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伍海平
2013年7月18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重要论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将这一原则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是强化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的必需,也是从根本上加强事故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作为民生大事。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专门对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这鲜明昭示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人民领袖的强烈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治标与治本相关联,当前与长远相统筹的宽广视角,系统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如何做安全生产工作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也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引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安全生产之路,是我们干好新时代治淮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水利部党组同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李国英部长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指出,“在安全生产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一段时期以来的重要讲话,会发现总书记特别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国家安全、政权安全,到意识形态安全,安全的概念贯穿始终。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也是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里专门强调的”。部长还特别强调了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他指出,“水利行业有大量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必须得到保障,这方面要作为监督的一个重点”。李国英部长的指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水利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人分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河湖管理工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础,维护河湖健康是保障水质安全、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举措,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关系、落实好“三管三必须”至关重要。
淮委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指导方针,确保流域安全组织功能发挥延伸基层末端、覆盖行业全员,每个部位、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安全生产的核心就是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第一,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涉及各行各业的单位,领域十分广泛,各行业的情况和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别,就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来说,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还必须充分发挥专门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否则,很难体现专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其次,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其实就是要建立“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摒弃“安全就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事”的错误思想。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就是要抓业务的同时管好安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河湖管理等业务,首先要明确安全就是主抓这项业务的管理者的首要责任,同时也是从事此项业务人员的首要责任,要把全员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
第三,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应具备基本安全条件和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一起又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一次又一次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事实一再表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已经建立,任何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只要不主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并因自己的过失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都逃脱不了失职罪责的命运。
水利工程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保障作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尤为重要,下一阶段,要统筹水利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只有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才能防微杜渐,将安全生产落至实处,保障流域水利工程安全。
第一,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事故在水利行业事故中占比大,如何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把安全生产、安全发展贯穿到治淮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的动态监管,推动健全水利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资金安全,强化资金保障责任,确保治淮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效益,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水利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防范化解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第二,想要实现治淮事业高质量安全发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需要提档升级。加快消除水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重大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运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坚决避免因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发生标准内洪水工程失事事件、超标准洪水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坚决保障国家重点设施安全,实现运行安全、效益发挥与管理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强化风险研判,切实将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体现在运行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上,关口前移、精准管理,准确预判运行风险,以及风险发生之后造成的危害,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有效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水安全离不开生态、健康的河湖环境,要统筹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统筹水上和岸上、上游和下游、干流和支流、源头和流域,全面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严格保护河湖水资源,加快修复河湖水生态,多措并举把河湖管理好保护好。
第一,加强河湖管理,推动河湖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筑牢河湖防线,合理划定流域内河湖管控空间,科学确定涉水生态空间范围、功能定位、主要用途和管控要求,实施分区、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约束,实行河湖岸线控制线和功能分区管理;加强水域管理与保护,保障水域安全;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指导流域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严格河湖采砂监管,强化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约束,严打非法采砂;强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监督检查,推动河湖管理见长效、见实效。
第二,推进美丽河湖、示范河湖建设。系统谋划,做好战略路线部署,指导流域各省和直管河湖积极开展示范河湖创建,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要求,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示范河湖,强化成果运用,以示范河湖为样板做好推广、复制,建设各具特色的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
南水北调是大国工程,保障了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了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生活用水安全,保障了供水沿线的生态修复,促进了工程沿线河流水质改善,同时工程防洪排涝抗旱,保障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南水北调安全运行意义重大,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下一步淮委将持续加大南水北调安全运行监管力度,对流域内南水北调工程开展全覆盖的安全运行监管,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积极将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使安全发展观念和安全红线意识深入治淮事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宣贯安全生产政策方针,让每位职工都在心中树立起安全意识,这也必将为淮委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贯穿于治淮事业发展与淮委各项工作开展的始终,要将安全生产当成一个远期目标来不断规划实施完善,同时认清当前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继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全面贯彻落实“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的具体内涵,从严从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及时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强化应急管理,同时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安全生产追责问责,扎实推进淮河治理事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