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新闻传媒中心:马彦军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时代特征推动新媒介的融合和传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不同媒介的作用在当代并不突出。各种媒介在人物、信息、新闻和发行手段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催生了融媒体的出现。通过分析综合传媒时期的报道,不难看出,报道的媒介与方法出现了巨大的变革。针对这种情况,基层报道部门必须认识到新闻报道渠道发生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不断研究和加强媒体融合时代的基层报道工作。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报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及时性、互动性、社区性等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它被应用到了公共生活中。与传统媒体相比,这些媒体的覆盖面更大,覆盖面更广。由于融媒体下的新闻具有很高的更新速度,它们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还可以进行全面的新闻报道。总的来说,它更直观,公众无需第一次去现场就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同时,融媒体中包含的信息量也更丰富,存储容量更大,不受时间长度的限制。与电视、广播等媒体相比,融媒体无法实现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信息交互。在运用现代先进手段的基础上,也可以保证新闻公共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在与公众及时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分析和了解公众的心理状态,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分享互动和沟通,消除现有矛盾,不仅有利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也使报道更加直接和有效。
传统媒体受众获取资讯的途径也比较有限,仅限于通过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信息互动性不足,听众对内容的接受比较被动。不过,当新媒体诞生时,这个格局被颠覆。网民活动主体也从博客上迁移到了微博、抖音等新平台上,公众接受和传递资讯的方法将越来越多元。民众能够在公众网站上寻找自己关心的资讯,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既有必要的媒体作用,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难度。铺天盖地的网络消息也为消息信息的使用与验证造成了一定困扰。
在融传媒时代,社会大众不仅主动接受了新闻资讯,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不过,因为受专业技术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在民众与专业新闻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新闻报道人员必须做好信息甄别分析,认真把握资讯,以提高新闻资料的准确度,并协助社会公众找到更有意义的信息。所以,编辑人员在设计媒体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信息,深入研究社会热点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并研究影响受众选择的重要因素,从而通过线索抓住社会热点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媒体比较,其过程更加简单直接,对新闻动态的把控度较高,而相应信息也更为准确、快捷。
在融媒体时期,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很大改变,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到自媒体传播。例如,编辑发行系统、云平台等网络平台采用了全媒体手段和图片、音乐、直播视频、H5等多种形式制作,然后再分配到不同的报道途径,从而呈现出一次采集、多次发布一键制作、一键发布的先进经营理念,以及它满足的个性化信息需要,可以在任何场合自由更改。由此,不难看出,融媒体的出现为新闻报道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传播媒体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与各种融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相比,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普遍缺乏新颖性。通常,报道内容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简称央视),以及当地领导活动或相关会议的新闻。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公众来说,这样的内容变得容易枯燥,难以激发公众的观看兴趣,并逐渐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基层广播电视受众群体的流失,进而影响其新闻报道的收视率。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在收集、编辑和报道新闻方面基本相同,这使得新闻报道的形式过于统一,缺乏一定的表现力。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通常遵循“新闻广播”的模式,即主持人通过广播语言在演播室发送相关新闻,形成严肃严谨的新闻节目。总的来说,此类新闻广播缺乏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新闻主题的选择相对狭窄,在受众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相关新闻编辑的新闻观念和观念也需要更新。在规划新闻报道内容时,很难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建立相对坚实的作品和话语体系,导致广播电视台缺乏表现力。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通过单一的通信平台报道。基层广播电视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其整个媒体传播链的结构。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缺乏对新媒体的研究和应用。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广播电视台虽然开通了官方微博或建立了官方微信,但传播力和影响力仍然不足。因此,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支持自己的传播,是发展新媒体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媒体整合的深入和信息开放程度的提高,基层报道不能简单地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信息,而应更加重视与公众的共享和沟通。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仍然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导致新闻报道与人们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人们缺乏充分表达观点和需求的渠道和平台。相反,大多数新媒体都有专门的评论、转发和共享区域。新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非常强烈,这可以导致公众产生一种参与感,这是基础媒体需要广播电视学习和积极实践的。
服务国家大局,是所有新闻报道工作的共同主旨。新闻报道工作应当自始至终围绕主题,把握核心,有效跟踪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并针对具体出现的新情况适时改变报道工作的观点和方式,适时反映实际情况,并为基层人民政府的重点任务提供支持。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当作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重要的历史时刻,作为当时全国新闻报道工作的重点,主要新闻媒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等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等形式,来展现全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健康快速发展,开创伟大的时代。基层是报道材料的宝贵来源,也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前来搜寻,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贴近群众和社会,凝聚基层声音,制定对策和待遇,为党和政府通过媒体报道问题提供决策基础。
报道工作覆盖千家万户,相关宣传部门、新闻报道部门与整个经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唯有建立多部门、多单位的合力,建立报道工作的总体布局,方可在新形势下搞好报道工作。首先,不断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全国新闻工作公开通报会、联席会等宣传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全面落实人人是记者,人人是宣传使者的重要思想,推动形成协调、团结、展示优势的大型报道模式;其次,突出报告的要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教育、医疗、交通等为公众关注和报道重点;最后,加强广告策划,优化广告视频制作。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和突出当地的亮点和特色,以及结合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工作支持。强化媒体间的交流,主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基层之间联系,并深入基层进行报道、拍摄、制作采访,以推动地方基层影响力的提高。
首要是严格进行人员招聘工作。要全面提高新闻报道人才的整体素质,人员招聘工作是关键。公开选拔有关干部和新闻专业人才,积极吸纳懂研究、懂宣传、懂报道、懂管理、懂策划的优秀人才,做好新闻报道团队建设;其次,重视人才培养。积极为一线新闻人才创造与先进地区一线媒体的学习、训练与交流机会,强化新闻工作人员内部辅导,为进一步提升其素养夯实了基石;按照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在不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应通过建立新闻工作人才激励资金,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工作手段,以增强新闻报道人才的职业自豪感、价值感和满意度,更有效地进行新闻报道服务。
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工作重点。基层新闻报道工作者天天面向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基层新闻单位也应利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各种宣传报道形式,向居民大众有效传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信息和精神实质。而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应仔细观察社会,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真善美,在日常宣传报道过程中适时传播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好消息,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传播社会主义先进典型的宣传行动,有效地揭露虚假丑恶事件,增强社会主义正面精神的传播力量,增强民众向心力和积极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精神武器。基层新闻部门和各类媒体机构必须认识媒介报道形式的巨大变革,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主动探索、深度反思,妥善规划,敢于尝试,掌握新闻媒介的时间与传播节奏,把新闻公关影响力,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群众。
新闻的专题报道一般是与重要政治运动、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等重大新闻事项相关的报告。重大民生事项报道通常会被忽视。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是最接近民众、最接近人民的媒体。不管中国经济社会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国家政策出现了何种变动,其中关系人民的重大决策与内容,最后都将转变为基层人民事。这也是广电新闻变大为小的重要途径。通过有血有肉、有情节、有故事的详细报道和重要的社会生活报道,说出了人民自己的小故事,让这个栏目不单调而呆板,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随着广电新闻专题报道的进一步开展,以人民新闻为重点议题的新闻秩序已经形成了共识。同时,主流新闻媒体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发展,我们新闻媒体应该围绕民生建设等重要新闻议题,凸显地域特点,从多渠道获取广大观众和群众的意见,并利用发布新媒介赢得他们的重视。唯有如此,民众的日常生活才越来越接近于民众、更贴近生活,而民众也才真正成为社会专题报道的积极参与者和时代前进的见证人。
总之,融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基层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把融媒体运用到基层新闻工作中去,多渠道增加新闻素材,促进思维创新,多角度提供新闻素材,积极为群众深入基层。在发挥基础新闻价值的同时,融媒体也为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稳定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