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3-01-03 10:00:20王爱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德州253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9期

王爱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3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作物育种信息化的进程,并且数据量逐渐朝着增加的趋势而不断地发展,由于其中所包含的数据类型非常复杂,共享较为困难,因此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网络体系,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并且还要通过系统所搜集到的数据,直接了解育种效果,为接下来的玉米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指导,推动中国农业种植行业的稳定发展。

1 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1.1 国外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一系列的发达国家运用了资源网站和计算机管理技术搭建了区域性的网络,并且和农业种植进行了相互的对接,形成了完善的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其中包含了不同的育种资源,同时也搭配了信息采集和检测等不同的功能,真正地完成农业网络化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农业种植行业的稳定发展[1]。在加拿大国家的育种管理工作中,通过田间实验的内容优化了当前的种植模式,使用了和农艺学以及一种相互关联的软件,也融入了掌上电脑,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育种的效率,从而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能够得到全面的凸显。国外发达国家的启示对中国农业育种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模式,调整了现有的育种工作方案,并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使中国农业种植行业能够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地迈进,增强农业的发展实力。

1.2 国内资源共享中心

中国适当地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方案之后,再根据本国农业育种的发展现状,调整了当前的产业结构模式,并且在玉米育种工作中融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农作物育种信息的科学整合,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当前的运用效果。在系统中还具备了文件下载和分类统计等相关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资源信息的管理水平。之后,再通过数据库和网页动态的相互连接,为农民提供最新的信息,从而在内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以及共享局面,全面提高玉米育种的效果[2]。在数据中心中整合了全国作物的科学数据,建立了遗传资源和作物育种等不同的工作模块,真正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以及利用,为农作物的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丰富了育种数据的相关信息,从而使整体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中搭建了不同的玉米杂交和名称品种等等,例如在杂交组合方面配备了204分玉米来源和代表品种的不同的信息,在遗传特征数据库方面也包含了180多种作物的品质和抗病虫的相关信息,为农业种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数据库中也从国外引进了136种作物信息,其中包含了原产地和来源地等相关的信息作物,优异资源综合评价数据库,包含了玉米水稻等不同的农作物。其中玉米的优良品种信息包含了登海605、郑单958、农大372、伟科702、联创808等,为实际农业种植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玉米数据库中融入了检索和专家咨询系统,将不同的玉米品种资源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之后,再通过性状和遗传规律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建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数据库,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整个系统操作非常的便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的添加相对应的数据。既可以用于玉米育种的亲本配组和筛选查询,也可以用于种业部门的品种选择和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为后续玉米种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为实际玉米种植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在数据库中能够用于玉米后续的生产和经营等不同的工作内容,定期在数据库中发布有关科技进展和玉米专家等相关的栏目,使农业育种人员了解最新的文献资料,掌握种子的相关资源信息,各取所需,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系统构建效果[3]。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了玉米数据的查询以及管理等不同的模块,易于维护,查询功能非常的强大,加快了资源共享的速度,为后续玉米的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数据库中还融入了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的不同的相关信息,并且具备快速检索和应用功能等相关的数据库,为新品种的推广以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关种植人员能够了解中国玉米育种方面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扩宽优质品种的适用范围,为后续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中国也针对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提出了有效地指导方案,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水平,充分地发挥数据库在玉米育种方面的重要作用。

2 中国玉米育种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得不到位

虽然在玉米育种工作中实施了信息技术工作方案,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使用时间较短,对实际育种工作所产生的矛盾问题非常的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地分析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实施中所存在的矛盾之后,再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调整现有的工作方案,从而使信息技术能够获得有效地发展以及更新。中国玉米品种审定信息一直以来是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发布的,通过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为后续信息查询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在利用数据管理分析技术进行日常操作时,会发现育种数据管理存在诸多不到位的问题,对后续工作所产生影响非常的突出。例如数据管理和共享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以及标准,并且在数据传递方面的格式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此外,一部分单位采取Excel表格来进行数据的管理,这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问题,并且利用Excel表格无法建立有效而便捷的检索系统,对后续育种工作的影响非常的突出,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无法得到全面的凸显。

2.2 数据记录内容较少

由于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信息记录方面的涵盖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当前玉米育种行业的发展要求。例如一部分信息出现不全面和项目较少的问题,这些均表现了在实际信息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另外国内现有的数据库资源在信息传递方面功能出现了不完备的问题,比如在系统只是针对某一性状或者某一品种进行查询,无法查询到关联的相关信息,并且也不具备数据库之间的关联作用,对后续一种工作信息掌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国内系统软件仅限于数据库的分析,而忽略了玉米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因素等等,无法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对实际所产生的影响非常的突出。

3 结语

随着中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在逐渐凸显,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会存在诸多的矛盾和空白之处,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的探索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利用渠道,解决在以往数据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建立相互关联的系统和数据库,为育种工作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资料保障,促进中国玉米种植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