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工程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2023-01-02 12:56晨,刘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双一流第二课堂工程师

林 晨,刘 洋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1]。怀进鹏部长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上表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有针对性地把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基础打扎实[2]。

1 当前工程师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用人单位、校友的走访座谈,用人单位普遍反馈高校工科学生存在技术实力过硬但综合能力偏弱的问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往往更倾向于走技术路线的项目总工式发展路径,在管理方面发展较弱。

与普通大学相比,“双一流”大学具备更有优势的学科发展资源和人才培育力量[3],以工程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优化升级教育教学方案、增强实习实训内容、提升教师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4]。但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采取“大水漫灌”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双一流”建设中亟须为国家建设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扎实推进工程教育,因此需要在第二课堂中为学生建设系统的工程师素养教育体系,巩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5]。

目前,高校已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教学方案。但学生容易为了完成学分学时要求而急于报名、疏于筛选,缺乏针对自身需求的学习;也容易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参与,从而导致在接触科研和专业实践后丢弃兴趣、丧失信心、影响长期职业生涯发展。

2 工程师素质教育体系定位

高校会在新生入学后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启航周活动,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启蒙。为了延续“启航周”对学生在思想引领、专业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思路,确保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生涯规划发展从“启航周”到毕业呈现一体化传承,工程师素质教育体系以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需求为最终导向,强化本科学生大学期间持续的素质教育,从而稳步保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以及进入岗位后的职业发展。聚焦学生自身发展,调研学生意向需求。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向学生供给工程师素质教育的原点。调研每位学生的生涯目标、学习兴趣,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避免“大水漫灌”。结合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设计和需求,供给提供能够解决学生需求的内容,做到“精准滴灌”。

打造生涯规划团队,网格管理学生发展。为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成立生涯规划团队。以团支部建设为平台,根据学生需求相对应策划活动,管理、设计学生的教育方案,助力第二课堂高质量、丰富化充实。同时,安排学生骨干在每次活动中担任组织、宣传、记录等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协调、书面撰写等能力。

丰富专业学习媒介,注重提升综合素养。坚持专业学习与综合能力提升双核心。围绕学生不同生涯阶段经历的学科竞赛、创训科研、专业课程,邀请优秀学长、专业教师等为学生补习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实效性。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鼓励学生主动策划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及学习素材。

记录学生培训历程,形成学生成长档案。在PU平台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基础上,丰富信息记录类型,包括学生的特长、参与活动情况等。前期记录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目标,有针对性成立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骨干评估学生发展状态,动态调整工程师素养培养方案。待学生进入就业季,该档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身能力分析,为用人单位对学生大学生涯和综合能力的考察提供全面参考。

3 工程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3.1 团队建设

工程师素质教育小组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核心成立,用于统筹、规划、设计、实施适用于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师素质教育,发展为“年级—班级负责人”制度,形成策划、组织、记录三个主要工种。

在年级内部,招募1名年级生涯委员,负责协助辅导员汇总学生需求、统筹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与其他年级对接协调人员邀请;以组织委员为抓手,在工作推进前开展职前培训,负责在班级内推动工程师素质教育的调研、开展和统计任务;以宣传委员为记录员,负责在素质教育各项活动中记录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并汇总形成学习资料,同时做好各项活动的报道工作。

3.2 内容策划

工程师素质教育的内容将基于以下4个方面展开:

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聚焦专业认知与科研素养。邀请专人教师讲解前沿科技,提升专业认知,并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作知识科普,打造“专业学术角”。邀请在读博士与学生形成研究小组,定期召开青年学术沙龙,为本科生讲解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打造“科研传帮带”。

开阔的知识视野:主要聚焦全球化战略与跨学科积累。定期举办中外文化科普,为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一带一路”的工程案例、国际企业的工作文化,中外对比加深全球化战略的意识。组织读书分享会,研读分享红色文化与专业精神,通过上台演讲、PPT制作的形式,强化个人汇报能力、综合素养与工程师伦理道德积淀。

正确的工程伦理:主要聚焦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邀请毕业1~5年的青年工作者、毕业5~10年的校友职工、取得突出成就的杰出校友,讲述工作经验、职业特征、职业道德。定期面向社会开展科普课堂志愿,在学生的志愿服务与成就感积累中,强化他们源于国家建设事业产生的社会责任。

全面的管理能力:主要聚焦沟通组织与技能运用。将学生骨干打包成小组,在读书分享会、教师座谈会、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的策划中彼此学习和发散思维,在组织中强化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举行素质训练营,讲练结合,为参训学生系统讲解活动组织、文书撰写、办公软件运用等技巧,并分组实战演练活动策划、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兴演讲、文书撰写等。

3.3 推进路线

工程师+档案:调研学生发展意向及培养需求,记录学生培养内容。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学生需求为原点,以行业需要为终点,为学生提供当前阶段需要的、适用于解决学生需求的、可以培养满足行业亟须人才素质的工程师素质教育。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做好学生档案记录工作,将学生的特点特长、校内外活动参与情况记录在案,用于日后评奖评优参考与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工程师+管培:在日常生活中,系统教导软件运用,将学科知识融入第二课堂。策划讲座和教学视频,指导学生系统掌握办公应用、文书撰写等技能。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在书籍中学习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培养综合素质。组织玩转工图等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学科知识。围绕学科竞赛,召开经验分享会,提高学生理论运用能力。

工程师+学术:依托科研项目,专业教师科普专业、指导科研,博士生结对指导科研方法,双管齐下。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需求,邀请专任教师进驻指导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培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积累,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组织博士生与本科生组成科技论文写作小组,给予初次接触科研的学生咨询、探索、优化的平台。

工程师+实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赴工程一线参观,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实践。主动对接党建联建的用人单位,为学生寻找假期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巩固知识学习、培养工程素养,在实际工作中查漏补缺,更好地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程师+企业。完善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组织学生赴企业一线调研学习、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用人对接的三对接协同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双一流第二课堂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青年工程师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