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钢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意,这里的“堙”,有三个意思:土山,堵塞,埋没。在《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里,你觉得用哪个意思来理解最合适?请你自己琢磨。
咱们来分析分析这篇文章。
开头介绍了主人公是谁,关键在于她的身份——炎帝之少女。少女,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样,这里指的是小女儿。为什么说这个身份很关键呢?炎帝在当时的地位是何等崇高,女娃同寻常人家的小女孩儿自然不一样。更何况,作为小女儿,她必然被炎帝视为掌上明珠。那么,她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呢?这样的性格,通过她的语言和行为,又会如何表现呢?
接下来是这个故事的经过。文字不多,可是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一样也不少。
起因,“女娃游于东海”,也就是女娃在东海游玩。有句话说:善游者溺,善骑者堕。为什么善于游泳的人反而更容易溺水呢?这是因为心里有底啊,玩起来就会非常欢乐,甚至得意忘形,忘记了水是喜怒无常的。
所以,“溺而不返”,就是故事的发展,而“故为精卫”则是故事的高潮。“溺而不返”,是女娃死去;“故为精卫”,则是女娃作为精卫鸟重生。人死去,是自然事件,而死去的人变成了鸟,则是超自然的,是神话。在这里,“溺而不返”是轻描淡写,“故为精卫”也是波澜不惊,但我们可以想象,女娃在溺水时会经历怎样的挣扎,会有怎样的不甘,会想些什么。而女娃在变为精卫之后,又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委屈乃至愤怒呢?
至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则是精卫的具体做法。虽然在古文中,“西”和“东”常常是一种习惯性的对仗,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为“西山”与“东海”之间的距离遥远。精卫日日奔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可以表现出精卫的决心之大。我们又可以想象,在这东奔西走的路上,精卫可能会遇到风霜雨雪,可能会听到一些善意的忠告或者不屑的嘲讽。她毕竟是一只小鸟,而非鲲鹏那样的庞然大物,这样飞啊飞啊,是怎样一点点坚持下来的呢?
大海,当然没有被填满。
精卫,也许总是在路上。
然而,结果并不重要了。
你可以给你的故事设计一个带有省略号的开放式结尾……
动笔吧,期待你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