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婉琼
(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消费习惯的转移,以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子商务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网购用户规模已达7.82亿,占我国网民总数的 79.1%,我国的网上销售额高达117601亿元。海外的消费进一步向线上转移,为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更大的商机。据海关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总额达1.12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保障跨境电商的发展,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举办网交会等一系列措施等,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上述形势下,社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电商专业人才的大量培养尤其迫切。据《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中约80%存在电商人才缺口,近40%有大规模招聘计划。另据《2021外贸人才形势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商运营人才需求同比猛增2倍。而电商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创新应用是一大关键问题。Web技术在众多互联网技术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作为电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电商专业学生打下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学习基础,使其具备扎实的从业能力,是电商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Web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涉及Web的前端和后端开发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和JSP等。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推出新的网页开发工具和产品,使得Web技术中的新技术和新名词不断涌现,如Server-sideJavaScript、HTML5drag&drop和CSS animations等。而当前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材以及知识内容往往较为陈旧,完全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导致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无法应用于企业实践,出现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的局面。
与计算机专业相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大部分编程能力较为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稍微复杂一些的网页开发编程手法便会让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加之Web技术全部课时通常为48个,且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通常是为2:1,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十分全面、细致地讲解特别基础的编程内容,同时学生动手实践时间极少,网页布局设计、交互式页面设计等方面的能力难以提升。
电商专业学生总认为电子商务技能的学习主要在于运营方面,未意识到Web技术在电商行业就业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意识不强,学习兴趣淡薄。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对编程的畏难心理,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该课程考核一般是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的评价机制,难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编程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难以提升。同时更难以在期末考试的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真正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亟须进一步探索《Web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促进电子商务人才更好地发展。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即指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线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中,让学生基于案例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不同,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基于该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对精选案例的学习总结归纳具体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基于自主构建知识任务的完成,获得自信和喜悦,逐渐树立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和动力。
针对本科电子商务专业《Web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所选案例的新颖性,使之能够方便、有效地与前沿的网页开发工具和技术相结合,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其次,应该注意案例选择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方便学生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比较理解不同技术的特征、差异和优劣。最后,融入新的技术和工具,整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好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顺序,将案例根据知识点的章节安排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完整的Web技术课程案例库。
在建立好课程案例库之后,便可结合其中的案例进行授课。在整个过程中应当采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实施过程包含三部分:首先,教师要讲解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向学生说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让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结合案例对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复杂案例,教师可以一边演示、分析案例,一边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自编辑代码、调试、运行,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参与度。对于简单案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和网页设计想法,并模仿案例尝试方法。教师补充讲解学生分析不足的部分。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归纳课堂所学知识,与前面课程中所学知识串联,使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印象,充分掌握网页开发的技巧和方法,达到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知识和方法的目标。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衡量课程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关键。针对以往Web技术课程评价机制中平时、期末占比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加项目开发的环节,提高平时成绩占比。让学生以2~3人为小组,通过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推荐方式确定项目主题,结合案例的分析和学习进行项目开发实践,该实践任务应当贯穿全部的授课过程。学生根据项目开发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提交包含用户需求分析、网站规划、关键代码等内容的课程报告,以及项目源代码。最后,让每个小组答辩展示,根据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确定最终项目开发实践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提升学生日常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高动手开发能力。
针对本科电子商务专业Web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程序设计基础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课程重要性意识薄弱,学习兴趣淡薄等问题,通过课前案例库的构建、课中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课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设计,提升Web技术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提高学生对Web技术的学习兴趣及解决实际网页开发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培养知识与技能双优秀的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