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又称汉水,古时曾叫沔水,就长度而言为长江第一大支流,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汉江全长1577km,其发源地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旧称宁羌)冢山,而后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陕南汉中、安康等市,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流入丹江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方向流去,过襄樊、荆门等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汉江流域面积15.1万km2,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
汉江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流域分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分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汉江干流丹江口以上称上游,长约925km;中游长约270km;下游长约382km。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873mm。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9亿m3,年内分配不均,5月—10月份径流量占全年75%左右,年际变化较大,是长江各大支流中变化量较大的河流。
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00万kW,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60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约244亿kW·h。其中,洋县至丹江口段不仅落差大,水量也丰富,是汉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1949年以来,汉江干流修建了丹江口、石泉、安康等水利水电工程,支流兴建了黄龙滩、鸭口河、石门等工程,并且建有汉北大型排涝工程和下游杜家台分洪工程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效益。
发源于汉江流域的楚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曾以汉江为起点,争霸天下,开疆拓土,全盛时先后统一了许多小国,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打下了黄河以南半壁江山的基础。汉江下游江陵一带有20代楚王在此建都,宫殿、陵墓多不胜数。楚人很早就掌握了冶炼技术,楚境出土的大量金币、银币、绣、漆器等文物,工艺十分精湛。楚国更是音乐舞蹈之邦、绘画艺术之国,出了著名琴师瓠巴、伯牙、钟子期、钟仪等。楚文化的浪漫奇丽色彩与中原文化朴实的理性之光,交融汇合成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
汉江上游丹阳(今湖北秭归)出生的屈原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所创作的楚辞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由神话传说、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三位一体而组成的缤纷文学世界。后人为纪念屈原而逐渐形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至今不仅在中国传承,甚至远传至韩国。
为汉江的自然美景吟诗作赋的历代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其中,王维的《汉江临眺》,描绘了汉江波澜壮阔、山色朦胧、境界开阔、气象雄伟的景象:“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