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研究

2023-01-02 21:32徐祥斌曹慧君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院校

徐祥斌,曹慧君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应当要与产业结合起来,了解企业最新生产现状、最新技术、实际技术与人才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切实符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学、教师与产业的脱节。使用的教材上的内容常常会落后于生产实际,教师缺乏企业实际经验,不能将企业实际情况传授给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指标和方式不利于学校和教师进行与产业的对接,学校和教师忙于应对各种考核指标,没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完成与产业对接相关的事情。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流于座谈会这样的浅层的交流,没有深入进去。

通常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内容、教学、途径及评价四个方面[3],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行为,方法与手段。职业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与目标岗位的技术要求相一致,教学行为应当尽可能多的贴近生产实际,更多的动手实践环节,学做一体,在培养形式上更多地倾向仿真训练及实际生产实训。这就要求要不学校按照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新建模拟生产系统,或者安排人员进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

2 校内实习实训的建立

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这是一所以化工为主、化工相关专业食品、工业分析、机械、自动控制为辅的高职院校,因化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过程常常有高温、高压、有毒等危险因素,直接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一般企业也不愿意安排学生进入岗位进行生产实习。而实训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专门投资建设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化工生产实训基地,有煤制甲醇生产线、氧化锌生产线、化工单元操作生产系统、啤酒生产车间、GMP车间、化妆品生产车间等。

在建设这些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与生产企业、设计院、建筑安装公司紧密联系,力求体现当前相关行业的最新生产工艺、最新设备、最新管理体系,力求实训基地建成后能更好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吻合。其中有很多设备供应商就是大学里面的校办企业,他们非常了解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所需。

设备可以按照比例缩小,流程按照企业生产实际进行,但是化工生产过程却难以在学校实训环节中真实进行。为此,学校购置大量仿真软件,与这些生产系统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生产过程,设备采用真实设备,生产过程采用虚拟生产的形式,采取虚虚实实的组合方式,以起到最大的贴近生产实际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仅能直观地认识到设备的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图,还能学习到很多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不容易学习到的知识,比如设备内部结构,反应的过程等。

除了这些硬环境的配置外,还尽可能营造一种贴近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环境,将实训场所企业化。通过增加墙壁海报、墙壁安全宣传栏,播放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严格要求学生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调整一些称呼等,比如:进入实训场所不再说上课而说上班,老师不再称呼为老师,而称呼为师傅等,让学生有一种很强的角色代入感。严格指纹打卡制度,让学生对企业的管理有切身的感受。

为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条件,打通专业间、院系间的限制,成立专门的实训管理部门,购置管理软件,方便每一位教师查看、了解学校的实训条件,以及自主在系统中进行实训的申请、安排等,将该系统与教务系统整合,将对学生的评价、设备的维护等均整合进该系统,该系统能得到很多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利用和处理又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对这些数据的利用的探索一直在进行。

3 校外实习实训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校内的实训虽然尽量模拟生产实际,但毕竟有别于生产实际,所以在专业教学的整个环节中需要尽可能多地安排校外实训,但是因为校外实训要依赖于企业,目前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工学交替,另一类是毕业实习。这两类实习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现在高职院校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习时,一方面企业不太愿意大规模接受这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而且学生的能力、态度方面参差不齐,企业又无法进行遴选,导致企业只能按照里面能力、态度最差的学生的情况安排岗位。再加之时间也短,企业往往只愿意安排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岗位供学生实习,只要稍微关键点的、复杂点的岗位都不愿意安排学生实习,这导致学生的实习过程仅仅只是给企业充当一个廉价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学生也难以增长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工学结合实习也存在颇多争论,最终导致很多学校只能取消工学交替实习这个 环节。

另一个重要的校外实习是毕业实习,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企业里面从事一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随着最近些年高校扩招的影响,本科院校扩招后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得不够牢固。加之现在毕业生流动性太大,企业也不太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培养“潜在的别的企业的员工”,这些原因均导致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另外,学生本身的素质和想法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可能是受不少青春偶像剧的影响,现在部分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专心从事自己的本职技术工作,且不愿意从事企业生产岗位的工作,而更多愿意赚快钱,更愿意从事服务行业。以笔者所带的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从国企的生产技术岗位上辞职,然后去从事一份跟自己在学校所接受的训练毫无关联的房产中介等类似这样的工作,当然不是说房产中介这份工作不好,只是一名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完全放弃自己在学校所学,这算不算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呢。

4 教师应该成为产教融合的主体

在本科院校里面,校企合作,教师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往往教师是主体,虽然也有政府牵线搭桥的,但是更多的是教师主动下到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以很多本科院校,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重点本科院校,其校企合作、教师服务社会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块做得并不太好,2020年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横向科研经费超过1亿,与本科院校总体差距较大。这里面除了有学校历史积淀和品牌效应外,更多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好的体现,横向科研经费是体现教师实践能力应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制约教师进行技术服务和产教融合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有这门几点:第一,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师理论知识水平与本科院校是有差距的[4],而技术领域常常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导致同样的技术需求,企业更愿意也更相信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师。第二,高职院校的体制没有本科院校灵活,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教学任务及其他的任务。一般来说,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大,除去上课时间外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进行科研和与产业融合相关的工作,并且学校也有相应的制度和文化氛围为这些工作提供方便。但高职院校教师相对来讲,额定课时工作量大一些,不像本科院校教师,指导研究生之类都可以算课时,高职院校教师的课时计算一般都只包含理论和实践课时,而且高职院校教师其他校内工作会相对多一些,在配套的政策及文化氛围上,与本科院校是有差距的。第三,缺乏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与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首先是建校历史相对都短一些[5-6],其次是本科院校往往在长期的发展中,早已开展了多年的校企合作,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很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些教师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积淀,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口碑和知名度等都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第四,政府相关机构的牵头不够,校企合作和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很多时候应该政府牵头,类似国家大型科研项目一样,往往都会有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本科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研究,这里面政府职能部门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和牵头人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科研项目合作,带动起高校和企业之间其他的科研项目来,而且往往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也会要求与高校进行合作,这些都是促进本科院校与企业进行广泛交流的良机,而高职院校却普遍缺乏这样的平台和机遇。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