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3-01-03 11:00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期
关键词:树苗营造造林

李 芳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国有生态林场,陕西 延安 716000)

林业营造林技术包括种植场地的选择、种植时间的选择、种苗的选择、种植管理等,这些环节直接关系到林业营造林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端正工作态度,还要熟练掌握技术,保证造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1.营造林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1.1 营造林技术基本概念

通过大面积、合理、有序地种植苗木,可以进一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如减轻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营造林技术实施需根据实际,通过合理技术的应用、健康苗木的种植,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从而减少土地沙漠化的风险,织密织好一道天然屏障。

1.2 优化营造林技术应用的意义

1.2.1 增加林业资源总量,创造经济效益

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合理、科学的营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营造林地的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往,我国林业建设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木材资源,无休止、无度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现阶段,林业发展应转变思想,将生态环境建设时刻抓在手上。近年来,随着林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营造林技术也在不断改变,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林业经济价值,如可种植部分珍贵苗木或者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木本中草药。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经济和林业经济的双向发展。所以,营造林技术的实用性在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

1.2.2 改善生活环境,发挥生态效益

营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显著的,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然而一些国家或地区将经济建设当作当前首要任务来抓,不顾生态环境的恶化,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然而,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发展基础不扎实,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及长期性就难以保证。通过营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起到涵养水源和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以此获得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对策,从而促使社会全面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 林地修整工作缺乏重视度

对林地进行有效的修整,有利于改善营造林区域的土质条件,为树木的培育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为林业营造林的建设奠定基础。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林业的建设发展时,相关部门对于林地修整工作缺乏重视,导致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以至于影响到林地修整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对营造林产生不良影响。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杂草清理工作时,没有将基础林地表面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使得留存的杂草争夺树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也减少了林地区域内土壤的水分,这样很容易增加病虫害的产生概率,并且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树苗的正常生长产生阻碍。另外,因为管理部门对林地修整工作的重视度不足,也增加了后续机械施工作业的难度,致使林业营造林的质量有所降低。

2.2 树苗管理技术存在问题

在开展林业造林的建设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种植完树木之后,开展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营造林的质量,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将后期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日常保护措施缺失。在树苗的生长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结合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对树苗进行定期合理的施肥与浇灌,导致树苗生长所需的养分与水分不足,以至于影响到树苗的存活率,进而降低营造林的质量。比如,在种植完杨树苗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针对杨树可能会产生的病虫害,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确保杨树苗的健康生长。当前,林业营造林的养护管理工作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模式单一这一情况,在具体的养护管理工作中,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养护方案进行科学调整,难以实现对树苗的有效保护。

2.3 缺少科学的管理方式

林业管理模式过于落后也会影响到营造林技术管理的整体质量,难以发挥林业管理工作的效果。部分管理人员对树木的长势极其重视,但是并没有及时对森林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导致森林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增加了病虫害威胁森林资源的概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病虫害出现后才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工作人员不能尽早根据病虫害选择相应的预防措施,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树木成活率。在树木种植过程中也没有对种植密度进行管理,经常出现密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不利于树木健康生长。

2.4 营造林设计规划缺乏合理性

营造林设计科学性及合理性不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综合考虑林业区域的自然环境,降低了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发展水准。同时,在设计林业营造林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图形规划,明确营造林的设计方向。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树木的种类及特点予以全面了解,并在这一基础上,对相邻树木的间距予以科学设定,合理排列树木,而且还要对当地的土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造林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专业能力不足,不利于营造林工作总体质量的提升。在方案设计时,未能全方位思考影响林业造林工作高效性的多方因素,从而导致林业造林技术水平不高,对营造林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优化营造林技术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规划营造林设计方案

营造林设计方案是决定营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设计方案合理和科学才能够确保营造林工程整体的建设效果。在设计营造林方案时必须要拥有准确的资源环境数据,不仅需要对种植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解,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营造林工程建设方案。作为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营造林设计方案的监管力度,派遣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指导,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在后期营造林设计方案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障每项设计要点都能够被落到实处。

3.2 选择合适的树苗

树苗种类的选择是保障营造林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选择合适的树苗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的健康发展。在选择树苗时应当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土壤结构进行合理挑选,对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做好前期调查准备。在现代林业科技技术发展速度的背景下,应当加强科技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来对林木品种实施优化,以此来丰富林木品种结构,提升林木的自身抵抗能力。不同类型的苗木之间可能会存在互补的效果,因此应当对造林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对树木种类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来充分发挥营造林技术应用的效果和作用。

3.3 选择合适的造林地点和时间

营造林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考察林地的实际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在选择树种的时候需要兼顾科学性和适宜性,如果出现不适合种植的情况,营造林的生长状况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植株生病或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营造林最适种植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但要综合考量树种的生长规律和林地的自然环境确定种植时间。

3.4 整地

整地工作的品质直接关乎营造林的最终效果。整地工作就是对地面上原有的杂草、植株、垃圾等进行清理,使得土地趋于平整,便于后续机械化设备的应用。适时的翻土工作是必要的,可以使地表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增加。适度施肥可为树苗成活创造有利环境,提高苗木成活率。

3.5 合理改进营造林设计技术

3.5.1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林业营造林的规划设计要求予以明确,并对营造林的相关技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以此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改进,同时还要收集更多的数据信息,制定出合理的营造林建设方案。

3.5.2 针对一些重点区域,需要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予以全面勘察,而且还要预先进行技术试验,确保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营造林的技术水平。

3.5.3 主动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为林木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林业营造林工程本身就具备系统性这一特点,且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相关林业部门应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对林业造林进行长远规划设计,并结合我国的相关发展战略要求,设计出更加完善合理的造林计划。并且要对林木幼苗的生长情况予以全面掌握,对其生长环境及周围土壤进行多次有效的勘察,进一步提升栽培计划的合理性。另外,林业部门还应该了解树苗本身的生长特点及栽种的最佳密度,明确树种的栽培条件,进而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还要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树种,便于提高其成活率。

3.6 加大对树苗的管理力度

3.6.1 做好林木幼苗的培育管理工作。在完成造林工作之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好相应的松土工作,且还需要将树苗周边长出来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以防杂草争夺幼苗生长所需的光照、养分等,进而满足幼苗的实际生长需求,提高其存活率,保障其生长质量。在除草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或者是利用机械进行除草,需要注意的是,要全面彻底地清除杂草。

3.6.2 在幼苗生长到相应的阶段以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郁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落实好间苗、修整等多项工作,以防林木幼苗出现生长过度的情况,这样也能够保障林业营造林的质量,并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林地苗木生长期间,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培训,以此获得更多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引入合适的苗木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幼苗前期种植的成活率,为林业造林管理工作给予便利。

3.7 做好造林、补植工作

林业树苗补栽与抚育需要在15 d内完成,造林工作结束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树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存在生长不良的树苗,可以直接去除,换成正常的树苗,提高树苗存活率,保证林区产量得到明显提升。针对补救后的树苗,仍然要进行有效的抚育。

3.8 重视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森林内部出现的有害生物,确保生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对于营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营造林技术应用管理过程中,经常忽视了植物检疫工作的进行,只是针对后期病虫害问题的出现采取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森林质量。在对苗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合适的培育方法,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有效性,以此来培育出抗病能力强的苗木种类。除此之外,还应当对苗木实施检疫,及时发现苗木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除,以此来保证苗木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苗木抵抗病害和虫害的能力。为了能够确保检疫工作的落实,应当在单位内部制定详细的植物检疫制度,对负责植物检疫工作的人员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9 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

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威胁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病虫害,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扩散,导致更多的林木受到病虫害的威胁,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因此,如何处理病虫害问题一直是林业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林业在治理病虫害时也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在森林内部出现的病害或者虫害隐患。病虫害监测系统可以发现不同季节所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为后续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可以提升防治效果。以往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多数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营造林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使用传统的监测模式,会影响到病虫害的监测效率。通过使用监测系统可以对森林内部实施动态化监测,利用智能化技术及时分析和收集森林内部病虫害数据,了解病虫害的防控情况。

除去建立智能化的病虫害监测系统之外,还应当对病虫害处理方法进行改善,尽量选择无公害方式对病虫害实施预防和处理,避免给树木的生长造成威胁。例如,可以选择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利用光源将害虫吸引过来,在吸引之后将害虫全部消灭和捕杀。每一种生物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都是有要求的,通过对自然生态条件进行调整能够创造出不符合害虫生存需求的环境属于生态防治手段,也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害虫。在进行选种时,也可以利用高温晾晒的方式消灭种子内部的害虫,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苗木种子,从初始阶段加强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结论

相关部门若是能够对林业营造林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进,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营造林的质量,提高林木的存活率,使得各类树木能够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够改善相关环境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营造林技术的重视,而且要做好技术改进工作,使其能够在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树苗营造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巧栽树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三棵桃树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