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意识融入课程思政与青年教师的发展教育教学研究

2023-01-02 12:56许凡萍李勤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文明育人

许凡萍,李勤椿

(1.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注重技能的提升,更对思想水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3]。大学生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重要成就之一进行总结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地方性应用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与日俱增,大量的青年教师服务于本科院校教学一线,在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与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育人者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5-6]。浅谈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认识,青年教师自育水平与育人能力相辅相成,应切实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深化产—教—研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也促进青年教师自身职业发展。

1 生态文明意识融入课程思政的认识

深入贯彻和大力宣传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提升教育工作水平。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包含了课程的育人,也包括课程之外的育人[7]。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其中的内涵,需要教师主动去挖掘与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课程,载体是课堂,核心在于内容,其关键在于教师。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生态文明意识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教师应努力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夯实基础。

1.1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学校育人的主战场在于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培养方案,而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把课程建设好了,才能形成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课程目标和特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技术赋能于教学,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协同发展。

1.2 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无声,教师需要结合专业课程,善于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的传授、价值的引领以及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

1.3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内容

专业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第一要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特色,让学生接触了解专业知识的研究现状。同时,把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和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大力挖掘科学大师、专家名人等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案例,用榜样等模范代表人物的成长历程来激发勉励学生的成长,充分运用生态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专业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对价值的引领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建立思政元素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形成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5]。

1.4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以自身的仁爱之心、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以及扎实学识育人育才,担负起学生“四个引路人”的责任,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7]。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切入点,从现实问题出发,关注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2 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

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新时代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欲明人者必先自明”,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接受教育,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教育才有力量,增强育人理念的同时加强自育,自育与育人协同发展,既要有显性教育,同时也要注重隐性教育。要具有扎实学识,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年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提升教学技能。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使之自然地融入教学当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达到隐性与显性教育的融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人格魅力,才能言传身教,给学生当模范、做表率,如春雨润物无声去影响教育学生[8]。以下将从青年教师自身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阐述。

2.1 提升青年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作为专任教师,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自己所研究的方向领域,在自己的专业上能够做到业务精湛,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前言能够了然于心。然而,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教育背景,可能在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上远远不如思政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上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也影响其不能很好地在专业教材中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这样就无法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青年教师要主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应当充分发挥在教学一线的能动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加以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9]。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具有特殊的模范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达到育人于无形,潜移默化的育人成效。青年教师应当确立职业理想,把教育教书育人看作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将这种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此,高校还可定期组织专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邀请在理论研究、课程思政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和大师,通过主题讲座、示范教学、交流研讨及实战模拟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并用其武装头脑、实践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最后要求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教师才能走上讲台进行专业授课。

2.2 教学技能与方法的改进

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育人的功效,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要。要将有关思政元素无形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课程思政成功的一半,这需要教师善于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展开,从而达到喜闻乐见的成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生态文明大局观,要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当担与责任感。同时,青年教师应当加强教育教学反思与交流,与其他教师互相学习探讨在不同学科之间教育教学的心得,从而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4]。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以优质的视频、纪录片、图片等生动的资料来讲述中国故事,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2.3 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构建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持续发力。专业课教师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时政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素养。同时,一线教师作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第一责任人,应当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整合教师资源,组建高水平、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育人者,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身先士卒,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树立榜样形象;教师也应当关心时事,了解社情,明辨是非,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同时,教师团队应当定期开展政治理论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提高政治素养。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富有激情,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通过学习和研讨,能使青年教师更快领悟到教书育人的内涵。教学团队之间以及团队内部要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动态的循环机制,促进不同课程、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人[7]。同时,教师队伍的构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2.4 增强教师育人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因此,教师在线上线下均可实现教书育人。要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切实增强“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举措,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共同促进与推动高质量课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师德情怀,潜心做好铸魂育人的工作,做好四个方面的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以“美丽中国建设者”培养要求贯穿于专业教育,涵养家国情怀,突出育人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5 经典案例库的创建

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了生态文明的基础,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抒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要善于去发现和提炼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上的不足,平时更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加强学习交流,提炼专业知识与研究前言成果,注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将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融入专业的课程教育教学[7]。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日常生活做起,鼓励大学生低碳出行,节约资源、注重环保、减少污染等,为共建美丽家园而共同努力。通过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水平以及政治觉悟,增强育人效果,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3 结语

青年教师作为育人者,应当先接受教育,与时俱进,潜心问道,以身作则。要将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育教学过程,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素材、挖掘教学资源,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技能,更好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年教师应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习,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同时也需要学校的支持,将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教学团队提供政策支持,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奠定基础。使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美好局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文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请文明演绎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漫说文明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对不文明说“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