不注重色彩的运用。为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应在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色彩元素,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在实际进行配置时,结合园林建设具体情况与生态环境,通过对植物颜色巧妙搭配给予观赏者视觉上的享受。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确保在色彩搭配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整体的和谐。例如,当园林中选择的主体植物为单色时,为实现搭配种类应尽量选择色彩丰富的植物,将暗色与鲜艳的颜色组合到一起,实现有效过渡的同时,形成强烈反差,并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尤其应注重对植物枝叶与花朵的色彩搭配,将园林植物通过颜色的重新组合优化配置结构。并根据植物四季生长的不同颜色及时调整配置方式,在园林建设中体现丰富的色彩元素,充分利用冷暖色调提升园林绿化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选择适应地区生长的园林植物,在实际运用色彩元素时,不仅应利用经典的搭配理念,还要进行一定创新,将当下较为流行的色彩搭配深入渗透到园林绿化中,以体现现代化的审美水平,丰富园林呈现整体的层次感,通过色彩的灵活运用打造立体艺术感。另外,为保持园林绿化的植物多样性,应按照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实现景观呈现效果的稳定性,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
3.3.1 结合场景
植物在具体配置过程当中,应结合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排布方式。首先,对于建筑间的园林绿化来说,因建筑群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植物的配置方式主要通过线条呈现。在实际配置植物过程中,笔直线条易造成审美的视觉疲劳,建筑间选择的植物应具备一定柔和性,综合笔直线条所呈现具体框架的坚硬度,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呈现的层次。实际在建筑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综合使用多植物配置技巧,将线条与色彩元素充分结合,同时采用建筑物的独特配置手段,一改往常沉闷压抑的气氛,增添其建设的活力。其次,在观赏性较强的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配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为实现不同季节吸引力的延续,在配置时应多以观赏性植物为主,并考虑不同植物间的搭配效果。例如在植物园的配置中,若实际条件允许,应在湖边种植季节性地观赏植物,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效果的呈现。同时,在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对主次地位的搭配,以形态分明的方式体现植物装饰性。最后,在街道的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通常选择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银杏树,因其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以此实现季节变化的特色。与此同时白蜡、女贞与杜英也可用于道路两旁的装饰,在实际配置时应注重对于分车道绿化的设计,在规划配置方案时,注重还原道路本身的特征,通过一定的技巧将其开阔性充分展示。
3.3.2 注重方式
植物的配置过程不仅要考虑应用的场景,还应注重植物本身的使用方式。园林绿化建设常见的植物种植方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孤植。该种植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应用孤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园林绿化的重心,并使用一定色彩元素将景观的重心突显。例如,在园林中的草坪植物配置中,应使用形态较为丰满的植物进行搭配,实现空间的协调性,如色彩较为鲜艳且植株高大的红色石楠,与草坪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园林绿化的活力。二是丛植。其能够丰富整体园林建设的层次,以营造艺术氛围。为全面展现实际层次性可采用点缀的配置形式,不仅体现了现代的园林审美水平,还提升了植物配置的艺术价值。例如,在建筑物的园林绿化中,因建筑体本身以深色系为主,丛植的配置可大面积应用浅色系,如淡紫色、浅黄色等。能够和建筑物之间形成对比,不仅合理搭配了色彩,还充分展现了视觉上的审美艺术。三是基础种植。在植物配置中,此种植方式具备直接性与简单性的特点,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基础种植可以将植物排布出不同图案,并与实际园林环境相结合,实现了综合配置的美化效果,常用于城市绿化中,因其深沉的美感适用于街道建设中,并体现了道路的实际结构特点。四是群植。其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将植物的大面积配置能够充分展现其枝叶特征,利用叶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习性,以展现植物的魅力。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绿化应通过植物的配置体现一定精神内涵,使其符合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展示地区特色文化。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应随时代的发展将配置方式进行更新,体现出时代个性特点。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提升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底蕴,全面展示发展形象。通过贴合大众的审美提升对园林绿化的认知程度,增强艺术价值的同时塑造了城市精神面貌。在实际配置植物时应根据城市发展主题与特有的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实际呈现的地区景观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利于城市形象的树立。园林绿化应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若在植物配置过程当中生硬地照搬与模仿,将阻碍城市文化的建设。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将植物的配置结合时代发展及时调节,体现个性化的发展特色,利于传播城市独特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发展特点。在配置时应将植物的多样性有效统一,实现园林绿化中的自然拓展,全面体现城市发展的主题。例如,在配置植物时可根据实际的园林环境氛围构建空间结构,从层次变化中显现设计的特点,并注重植物的观赏性与生长周期,尤其应注意配置的密度,需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距离内,从园林绿化的不同形式展现时代发展的特点,使得植物配置能够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园林绿化的植物通常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春季的植物配置中,因气温回升在该季节开花的植物种类较多,但配置时应充分掌握不同植物的花期,并结合实际园林绿化的时间,针对性地搭配植物种类,确保实际呈现出预期的效果。例如,春季植物配置应满足园林绿化的实际需要,尽量选择花期较长且色彩亮丽的植物,在提升观赏性的同时,为园林的绿化提供了勃勃生机。应用混搭手段时还应有意识的强化最终呈现效果,并确保植物配置中对鲜花种类的持续应用。
另外,春季也常采用层次设计的模式,实际配置时主要以开花的时期进行搭配,不仅能丰富园林绿化的多样性,还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花期,增强植物配置的实际作用。如春季的园林可以通过月季与菊花的搭配,在空间上实现多层次的延伸,并能够净化园林内的生态环境。
夏季的气温普遍较高且伴随着自然灾害,因此需使用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满足夏季气候特点。在实际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在现有园林绿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丰富和改良。尽可能多使用形态较为丰满且树干高的植物,实现良好的乘凉功能,进而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但应注意街道的主干道不适宜种植乔木与灌木,可将其应用于小路绿化建设以缓解炎热带来的不适与焦躁。当下我国在夏季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以杨柳为主,能够有效降低温度,且其叶片在四季中会发生变化,具有一定观赏性。秋季园林绿化主要通过不同的气候特征调整,针对园林植物生长的特性、条件、速度、种类等因素,对其合理搭配。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应在保持植物生命力旺盛的基础上,注重对环保理念的应用。与此同时应确保植物的习性与地区的生态环境相适宜,全面提升观赏性。冬季因低温较低且与夏季温差较大,导致植物难以越冬。在实际配置时,应对植物的枝干形态与绿化程度及时观察,并通过深入分析其落叶时机科学配置植物,确保冬季的园林绿化依然保持足够的活力。
在新时代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植物配置是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其加以重视。为全面增强植物配置的方式与技术手段,并优化对种植环节的管理,利于实际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对园林植物深入了解的同时,将配置工作科学进行,实现对配置技巧的综合使用,全面促进我国园林绿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