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安顺 561206)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之一,在众多领域的发展中,化工产品都是必需品,化工行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进一步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但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和产生各种各样有毒有害物质,一些物质污染性较强,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极大,如果控制不当,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在破坏生态质量的同时,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化工行业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并且保证环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推动化工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化工行业的废气占工业废气较大比例,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成分复杂,有的会直接使人中毒,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各行业要共同参与其中,形成联动体系,不断促进大气质量的改善。
污水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常见产物。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中的有害成分极其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污水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会随着水域不断迁移蔓延,导致水生态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水生物死亡,进而使人类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需要对水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精细化的成分测定和有效治理,以免引发生态污染。
化工行业是根据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会产生各种固体废物。若固废随意堆存,或堆存设施没有进行防护处理,会导致固废中的污染物对土壤产生污染,下雨时有害物质会进入到水体中,迅速扩散迁移,污染程度大幅度增加。相比于大气和水污染,固废污染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威胁较低,但是绝对不能忽视,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不易发现,发现后治理修复难度较大,经济投入也较大。为此,固废的规范化管理及安全处置必须列为环境保护管理的重中之重[1]。
传统的化工生产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能耗、高污染。为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节能降耗、加强“三废”治理迫在眉睫。化工生产模式必须从量变到质变,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节能环保,在不影响原有的系统运行指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化工行业的有机融合,对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力求提高环境质量,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产型企业及时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向,尤其是化工行业。传统的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较大的生态负担,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安全。污染控制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开展规范化环境保护管理,化工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可达到环保绿色生产的最终目标[2]。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不仅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升级,发展压力极大。如何提高企业形象,建立行业优势,是化工企业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之前的化工生产模式中,由于缺乏生态保护理念,监管力度不足,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污染,给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使化工企业的形象受到影响。由于违背了生态保护原则,化工行业无法体现出行业优势,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下,化工生产模式会得到有效的调整和转变,在不影响生产力的前提下,开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和严格监管措施,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企业稳定前行的必要条件[3]。
新时期,各领域中都出现了许多的新型工艺技术,在原有的化工生产模式中,存在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特点,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能耗大,而且在缺乏精准性的操作过程中,物质之间的反应不完全,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物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化工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以PLC 技术为例,PLC 技术具有远程操控功能,在信息传输的作用下,整个系统能保持自动化运行状态,自行调整运行模式,及时消除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干扰因素,实现PLC 技术与顺序控制的有效结合。在该技术的作用下,化工生产自动化控制效果更佳,在准确完成程序任务的同时,节能效果显著,是一种典型的节能增效设计方式。
节能与环保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化工生产中,有效应用节能技术,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化工污染物的产生。所以从能耗入手,加强节能设计,科学进行化工生产设备选型。一些化工企业在构建生产系统的过程中,未在节能环保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盲目选择化工设备。比如压力容器设备在温度和压力等生产参数调节方面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还会导致环境污染物大幅度增加。此外,一些化工设备的运行荷载过高,会增加生产能耗。所以设备选型一定要体现出创新思路,遵循节能环保原则,选择与实际系统功率相匹配且技术先进的高新设备,并及时对落后设备进行淘汰更换[4]。
从本质上来看,化工生产就是利用各种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产品,满足各行业的生产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的性能对生产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关乎产品品质,且对污染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化工行业中,许多的原材料存在很强的危害性和污染性,特别是剧毒属性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很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这也是造成一些化工行业产生高污染的主要因素。在环保理念下,优化工艺技术,改变化学反应模式,使用绿色无害的原材料代替高污染材料,最大程度降低化工生产危害性,才是科学的绿色化工工艺路线。
在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中,污染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监测手段的落实,能及时发现污染超标情况,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监测领域也取得了瞩目成绩,受到各种高新技术的影响,环境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得到了有效完善,技术创新速度较快,多种新型监测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有助于全面促进各项监测指标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监测行业中,一些监测单位缺乏创新意识,技术革新力度不足,不注重环境污染监测手段的创新,缺乏信息化意识,在技术因素的作用下,环境污染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都无法达到社会发展需求,对化工领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5]。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有助于消除化工生产污染,激发化工企业管理层的环保意识,加速行业转型,实现绿水青山的社会发展目标。监管部门须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提高管理效能,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督促各化工企业加速转型,积极引入高新生产技术,对生产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就目前来看,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中,一些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或是制度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对化工企业生产或污染治理未起到指导作用。对于污染超标问题未做出严肃处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化工企业的管理层会出现侥幸心理,污染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肃清,不利于化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硬性管理,也要相应的开展柔性管理,采取综合性管理模式,落实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化工企业管理层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主动调整化工生产工艺技术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环保技术,自觉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就目前来看,一些监管部门主要采取硬性管理模式,缺乏柔性管理,环保宣传力度不足,企业的管理层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缺乏认可,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工的重要性,不注重绿色化工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利于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未从根本上消除化工污染隐患,这种情况会引发多种负面效应。为此,监管部门要改变监管模式,加强管理创新,积极的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宣传力度,为绿色化工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6]。
污染监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染控制手段。化工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些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肉眼很难发现,会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在环境保护管理中,为了提高管理效能,及时发现化工污染隐患,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污染监测,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为化工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实现对化工污染隐患的有效控制。首先,要科学地设置监测点位,定期地采集环境信息数据,预测分析环境污染趋势。其次,加强环境监测模式创新。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给环境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条件。比如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的污染监测,利用该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地收集信息,不仅能提高污染监测效果,还能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把人员因素对环境监测产生的干扰控制在最低限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案,消除化工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7]。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规范化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不规范的监管行为时有发生,而且企业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各种整改指令执行力度不足或执行效果不尽人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效能,监管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层面上入手,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以便于真正体现出环境保护管理的严肃性。一是在监管部门内部管理中,明确监督人员的职责,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区域中出现的化工污染问题,不仅要承担防控的义务,也要把治理和管理质效列入到绩效考核内容中,以便于激发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人员因素对环境保护管理产生的影响;二是对化工企业进行责任制管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化工污染问题进行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真正体现出环境保护管理的严肃性。
环保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中,监管部门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激发化工企业管理层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地引入和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生产技术层面还有较大差距,且我国的绿色化工技术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极大限制了绿色化工技术的广泛普及。所以,对于化工行业来说,绿色化工技术体系的完善和高新技术的研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绿色化工技术的先进性作用,这也是相关领域的首要任务。在绿色化工技术研发过程中,要向发达国家看齐,不断地引入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我国的绿色化工技术体系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另外,绿色化工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研发部门要根据当前的技术需求现状开展绿色化工技术攻关,填补技术空缺,消除技术因素对绿色化工技术产生的限制,达到预期的节能环保发展目标。
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部门在审批化工类项目时,一是要求企业统筹考虑现有污染源防控和历史遗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配置专业管理团队;二是企业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执行备案规定,建立与本企业环境风险相适应的应急队伍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ISO14000 系列标准为企业更好地管理环境因素,改善环境绩效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具,实施ISO14000 系列标准对社会经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体系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必须对保护环境做出承诺,保护环境不但包含预防污染,还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要求企业运用生命周期观点,从原材料获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每一个阶段,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利的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8]。
目前,很多省份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囊括了企业环保工作各方面,是对企业环保工作最公正、最全面的评价。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共享给信用管理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广泛应用。环境信用评价有助于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自觉履行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效能,保证管理工作规范性开展,也是相关部门的重点任务。监管部门要加强环保宣传,化工企业方面也要积极引入绿色生产技术,降低污染,为化工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