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帅,陈科(东营市赫邦化工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237)
节能减排指的是降低资源能耗和减少污染物质排出。化工企业是现阶段资源能耗和污染物质排放的“大户人家”。假如无法完成节能减排,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的尖锐,也会严重地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的进程。因此,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的再造、循环和利用为基础,以再生资源和循环系统利用为重点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是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系统利用。其主要特性是低耗能、低排出、高效率。它以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循环系统利用为总体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次循环”为标准,以化学物质的密闭循环系统和热量的梯阶利用为特点,依据生态资源体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运作的模式,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它要求运用环境保护的规律性来具体指导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活动,其目标是根据资源的高效率循环系统利用,完成破坏环境的污染物的低排出乃至零排放,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可持续[1]。
所说的循环经济,即完成企业排出的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再生和无害化处理,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更加和谐有序,它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加合乎绿色发展的理念。循环经济是对生态体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新构建,它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构建了新的物质循环体系。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综合性利用能源以及污染废物的生产活动。它要求经济活动是一个“资源—商品—可再生能源”的闭环的全过程,其优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出[2]。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传统式工业生产经济是由“资源耗费—商品—废料和环境污染排出”组成的单向的化学物质流动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大家愈来愈多地、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加工和交易环节中,很多的环境污染废物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资源的利用通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提倡根据物质循环利用的经济方式,依照降低资源资金投入、增加设备使用期限、加强废物循环利用的标准,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耗费—商品—再造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往复的流动性全过程,从生产到交易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不出现或极少造成污染物质,把污染环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3]。
传统式工业生产经济模式根据持续将资源转换为污染物来完成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了经济结构中各产业链之间的巧妙联络和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律性,产生了“三高一低”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出现了因过度开采造成的自然资源紧缺和匮乏的问题,也导致了空气污染明显加重和经济发展受阻。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依据生态资源体系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规律,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持续利用,推动经济发展由更加看重指标数量向着更加注重指标质量的方向前进。在此基础上,循环经济也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传统式工业生产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把化学物质生产和消费者分离出来的,产生了生产、交易、污染物排放的恶性循环。
在现阶段,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早已在下列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善,将生产(包含资源耗费)和交易(包含废物排出)这两个最重要的阶段有机地联络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理生产和资源循环系统利用;二是相互依存公司或产业链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互联互通;三是建立健全了全社会工业污染废物回收再利用管理体系[4]。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稽查力度,各界人士对生态环境保护更为关心。在我国,企业“三废”排出明显改善,但不能否认的是,企业超标准排出的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和广泛,有的甚至十分严重。黄河产生如此严重地环境污染,证明国家并没有忽略环境保护,也不是不对污染进行整治,而是整治的成效并不显著。为何这种企业一次又一次污染环境而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呢?企业不应该给自己造成的污染承担相应的后果吗?这样类似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子里。假如环境污染继续加剧下去,大家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将不复存在,何谈繁衍生息呢?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往复的多次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假如企业不愿意掏钱进行污染治理,肆无忌惮地进行污染排放,就会持续扩大污染的范围,这是极为自私自利的个人行为,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极度不负责任。国家必须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进行大力惩处,要让它们付出代价,决不能发现了只是罚钱而已。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就不会引起企业的忌惮,企业还会照样排放污染物。作为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惠及社会发展和后代子孙,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近些年,虽然国家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消耗,而且企业、职工、亲属、当地政府和社会人员都会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比如生命、健康、家庭等等。化工企业由于易燃易爆产品较多,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更加应该高度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苗头性问题,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绝大多数是由于违规操作造成的,极少数是有关工作人员技术专业程度低、解决问题不及时、操作有误导致的。在特殊工种的建设规划中,务必考虑到新项目附近群众的安全性,保证经济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事高风险商品生产的企业,应有责任向周边住户普及安全和危险防护的基本常识,使其具有出现安全事故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并快速撤危险场所的认识和能力。
一次又一次惨痛教训警醒大家,化工厂、原油、矿山开采、工程建筑、民爆、交通出行等高风险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只有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生产,才能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假如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但殃及企业,附近的人民群众、当地政府、国家也会不同程度地被殃及。一个小企业出了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也会给自然资源和国家或集体财产损失造成重大的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无法测算的。与此同时,这种危害和损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和影响是长期性的,也是极具伤害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谈资源利用和利润最大化呢?又如何谈循环经济发展呢?因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其为循环经济作出贡献的关键要素[5]。
每一个工业生产企业都是有自身的商品,每一个企业都期望自身的产品品质好,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生产的所有产品品质都一定好。销售市场上那么多假冒伪劣商品就表明了这一点。那么,这种企业怎么会生产这种假冒伪劣商品呢?这是利益驱使的结果。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费力气,花费成本比较低,在表面上可以蒙骗购买者,企业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大赚一笔。与传统行业对比,化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应该更强才对。但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产品,化工原材料的优劣是不可能用肉眼看得出来的,例如,复合肥料,氮、磷、钾的占比,其成分的多少,全是人眼看不见的。必须把肥料施在田地里,必须利用很长时间来观测肥料促进作物生产的效果,才能真正见证出肥料的品质的好坏。循环经济的发展无法容忍企业利用珍贵的资源生产出坑骗群众的假冒伪劣产品,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用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品质优良的产品。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控制理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这是化工企业为循环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环保节能是资源利用的题中应有之义。化工企业除了要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工作之外,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产品质量、加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使企业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更好的互相促进。又如通过节省煤、电、水、蒸气、氨、盐等能耗的手段,以做到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物料消耗,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21世纪的今天,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广泛提高,节能减排这个热门话题越来越被更加广泛的人群所认知。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在化工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减少化工企业的成本和资源消耗率,进一步减少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伤害。大家应当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毕竟时迄今日,地球仍然是我们人类存活的唯一环境。在初期,因为生产制造企业起步晚,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通常会给环境造成伤害或安全隐患。但要使化工企业保持长久发展的良好趋势,务必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
现阶段造成我国化工企业污染比较严重的首要因素,就是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非常大的一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采取的是高耗能、高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的产品生产制造路线,缺乏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制造设备的技术水平明显且长期滞后于发达国家,技术的落后造成环境保护方面极大的被动。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终端整治的方式,终端整治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在污染物早已生成但并未排出到自然环境里时,对污染物进行整治的一种方式。殊不知,污染物早已生成,这种终端整治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终端整治是一种事后对污染排放物把控的方式,忽略了对全部生产过程的把握,不能彻底地整治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使企业处理环境污染的压力和负担持续加重。资源和能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企业欠缺该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从源头上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类发展模式必定造成化工污染变成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不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必须采用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化工污染进行全面的彻底整治,从源头上减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和矛盾,进而有效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目前企业化工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层面在建设化工企业园区的时候,更多的注重的是经济发展效益和企业入驻的数量,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导致化工企业入驻园区呈现出秩序混乱、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
园区规划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园区的设施无法充分地被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入驻园区的化工企业把控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趁机进入园区,这就为园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与此同时,随着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带给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加之部分地区环保力量不足、人手不多,很容易造成对化工企业难以实现全覆盖监管,使得部分企业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特别是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环境保护执法缺乏有效的依据,监督管理难度持续加大。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和化工企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对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的关注,采取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科学规划、增强监管力量等方式,认真彻底加以解决,不断推动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6]。
化工企业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为生存之路,以提质增效、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改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制订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总体方案,将工作任务逐层细化到各个岗位和各个员工,增强全体员工支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化工企业对煤炭、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三废排放也比较多,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相对艰难。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早已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式的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改进,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贯穿到产品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更加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保障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目前我国对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化工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握好大好时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建设更加环保的高质量企业。
从化工企业的发展趋势看来,进行节能减排可以减少化工企业的资源成本消耗和“三废”排放,也可以减少因不合法排放污染物造成行政处罚的相关费用。因此,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节能减排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合法合理的方法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但是由于企业本身技术方面的局限,所以导致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使排放物无法得到循环利用。
有些化工企业过于依赖西方先进国家节能减排的方式,对成功的案例照搬照抄,导致在技术运用上不能够完全与生产实际符合,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化工企业要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科学研究,进行技术性的创新,如烟气脱硫、用电节能等。
我国化工企业最常见的生产模式是一次性利用资源或者能源,然后把剩余的废物直接排放掉,这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我国化工企业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推动形成资源消耗—产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的完整的节能减排的闭环链条,这样既可以较少企业排放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能。
对化工企业“三废”再利用,是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是单向的、一次性的,根本没有把资源和能源的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发挥出来。要坚持技术层面的创新,以化工企业“三废”作为循环利用的原材料,把对环境有污染的“三废”变废为宝,不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会把大量的烟气排放在空气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把烟气中的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为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能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要积极主动顺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的不断实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