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23-01-03 00:01天强TACTER总经理祝波善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设计企业发展

■ 天强TACTER总经理 祝波善

当前,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处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对设计价值本源的探索期、寻求管理突破的混沌期以及拥抱资本的阵痛期。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发展轨迹、发展要素以及发展逻辑都在改变。过去,发展轨迹都是围绕如何实现规模化提升,战略规划基本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现在,发展要素变得大不相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要素的融入,实现与资本有效结合;发展逻辑也与过去不同,业务、价值、成长的逻辑都在改变。变局是压力,同样也是动力,勘察设计企业要有效适应新需求,才能实现跨周期增长。展望未来,短期内市场压力会有所缓解,深层次矛盾依然会加剧。与此同时,未来发展定位与格局也将发生深远影响。

设计行业的发展走向了下半场,行业版图将重构

迈入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赛道。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在大变局之下,我们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新的竞争格局、新的价值规律。未来的行业版图将重构,设计产业形态将会发生改变,随之带来发展定位的多样化。行业也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我们需要站在更广义的产业链上去思考行业的价值和定位,从场景应用出发,去思考行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以及绿色发展三大发展机遇持续不断地创造新需求,呼应这些需求,面临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赛道在改变。

重组整合步伐加速,头部效益显现。后疫情时代,政策刺激效应回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以及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等多重背景叠加之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速推进迭代,重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加之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会加速集聚,加速淘汰落后的企业,行业分层分级态势会不断扩大。比如,在房地产调控长期严格的条件之下,一批具备精专特色化服务能力的中小型设计企业、事务所面临独自生存竞争压力,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成为大型企业的业务单元。同时,大型企业之间强强联合的态势愈发明显,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为应对生存危机积极寻求合作互融,产生的结果就是行业头部企业将不断集聚壮大,强者愈强。部分省份在已经出台的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培养百亿级规模设计企业纳入规划目标范畴。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行业内将产生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头部企业集聚壮大不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同时随着话语权的改变,这些企业也将在服务模式选择、收费机制探讨以及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占得先机,深刻影响行业格局,建立新的竞争秩序,逐步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企业发展走向分化。部分传统设计企业高价值发展走向精专化,需要核心技术和产品策划;走向集成化,需要资本能力和整合能力;走向场景化,需要运营能力、策划能力和数字化能力;走向生态化,需要组织共生、赋能共赢和价值共创。部分传统设计企业走向低价值增长,实现成本管控,通过高度标准化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未来,设计企业发展定位将呈现多样化。10年前行业在说设计未来会演变成设计公司或工程公司,但现在来看,将来设计院可能演变成设计公司、工程公司、方案公司、策划公司、技术公司、品牌公司以及大卖场等。相应的,企业的定位变化也会带来行业发展版图的改变,以前一直谈复苏,现在是谈态势,呈现K型发展态势,有些企业向上,有些企业向下。在这样一个大裂变的背景之下,什么样的企业可能保持向上发展增长态势?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特点:标准化、精专化、集成化;采取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推动技术引领,资本引领的企业。

价值创造的逻辑发生改变,聚焦运营型增长

中国经济上半场得益于资本快速扩张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进入到下半场,当前行业的价值体现强调运营型增长,场景化服务,以数字、资本以及信息要素结合形成新的增值方式……当前的新需求都不是以我们所熟悉的专业逻辑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发展轨迹、发展要素以及发展逻辑都将发生重大改变。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新经济新业态涌现,都加快推动经济迈向运营型增长。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价值创造的原动力。“运营型增长”时代,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提升产业价值链和服务产品附加值,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型,以全新的视角思考自身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模式、技术创新模式等,重构价值体系。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设计处在产业链前端,会有更好地发挥;过去一直在说,再小的设计院看不起再大的施工单位,设计院和施工单位都看不上监理企业。但现在这种歧视链没有任何意义,无论设计、施工、监理都是价值链低端。产业链从原来的一条直线变成微笑曲线,前端策划、后端运营才是高附加值环节。从增量为主到存量,我们应该完成价值创造而不是项目建造。

关于工程建设周期,过去的模式立足项目建造的逻辑,在既定目标下完成既定设计,增长空间和能力受到限制,建设活动更加强调完成项目建造。广义的工程建设周期更加强调工程活动服务于业主的受益增值,而不是单纯为业主增加固定资产,强调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工程本体价值是载体,企业往往只关注这个,没有关注功能价值发挥。借用金维兴教授《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力》一书中的观点,白色曲线表示原有的工程本体价值增值累计曲线,是狭义的全生命周期概念。设计企业需要建立广义生命周期概念,在价值规划和价值形成阶段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策划,通过加强前期策划,在运营阶段获取更高附加值,实现“双赢”。

未来,企业探索转型理念和逻辑基于价值可衡量、价值创造、价值服务的“设计+”的服务创新思路,以“资源运营”为基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发展的“长期主义”。“十四五”时期,城市建设将更加关注存量空间,尤其是特大城市、一线城市迈入到减量发展的新时期,面临巨大的改造升级需求。而城市改造升级的核心在于通过精益化的运营激活经济,如何在运营阶段嵌入设计,构筑一个个特定化的场景成为未来应该关注的重点。设计,不仅仅只是提供方案,而是需要将技术、机制以及资源有机融合,构建科技与需求的重要桥梁。

价值创造逻辑改变带来资源对接的理念升级,从占有资源到整合资源。企业的战略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于自身资源禀赋,然而资源是稀缺的,单家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源条件受限的约束。在多元化共生的商业时代,数字化技术的涌现、生态圈理念的推广,促使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重新思考自身资源边界,从关注自有资源到关注生态资源、从占有资源转向整合资源,部署和激活本身既不拥有也不能控制的资源,在复杂、动态的生态系统中运营将带来设计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既是整体商业生态的参与构建者,同时也是自身生态资源体系的整合方。这意味着企业立足生态系统治理能力建设,将以自身为平台,通过不断衍生、关联,持续链接外在的组织、团队以及个人,打造开放、可成长性的生态治理格局。

更进一步,从个体到整体,资源理念升级还带来行业内合作态势升级:各式各样的合作联盟、组织快速兴起,组建方式也从过去以政府为主导向企业自身凝聚整合为主;企业对资源的选择也更加精细化,单纯的市场占有和规模扩张已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精益化增长下部分企业选择集约化增长,围绕核心主业整合资源,同时剥离不盈利资产;跨界、跨领域资源整合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探索新技术为目的,尤其是聚焦数字化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重组整合将会进一步增加,以确保在未来竞争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双碳”带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未来两个五年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为此,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各细分行业不可避免都将在“碳中和”背景下思考未来发展,长期来看,将对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路径选择等造成深远影响。

建筑领域从设计走向运营的减碳控制将成为行业重要抓手。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标准体系日趋成熟,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9年正式发布,将设计与运行评价合并,并创新性地将绿色建筑性能分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性能;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设计,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充分表明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从设计走向运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关注绿色建筑真正落地。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将节能低碳理念贯穿始终,在设计阶段统筹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合理规划布局,减少后续能源消耗,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以及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打造“BIM+”模式,在商业建筑低碳建设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在设计端实现对碳排放的监测管理、数据共享等优化。

交通领域,以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为着力点推动全产业链减碳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目前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4%,其中公路运输行业占比达到85%以上,整个行业节能降碳主要涉及到载运工具、运输能耗以及能源供给等产业链后端环节,虽然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没有直接关联性,但在打造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为抓手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减碳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对于设计企业而言,布局智慧交通领域不能就交通而谈交通,需要统筹考虑交通布局与国土空间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交通供给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同时要利用模式创新和新兴技术优化交通结构,做好交通网与能源网和信息网的三网协同融合,利用优势技术减少冗余,形成“生态—策略—行动—监督”的闭环体系。同时,还要以用户为牵引,主动融入交通减碳“需求侧生态圈”,从交通工具、能源消耗等终端向前推导,找到设计的服务价值,以技术支撑、模式创新带动未来发展。

电力设计领域,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配套技术、网络支撑将成为发展重点。基于减碳成效显著、发电技术本身成本效益较好、未来储能系统成本大幅降低等多方面因素考量,未来光伏和风电成为可再生电力的增长主力。根据IEA的预测,全球光伏和风能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按容量规模估算,预计将带来12万亿巨大市场,新能源的发、储、输、配、售、用与智能产业、信息产业融合,既为上下游产业链升级赋能,更为国内大市场大循环提供基础条件。新能源不仅加速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国家能源安全,还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条件。绿色智慧能源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也是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与此同时,考虑到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明显季节性、时段性,对电力系统跨时间、跨区域协调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迎来发展机遇。

业务创新走向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

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推动业务创新。一直以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被定义为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行业,核心能力是要通过不断打造好的产品和技术,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对品质、效率等多方面的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创新已不仅限于技术攻关,更是需要与企业战略、业务创新结合,推动技术产品化,乃至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放眼整体产业环境,随着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孕育,结合设计企业自身的发展背景、技术基础以及市场需求,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呈现多元化,但也蕴含着共性特点:从虚拟技术向实际价值转化,追求结果导向,最终能够带来经济产出或解决行业、市场发展痛点;强调主场优势,紧紧围绕主业,以传统业务领域长期技术沉淀为基础,围绕新场景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推出技术产品;以长期系统筹划为支撑,建立科学的科研规划机制以及与市场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实现创新科研成果在市场的快速转化。

“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推动数字化业务成为当下许多企业打破发展困境、寻求突破式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设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软件公司、平台公司等非工程建设产业链企业融合更加紧密,数字化业务的内涵也更为丰富,从以BIM、CIM技术提升设计能力,到打造多方位数字化产品:部分较早推进数字化技术研发的设计企业从当前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出发,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打造自有软件、平台,以产品售卖、租赁为模式,为同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数据支撑平台;部分企业结合不同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以“技术+数字化”的模式强化运营管理服务,提供专业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各地围绕智慧交通纷纷打造的智能服务平台,很多省级、地市级交通院都在深度参与,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场景下的设计企业发展新路径。

建筑师负责制下的工程组织模式优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建筑师负责制进入到试点推广阶段,除国家发布的6个试点地区以外,各地结合实情也相继出台相关试点指导意见,鼓励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探索实践。建筑师负责制势必将打破原有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与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工程组织模式相契合,共同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升级。无论是建筑师负责制还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对建筑师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职责具有高度相似性,前者以“设计+管理”为主,后者则是以“设计+管理”为抓手,同时参与工程实施,这也为推动建筑师负责制与工程总承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筑师团队先天的技术优势和对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根基,也是确保建设成果和设计意图的基础。尤其是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如装配式建筑总承包项目,可以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将技术标准、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预制部品库、BIM信息化技术、优化分成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抓手。

面向未来,行业发展逻辑从增长导向走向成长导向、从任务导向走向价值导向、从规模导向走向创新导向,从封闭视角走向开放视角、从竞争视角走向生态视角、从建造视角走向功能视角。这就需要设计企业构建生长型战略,解决好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组织能力,改变过去短期生产方式,解决长期激励性,还能实现企业与员工自己双向赋能;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利用外部力量与生态,解决企业自我成长要素短缺性;提升策源创新能力,解决发展动能升级。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设计企业将会在未来出现,行业的生态也将会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行业内企业的重生之路,也将促使整个行业的价值重新定义。

猜你喜欢
设计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