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虹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林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林下采集等,整合了当地特产以及特种资源。其在不砍伐林木、不改变土壤性状前提下,来进行复合型经营和生产,可以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广西林下经济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并积极地寻找其中原因,以期找到良好的解决对策,为广西林下经济发展贡献些许力量。
林下经济自古有之,近年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当中一种创新经济模式,其以林地资源、森林生态环境等为基础,融合了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元素,属于一种综合产业。林下经济得益于林地承包、山地承包政策,农民在不砍伐、不改变土壤性状前提下,以树下菌类(木耳、蘑菇)、参类(西洋参、人参)、家禽(鸡、鸭、鹅)、家畜(猪、羊)等为主要产品,达成增产增收目的。
1.2.1 相辅相生。即要保证林地资源、森林环境和农牧产品的融合性。例如,家禽以树木上的害虫为食,其粪便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所需营养。二者彼此促进,达成一种绿色生态环境。
1.2.2 资源共享。即在同一片土地上尽可能创造出多种产品(菌类、家畜、中药材、牧草),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出率。
1.2.3 生态保护。要求林下经济的开展必须尊重自然环境,要保护好山水、植被,不产生过量的家禽、家畜粪便,不影响他人生产、生活。
1.2.4 优势互补。例如,林农间作形式能够保证农作物生长期间固定下来的空气中游离液氮被树木吸收,而树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保护(防风、防冰雹)。
1.3.1 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林下经济活跃了农业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也很好地就地消化传统农业剩余劳动力,保证了当地和谐稳定。
1.3.2 改善生态,发展旅游,实现产业振兴。通过良好设计可以让林下经济成为杠杆,有效撬动林业、农业、旅游业,让三者更好融合。而这种融合作用也会成为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广西地区林下经济古已有之,只是一直以来都是以原始形式存在。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以下从广西地区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布情况、发展规模、运作模式来分析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1 从经营模式来看,广西林下经济当中大多采用林蔬结合、林农间作、林药套种、林草融合、林下养殖等为主。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为例,因为受土壤、气候、市场需求影响,将天冬、油茶、林下土鸡养殖和林木套种套养作为了经营模式。这是因为该地区近些年对油茶、天冬需求量不断提升的缘故。
2.1.2 从林下经济分布来看,广西林下经济主要有广西农垦国有火光农场、钦廉农场、七坡林场、容县浪水林场、浦北县龙门镇生态公益林、合浦县石康镇等县级、镇一级林下经济点,分别以橡胶林间种肉桂、瓜果、牧草、套种菌类、金花茶等来实现经济效益。可见在广西林下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县、镇、村,对当地农民具有增产增收作用。广西国有三江门林场作为其中一员主要是以油茶、天冬、林下土鸡养殖为主。
2.1.3 从林下经济发展规模来看,广西在全国属于率先尝试林下经济的地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6423万亩林下经济规模,广西全区的林业面积当中25%都具有了林下经济这一模式。当年实现了千亿元产值,每亩收入超过1700多元。同时配合林下经济发展,该区还特别融入了康养、旅游等,丰富了林下经济元素。
2.1.4 从运作模式来看,截至目前广西配合国家政策正在积极进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该模式将企业、农户、林农政府、村支部等主体都纳入进来,很好地锻炼了基层组织建设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生态保护能力、文化建设能力。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安排2800万元补助资金,先后启动了31个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力求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2.2.1 基层生态理念尚需提升。林下经济必须以镇域、村域为主才能获得开展,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然而基层群众生态理念不足,为了提升产量不惜于林地当中施用过量的化肥、农药,造成了产品污染,还影响了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如此还存在一些企业破坏林地事件,例如广西红树林事件便是其中之一。该红树林对当地生态以及旅游业发展拥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但因为一些企业违规排放,红树林正在成片死亡。这等同于给林下经济釜底抽薪。这种透支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待地方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手腕加以管理。
2.2.2 产业融合还需进一步发力。截止到目前广西林下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其与基层农业、旅游业以及农村群众创新创业的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林下旅游和林下种植矛盾,旅游者任意采摘、践踏林下经济作物会导致林下经济主体受到损失,也会加剧林下经济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广西乡村振兴、林下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2.3 产业链薄弱。虽然截至目前广西林下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基层的林下经济还比较薄弱,在种子培育、产品销售、技术培训等方面缺乏建设。首先,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背景下,没有将林下经济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连接,不能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这对于发展林下经济而言具有一定的约束。其次,处在县域、镇域当中的林下经济基地不能有效获得消费者反馈,作物套种仍然凭主观经验,造成了供给矛盾。再次,镇政府、县政府没有积极吸引采购商实现规模化采购,县域、镇域林下经济也自然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而且地方政府缺乏策划能力,不善于培植品牌,在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宣传整合、融资管理上都欠缺功夫。产业链较短,没有将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纳入进来,也没有形成跨产业链合作。
2.2.4 产品质量管理难度高。林下经济形成的中药材、畜禽、果蔬等缺乏全过程质量管理,除农药化肥残留高之外,在加工环节也可能混入一些污染物,或者在物流环节出现腐烂,这些都会影响到产品品质,广西林下经济急需冷链物流提供支持。
林下经济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环保性、经济性,在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作用下其可以形成多元化产业链。这其中政府负责搭台,林下经济基地、林农、技术部门、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企业等负责唱戏。在政府和各主体紧锣密鼓的配合下,让林下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深入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的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强悍的推动力。
虽然截至目前广西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拥有非常喜人的绿色环境,让基层拥有较为坚实的生态系统,但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盗伐、滥伐现象。该种现象对基层林下经济有一定负面影响。为了降低影响,需要积极宣传森林法,努力提升基层群众森林保护意识。林下经济具有环保效益,故而有必要面对广大基层群众宣传林下经济的优势。通过反复宣传渗透,让群众改变传统耕种意识,接受林下经济,并在其带来的利益下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同时有关部门必须要展开严格抽查、巡查、评估,力求减少借用林下经济从事非法砍伐或者非法种植行为,保证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生态振兴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天冬、油茶间作项目为例,在项目立项之初,投资者便对林地环境、土壤成分、气候特征等展开了详细调研,发现当地立地条件非常适合油茶、天冬,且二者和林地能够形成互馈,提升生态环境水平。通过三门江林场的操作可以明确看到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首先需要选择和林地环境匹配,不会争夺林地营养影响森林发展的品种。而且要在林间空地种植,避免作物根系和树木根系接触出现营养争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角度来看,最好作物和林木具有协同效应,能够遏制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松树和锦鸡儿就是一种套种方式,可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锦鸡儿又因为具有药用作用,可以视作经济作物。森林当中种植蓖麻也是非常好的方式,蓖麻具有的驱虫作用可以让森林病虫害明显降低。可见生态理念是比较专业的,是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
对于广西地区而言,群众生态理念有着一定基础,这一点从森林覆盖率便可窥见一斑。想要提升群众生态理念,下一步便是具体落实这种技术性套种知识。这种知识普及需要发挥各处林下经济基地项目优势,将其塑造为技术培训基地,吸引林农或者其他基地来此学习交流。在这种基地型培训过程中,需要将森林保护法、土地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等作为附属培训内容输送给群众。这样有效地将林下经济技术培训、环保普法、项目推广等捆绑起来,达成综合渗透。
广西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而且是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的革命遗存、革命遗迹,加之拥有良好的风景资源,基层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在产业振兴方面,林下经济关联到农户、林农、康养等。鉴于其具有的特性,政府必须要搭台让林农、农民、农村旅游投资者等都加入林下经济圈之内。多方主体融合的林下经济圈具有以下特色:①林下经济+旅游经济,让林下经济基地成为采摘游乐之地,游客有偿采摘能够直接将果蔬、中药材、菌类带走,而基地直接将产品变现;②农户向林下经济基地提供有机肥,变废为宝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解决了以往让人头疼的粪污污染问题;③以村集体为经营主体实现“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绿色农业”综合型产业,改变过去分散式经营当中主体多、利益不均衡等问题,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寻求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通过县镇政府、村支部协同努力创新方案能够保证整个村的群众彼此合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其中村支部自然而然成为管理的核心力量,实现了乡村振兴当中的组织振兴。
首先,对镇域、县域内的林下经济要在政府作用下让特产采购商和林农或者林下经济实验基地对接,这样可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其次,积极鼓励经营主体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销售。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商对接等也可以融入进来。利用这些多元方法来拓宽销售渠道。扩宽、加长产业链。再次,政府可以专门扶持林下经济种子研发机构,鼓励农机站、农技站进入产业链,成为上游主体,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镇政府、县政府要积极建立或者对接林下经济信息中心,充分关注县域、市域、省域乃至于国内消费市场,了解消费者具体需求,力求以需求为导向展开种植。然后,要整合资源进行品牌建设,能够从商标注册、产品包装、产品销售上进行全盘策划,最好形成镇域、县域统一品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能够以品牌带动力来提高销售额。最后,需要积极对涉农银行等展开激励,使其能够对林下经济形成金融支持,可以对个人林农提供小额贷款,对涉农企业提供抵押贷款等。
在这一方面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天冬、油茶、林下土鸡养殖项目主要是采用了成立主管办公室形式,组织专家团队成立质量管理标准方案,从产品性状、形状、规格、成分含量等都有相应指标,也形成了生产流程操作标准,按照指标来对基地生产进行考核评价。为了保证产品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特别将项目地址选择在了方圆5km之内没有化学污染、没有汽车尾气、环境幽静清洁的林地深处。所执行的操作是以桂林办改字〔2020〕12号、桂林场发〔2020〕42号等文件为依据。从整个广西林下经济来看,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还有赖于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能够让二维码、防伪码等技术融入进来。该系统能够对某产品生产基地形成追溯,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管理行业秩序的功能。广西地区可在目前农产品追溯系统中楔入林下经济产品,要求各基地以及零散林下经济投资主体积极注册申请质量追溯二维码,方便下一步电子商务化操作,将林下经济产品推向某宝、某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扩宽销售渠道,让基层群众能够获得更多收入。而县域融媒体中心作为多媒体掌控者需要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宣传作用,要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要随时随地将政府形成的质量标准发布出去,让林下经济投资主体遵守该标准生产、加工。
乡村振兴需要基层拥有多元产业,林下经济具有资源共享、相辅相生、生态发展等功能,能够和乡村振兴当中的“一村一景”“一镇一景”等呼应,故而值得广泛推广。面对现存的各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联合各方主体以信息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方式全面构建产业链,将有关主体融合在一起,彼此合作生产并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不断满足终端市场需求。要求林下经济根据消费者需求形成动态调整,形成一个动态可调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