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有
(黑龙江省桦南县向阳林场,黑龙江 桦南 158200)
近几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林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林业资源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林业资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014—2018)中显示,2018年我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已经达到了188.02亿吨,森林覆盖面积2.2亿公顷,覆盖率22.96%,部分省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60%,但是有些省市森林覆盖率连10%都没有。总体上来说,我国还需要加快林业发展速度,只有环境与社会经济统一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发展水平提高了许多,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依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2.1 我国的林业发展基础薄弱,森林覆盖率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树木的生长周期很长,而我国对木材资源的使用率一直没有下降,导致森林林地储备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我国政策导向问题,大多数人都更注重粮食产业的发展,愿意栽种林木的农民少之又少,少部分种植林木的农民又没有掌握专业的林木管理技术,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速度一直很缓慢。
1.2.2 我国林业种植单一,混交林少,种植规划不合理。一定程度上来说,生物多样性不足,林木抵抗力弱,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状态,一旦爆发病虫危害,林业资源就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1.2.3 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国家对于林业的政策扶持也比其他领域的少,当前我国出台的林业政策更强调整体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缺乏对个人的约束,林业资源开发不合理,开发过度的现象严重,相关林业管理部门管理也比较松散,不重视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林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造林绿化的实践进程。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技术不可或缺,它是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加快造林绿化进程,更好地达到绿化建设的目标。换言之,林业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林绿化的质量与水平。传统的造林绿化理念下很多时候忽视了林业技术的实践应用,但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造林人员意识到若要实现林业的持续发展,就要根据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合理地应用林业技术,确保造林工程得以有效建设完成。造林绿化是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现阶段所肩负的重要任务,林业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使得小陇山林区的造林绿化效果不断提升,也为区域范围内林业的发展注入了推动力,使该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第二,林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造林绿化的效果。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的造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陇山林区的地势特征、土壤特征等自然条件决定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复杂性,在造林绿化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设备,并且还需要结合土壤环境与气候环境等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造林绿化方案。在造林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虽说区域范围内造林绿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造林过程中普遍存在幼苗成活率难以控制的情况,但林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提高造林绿化效果。基于此,可知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技术是重要支撑,应根据地区范围内造林绿化的基本需求,注重技术投入,增加资金支持,从而使得造林绿化建设事半功倍。
林地清理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林地清理方式众多,工作人员需科学选择。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这些方式:第一,全面清理。此种方式是将造林地块的杂物全面清除掉,具有较为彻底的清理效果。部分林区具有严重病虫害问题,或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可以采用此种清理技术。第二,带状清理。此种方式是清理掉种植行两侧的植被,避免水土流失风险加剧。第三,团块状清理。是以块状形式清理掉造林点周围的植被,一般借助人工割除以及药物处理等方法完成。本种清理技术不需要较高的清理成本,适宜在局部造林中应用。
为促使造林苗木的长势得到增强,工作人员需提前开展整地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方式应用过来。全面整地指的是全面深耕造林地块,促使造林地的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若造林地具有平坦地势和较大面积,可采用本种整地技术。局部整地则是局部翻耕造林地块,涵盖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两种类型。块状整地是以块状形式翻耕造林地,不需要较高成本,且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得到防范。在具体实施中,需充分考虑造林地区的实际情况。若于山地开展,需沿着山地等高线实施整地工作。若于平原地区开展,则要依据南北行向实施。而带状整地则是在整地过程中将适宜宽度的原有植被保留下来,此种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且可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防范。
造林绿化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涵盖经营面广,造林人员不仅需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扶正、松土、施肥等各项工作的处理,还要及时对枯树与死树进行补栽,做好区域林地的清理工作。此外,病虫害防治也是造林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根据造林绿化的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措施相结合等,大大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造林苗木的发育阶段,也要对苗木的生长特征了然于胸,基于苗木的生长需求,可采取科学的套种方式,并实施针对性的类目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促进多种树种的稳步发育。要求林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明确规律、掌握经验,在实践中发掘科学的造林技术,将其应用于实践,大大提高林业技术的应用价值。
造林绿化过程中管理手段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有必要实施林木科学化管理,制定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其中涉及林木种植深度,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日照需求、水分需求、养分需求,日常管理及经费申请等,要严格参照造林绿化的工作标准,善用林业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的效益。
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应用,应有明确的方向作为指导,而提高苗木成活率无疑是造林工作中的关键点,也是实现造林绿化预期目标的前提条件。造林工作者在林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林木的自然发展规律,对林木资源实施严格且科学的管理,有必要引入先进的林业技术,逐步更新造林绿化理念,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确保苗木管理的有效性。若要实现造林绿化目标,就要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林业管理方案,比如,对于未出苗的林地资源,需要进行严谨且耐心的管理,结合区域内树木生长指标,严格按照优胜劣汰的准则,为优质苗木提供充足养分与水分,使之茁壮成长。除此之外,应及时去除残次林,减少这部分林木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同时维持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使得造林绿化效果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树种结构进行优化,针对生长情况未达标准的树木,需要与其他树种进行协调与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病虫害威胁等,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树木生长过程中的风险抵抗能力。简而言之,应利用科学的林业管理技术,实现多样化的发展目标,尽可能实现树种布局的合理化。
3.5.1 播种法
播种法,简单来说就是直接进行种子播种,树木需要经历发芽到成苗的最基本的生长流程,与树木最原始的生长状况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现在的播种技术比起传统的播种技术又有了进步,拥有以前自然种植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可以不再采用人工播种,主要是通过机器播种。种子在播种之前都要经过特殊条件处理,一定程度来说提高了种子播种的成活率,而且播种方式也比传统的、自然的种植技术简单且节省时间,但是在播种的时候也要考查结合林地的实际环境条件,林地自然条件也一定要符合种子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进行播种之前,一定要进行地质勘测,在播种之后还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因为播种法前期播种工作简单,但是后期的育苗工作比较麻烦,所以这种播种技术方法更适合林地环境比较优质、偏远的地方。
3.5.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区别于播种法,主要利用扦插和嫁接断植的技术来培育树木幼苗。因为树木器官具有强大的分殖能力,把树木扦插枝条进行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直接栽种,有些抗病害能力强的植株通过与其他植株的嫁接,可以培育出更优质的植株,所以无性繁殖造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树木幼苗的成活率。无性繁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控制树木生长后期的形状,并且还能减少林业种植的施工周期,降低种植成本。这种种植技术通常适合用于城市绿化种植。
3.5.3 移栽
移栽是先对幼苗进行培育,等到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移栽种植。这是目前我国林业种植最常用的一种造林技术。对育苗精心栽培挑选之后种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树木质量也较高,是因为在幼苗培育时期就进行了筛选,优胜劣汰。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相对于其他种植造林技术来说,费用成本比较高,且种植工作程序繁杂。
3.5.4 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可以解决林木种植单一的问题,这种造林方法在东北三省范围内使用比较多。营造混交林可以清除单一种植林的各种弊端,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例如,对于土地条件比较差的林地,应该种植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对于抗病虫害能力弱的林地,应该混栽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同时混交林的种植宽度要保持在0.2m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升土壤地力。
完成造林工作后,为保证苗木的顺利成活,还需要将抚育管理工作落实下去,通过对苗木生长环境进行人为干预和优化,促使林木的成活与生长得到保证。第一,穴面覆盖。顺利造林之后,为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可在穴面覆盖杂草、枯枝或塑料薄膜等,这样不但地温得到增大,又可以减小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特别是部分地区较为干旱,需通过穴面覆盖措施的应用,将土壤良好墒情保持下去。第二,水肥管理。造林工作通常于春秋季节开展,若季节降雨量偏少,造林后需及时进行透水浇灌,促使幼苗生长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若造林地的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蓄水能力,可对浇水次数进行减少。同时,各类苗木具有差异化的水分需求,工作人员要科学控制浇灌量。在浇水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步开展施肥工作,主要选用腐熟农家肥、复合肥等。通过施肥工作的科学实施,苗木根系发育速度可得到加快,有助于增强苗木的长势。第三,松土除草。造林前2年内,要将除草工作落实下去,及时割除掉杂草、灌木等,避免对造林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尽量降低割茬高度,抑制杂草的长势。每年也可进行2次松土,促使土壤墒情得到改善。如果树盘遭到雨水冲毁,需及时进行修复,且实施扩穴处理,以便提升其雨水蓄积能力。
为促使林木资源保护任务得到高质量完成,需加强林业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工作。首先,要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将培训活动定期组织起来,邀请林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活动,向林业工作人员传递前沿保护理念和技术。同时,经常性开展交流活动,引导林业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分享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林木资源保护中遇到的难题,全面提升林业队伍的能力水平。其次,要落实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依据责任履行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激励,这样林业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可以得到增强。
病虫害是危及林木生长的最大问题,是影响林木成活率和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虫害工作。可以使用石膏涂白树干,可以有效预言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在林区发现病虫害入侵的迹象,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现象。但是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控制防虫、杀虫药物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次数,不能对林木造成伤害,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熟练地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做好林木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森林火灾是影响林业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合理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林业资源是地方林业部门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做好防火期森林火灾预防宣传工作,并同时进行森林火灾救治工作,从而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另外,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北方重点林业地区已经建立了信息化林业火灾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火灾报警、火灾定位、火灾迅速扑救等工作内容,保证森林火灾系统建设能够更加高效,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森林火灾防治工作效果。在信息化森林火灾防治工作中,应用现代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技术研究保证森林火灾防治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森林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且我国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面对这种情况,需对林业资源潜力进行深度挖掘,以便促使需求侧要求得到满足。为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造林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造林计划,严格管控各个造林环节,促使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林业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林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将森林防火、林业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深入落实下去,科学保护林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