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总河长办公室主任 雷 刚
四川省遂宁市全面推进河长制责任落实,坚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解决水域复杂问题、维护河湖生命健康,切实完善水域治理体系、保障水源供给安全。
遂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水利部“河长+”机制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五长共治新模式。
“行政河长”落实责任。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和责任清单,设立2 052 名河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架构。
“技术河长”专业支撑。 聘用水科院团队担任“技术河长”,探索管理新机制、治水新工艺,提供科学管河决策参考。
“河道警长”严格执法。 出台推行“河道警长”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完善6 项配套制度,开展4 次专项打击行动,办理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污染环境等破坏水域生态刑事案件103 件,有力震慑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检察长”依法履职。联合周边省市建立嘉陵江川渝段首个全流域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 “行政河长+检察长”共同巡河,加大对沿江污水排放、河滩地种植、河道采砂、沿岸垃圾堆放等现象巡查力度,“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有效衔接。
“民间河长”广泛参与。 健全河湖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2021 年以来,选派“民间河长”108 名,巡河2.4 万余次,向行政河长反馈问题600余个,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遂宁市把落实河长责任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中之要和推进环保问题整改的急中之急,思想高度重视,措施精准有效,行动快速有力。
强力推动考核评价。 将河长制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对县(市、区)目标绩效考核和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中,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参考。
强力推动补短板。 为了有效杜绝“管得住河流、管不住沟渠,管得了水里、管不了岸上”现象,遂宁市盯住重点难点补短板。 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加快雨污管网建设配套和改造提升,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 231 km,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县城、建制镇分别达95%、60%以上;投资15 亿元系统治理城市黑臭水体2 条,实现“长制久清”。 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管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加大种植业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用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 年实现负增长。
强力推动重点流域攻坚。 聚焦源头治污,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琼江等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坚力度。 聚焦涪江等川渝跨界流域,持续开展“污水三排”和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动态清零整治“散乱污”企业402 家,清理退出小水电16 座,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强力推动行刑衔接。 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作为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跨省市县交界水域执法协作机制,配套制定行刑衔接等3 项制度,办结渔政行政案件35 件,涉案人员38 人,移送公安机关10 件;立非法捕捞案件64 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4 人,移送起诉49 件72 人,形成执法办案联合互助新格局。
遂宁市围绕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智能监管助推河长制落地落实。 针对境内河湖水系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重点推动河长制信息化建设。
管好水量水质。 建成运行遂宁市供排水检测中心、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信息化平台,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实时掌控。 全市国考断面、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管好汛期安全。 建成涪江流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遂宁洪水风险管理平台,实现智慧水文一张图,为防汛减灾提供数字支撑。
管好重点关键。 及早建成“采运单平台”及“采砂船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砂石“采、运、销”三环节和“作业单位、船舶机具、堆砂场地”三要素的日常全过程监管。
同时,遂宁市在四川全省率先启动琼江流域数字孪生试点,实现防洪、治污、水生态监管智能化、日常化,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赋予新举措、新动能,让河长制逐步迈向河长“智”、河长治实现“云”护水。 ■